又是共享經濟!繼共享單車之後,本地又出現了另一個共享交通工具——共享電動車BlueSG。
最近,本地千禧一代最夯的就是這輛Bluecar,各大報刊媒體也對其紛紛報道。這對那些覺得買不起車的本地居民來說,無疑不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以後不需要有車也可以約妹子出去兜風了!
但話說回來,這樣的新産品,在新加坡市場能維持多久的熱度,到底能生存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
BlueSG本地規模
早在2016年6月,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和經濟發展局就與法國波洛萊(Bolloré)集團子公司BlueSG簽署協議,委任BlueSG在未來10年提供共享電動車服務,進一步提倡綠色出行。該服務原定在今年6月就推出市場,但基于某些原因,計劃一拖再拖,直到本月12日,公衆才得以見到它廬山真面目。
目前,新加坡全島共有80輛電動車和32個充電站,它們大概分布如下:
- 32個充電站幾乎遍布全島。
- 每個站有4個充電點,可容納4輛車同時充電。據記者了解,當車子只剩30%的電量時,需要充電6個多小時才能充滿。
收費如下:
預計到2020年,BlueSG將推出1000輛電動車,500個充電站,2000個充電點。據本地媒體報道,業者就認爲,屆時新加坡的電動車共享計劃將是繼巴黎之後,全球規模第二大。
能有這個雄心壯志,紅螞蟻聽了也是心生敬畏!試想,本地人口才多少,土地面積才多少?做到全球規模第二,背後大老板究竟是有多厲害?
波洛萊集團(Bolloré Group)與它的Autolib
這家總部位于法國的波洛萊集團,創立于1822年,是世界500強之一。它主營業務衆多,其中就包括了锂電池、電動車、太陽能發電等。
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BlueSG在法國也有一個共享電動車兄弟——Autolib,是波洛萊集團旗下的另一子公司。Autolib創立于2011年,號稱是法國目前最大的電動車共享企業。
一項産品在國內做到成熟,才會將業務拓展海外。莫非這暗示著Autolib在巴黎表現優異,所以就來本地“試試水”?
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據新浪科技報道,波洛萊曾對Autolib項目做過精確測算,如果每輛車每周出租2次,使用時長超過1小時的用戶能達到8萬人,7年後才有望贏利。而如今,Autolib的用戶已有13萬人,它仍未贏利。
不過,報道也稱,波洛萊對該項目也留有兩手准備:
其一,公司在與巴黎市政府的合同中塞入了一個條款,即Autolib的虧損超過6000萬歐元(約9560萬新元),那麽溢出部分將由巴黎市政府埋單;
其二,波洛萊年初發布的財報稱Autolib虧損1.79億歐元(約2.85億新元),它知道市政府不會輕易就範,而且該産品確實受到民衆的歡迎,波洛萊敢打賭政府不敢違背民意,叫停這個讓巴黎人自豪的項目。
更重要的是,波洛萊並不靠Autolib賺錢,它看中的是項目背後的衍生效應——推廣波洛萊自行研制的锂電池技術。
天時地利人和都被波洛萊占據了,Autolib短期內自然倒不了!那本地的BlueSG呢?從共享腳踏車一系列的整改及此起彼伏的投訴聲浪中來看,懸!
其他國家類似行業入不敷出
諸如此類的共享經濟,這幾年都被吹上了風口浪尖。大家都喜歡玩火,有的是照亮了他人,有的是沒玩好把自己燒著了。
在中國,打出“減少私家車,有效治堵”的共享汽車曾一度在網絡火紅,但很快榮景就沒了。“友友用車”3月10日就因投資款項未如期到位而停止運營;共享汽車“EZZY”10月23日也因融不到錢而突然宣布解散、清算。
禍不單行的是,除了共享電動車,共享腳踏車行業也依然在經曆寒冬。據中國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共享腳踏車行業有近50家企業,僅ofo和摩拜兩家公司最新一輪的融資,就合計高達13億美元(17億6700萬新元),但50家企業中,至今仍沒有一家公司實現盈利。
說到底,還是因爲錢不夠。資金鏈的斷裂,導致公司無法繼續運營。看來搞共享行業的,都在虧損。
電動車“問題多多”
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首先,電動車不同于腳踏車,因爲電動車機械零件更加複雜,如電動車有轉向燈、雨刮器等,若無法及時定期檢查車輛,行車安全隱患就大大增加了。總會有一部分人在開車前忘了檢查一輛車的雨刮器與轉向燈是否失靈。
巴黎曾發生過Autolib在充電站起火燃燒的事故,究竟事故是因人爲惡作劇導致,還是因爲電池的問題,最終也是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事故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其次,租客水平無法保證。你遵紀守法,小心謹慎,照顧他人,但不代表他人也會照顧你。不是自己的車,壓力就會小很多,僥幸心理也會大大增加,遇到一些車輛故障卻又不通報廠家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
再有,共享汽車的推出,勢必會導致許多剛拿駕照甚至沒有駕照的新人租來練手,這將大大增加道路行駛的安全隱患。而且汽車的交通規則比腳踏車複雜的多,速度也更快,若發生意外,後果也會比腳踏車嚴重。
說白了,共享企業,就是以高運營成本,考驗著公司企業的融資能力。誰的錢多,誰占領了絕大市場份額,誰就能笑到最後。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另外一個大老板,如果政府願意持續出資扶持共享企業,那對于踏入共享經濟時代生活的我們來說,又何樂而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