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透視”(Singapore Perspectives)論壇是一個觀察政策走向的窗口。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1月22日在論壇的講話,似乎預示著移民政策可能松綁的玄機。
《聯合早報》的報道《孟文能:我國應引進高素質高技能外籍員工》就一語道出機關。報道破題就引述孟文能說,新加坡應該引進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外籍員工,但重點不單是爲了滿足我國企業的需求,而是希望他們能協助增加國人的就業和加薪機會。
對外來員工質量要求的改變其實已經在發生,同一篇報道說:“據人力部統計,過去10年來,持有工作准證的外籍員工占比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至54%,但S准證和就業准證持有者的占比則從16%上升至27%。
配合其他政府要員近日來的公開談話,就不難看出孟文能主張引入高素質和高技能外籍員工的政策邏輯。包括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未來總理熱門人選之一的財政部長王瑞傑等資深閣員,都不約而同提出政府醫療開支越來越大,必須要加稅的警告。
人口老化,開支增加,但稅基卻沒有相應擴大。要增加稅收,除了加稅之外,另一個辦法是提高經濟增長率。但是新加坡經濟已經成熟,不可能像青春期那樣每年雙位數增長。要適度增長得依靠兩個因素,不是提高生産力,就是增加勞動力。
盡管新加坡的生産力開始擺脫長期停滯狀態,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如果不通過增加勞動力投入來促進經濟增長,國民稅負可能得伴隨著醫療開支的不斷增加而提高。這在政治上顯然是不可行的。
當然,2011年所謂的分水嶺大選,導火線主要是針對移民的排外情緒。但情況已經有了改變。首先,2015年選舉結果多少化解了分水嶺大選的影響。70%的民意支持率讓政府更有信心松綁移民政策。第二,當時的民怨主要來自于配套不足。如今各項基礎建設包括新地鐵線和新醫院都相繼投入服務,應當足以化解增加新移民的沖擊。
盡管如此,松綁移民政策畢竟還是敏感政治課題。內閣成員至今還沒有人願意公開冒險。孟文能作爲公務員,不必面對選舉壓力,所以也就相對能夠暢所欲言。他的談話,因而可以視爲未來政策改變的風向標。
引入更多高素質和高技能外籍員工,是否等同于引進更多新移民,兩者之間或許還有不同。政府必須注意的後果,恐怕還在于這個政策所推動的經濟增長,能否更公平的惠及更多的新加坡人。2011年之前的民怨,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分配不均。如果這方面有相應的配套政策,享受經濟增長果實的新加坡人,相信就不會對移民政策松綁太過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