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個居民質問郵差爲何亂扔信件和宣傳單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事件最終以新郵政解雇失職郵差收場。
從那段長約六分鍾的視頻可清楚聽見,郵差說自己是中國來的。其實只要聽他的口音,就相當肯定他來自中國。他向居民大吐苦水說,自己工作很累,又被上司要求在沒有加班費情況下加班。
這位2015年10月加入新郵政的郵差說:“我說一個實際問題,不是我們願意扔或不負責任,我(每天)要(負責)2600多個信箱……他(上司)對我真的很不公平,我也很無奈,本來我今天想趕去看醫生,因爲腳踝疼,我就(丟掉)這些信件。”
他還說:“反正我是星期五的飛機,我回家我就不來了。”
在面簿上,網民七嘴八舌議論這起事件,有的站在郵差那邊,批評新郵政這麽大的機構竟然不給加班費,有的站在居民那邊,責怪郵差敷衍塞責,公司再怎麽虧待他,也不能拿收信人的信件出氣。
郵差亂扔 網民亂扯
郵差是中國來的,故事情節的發展不出所料,就沿著部分輿論批評外籍勞工的方向走。郵差亂扔,網民也跟著亂扯。
在社交媒體上,有部分網民指責政府引進太多不靠譜的外勞,甚至有人出言不遜,唾罵中國郵差是“外來垃圾”,但隨即也被其他網民苛責,一切將心比心,外勞和新加坡人一樣都是爲了三餐糊口。
情緒性地將問題完全歸咎于“中國人”或勞工的國籍,等于是口水亂噴、話亂講。問題的核心首先不是郵差的國籍,而是他的行爲問題。導致種惡劣行爲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麽?是如一些網民所說的,新郵政和SMRT一樣也有“企業文化”問題?是新郵政的內部管理出問題,有沒有剝削員工之嫌?還是說,內部紀律不夠嚴厲?
據《海峽時報》今天報道,新郵政反駁中國郵差說,在兩棟公寓2300個單位派送信件是符合一名全職郵差的平均工作量和工作時長標准的。新郵政還說,“我們的記錄顯示,他(那名郵差)之前沒有向公司提過他的工作環境或健康有何問題,這是他第一次提出。”
這麽聽來,似乎就是郵差散漫、不盡責的個人過失。但那也只是他個人的問題。如果隨便給“外來勞工”或“中國勞工”貼標簽,毫無節制的謾罵,那不等于也暴露了網民本身的素質,就和他或她口中的“外來垃圾”是屬于同一種等級?
本地人大多不願從事低薪粗活
外來人才或外來勞工的課題一直是敏感的,因爲它涉及本國人工作機會被剝奪的社會問題。但我們在抱怨之前,是否也該問問,有哪些工作是很難請到本地人的?新郵政也說了,因爲本地人不願當郵差,人手短缺,“公司已經轉向聘請馬來西亞和中國人”。
郵差是個體力活,即使有電動車代步估計也夠嗆的了。我們很難去比較到底是本地人還是外國勞工更加能夠吃苦,但事實是,本地人是越來越不能接受低薪的粗活。不只是郵差,建築工、清潔工、搬運工能不找外勞嗎?
紅螞蟻前些時候家裏裝修,只有裝修商和包工頭是新加坡人,那些得弄髒雙手的工作幾乎全部都是外勞做。最辛苦的敲牆工作由孟加拉人幹、鋪磚塊和拉電線是馬來西亞人,做櫥櫃的是中國人和緬甸人。螞蟻向裝修商抱怨裝修費太高,對方回說:“沒辦法啊,外來勞工稅太高了,我們也吃不消。年輕的新加坡人有誰要做?你看看那些頭手,現在都已經是50多歲、60歲的老uncle,以後這個行業都不知道找誰來做。”
裝修過後,家具開始陸續搬入,負責搬運和裝置的又是中國人。你說中國工人不好嗎?也不見得。兩家公司的中國籍送貨員工都准時抵達,一家公司派了兩個人來,資深的那個一直罵那個資淺的,工作關系看來很不好,但家具倒是幫我裝好。另一家公司只派了一個工人來,那位大哥是遼甯大連人,他安靜靜地把家私裝好,還跟我分享了一些保養貼士,態度是可以的。
紅螞蟻那時候剛從中國工作回來,沒想到那麽快就頻密接觸到中國客工,感到很意外。但回過頭想想,也不完全意外,就連長期抗拒引進外國勞動力的日本,也因爲人口老化問題惡化而不得不妥協,更何況是新加坡。據《聯合早報》報道,在日本,以往被視爲難以接受外國人擔任的送貨員和郵差,也都在迫不得已下打開了外勞門戶。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國郵差亂扔信事件曝光之後,《星期天海峽時報》大篇幅刊登了探討新加坡未來經濟就業前景的專題報道。
政府有意轉向側重高技能外來員工
報道說,爲了確保新加坡能夠在某些行業中保持全球競爭力,政府有意轉向側重高技能的外來工人。不過,提升外來工人的技術層級在新加坡是個棘手的問題——新加坡人擔心好工作有更多人搶著做。總理公署部長、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陳振聲認爲,應對方法是,確保本地工人素質好。
陳部長說:“我認爲聘用高技能的外國人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自1960年代起就這麽做。不過,那需要一個“在地化”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本地的工人也可以提升。”
這是繼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之後,本地高官再次“放風”,試圖試探引進高素質高技能外籍員工的輿論反應。談話重點放在“高技能”,在信息的包裝上強調本地人將能如何獲益。這是否預示著移民政策可能松綁呢?紅螞蟻之前刊登過一篇題爲《金管局長語帶玄機,移民政策或再松綁?》的文章,探討這個可能性。
移民政策或再松綁的臆測非空穴來風
當然,經曆過2011年的全國選舉海嘯,人民行動黨政府已經知道引進移民或外勞都是很敏感的政治議題,如果配套或基礎設施沒有跟上,外來人口一多,很容易引發民怨。不過,從部長和高官的談話判斷,移民政策或再松綁的臆測並非空穴來風 。雖然政府還是堅持短期內不會放寬外勞政策,“兩個本地人:一個外國人”的聘用比例不變,但相信官方試圖把聘用外籍員工的側重點,從低技能勞工轉向高增值外籍員工,從而推動企業和經濟轉型升級。
從這個脈絡延伸看,就不難理解建屋局最近爲何調整政策,四房式及更大的組屋單位最多只能租給六名租戶。本地企業聘請的非熟練員工,好些就是十幾個人擠在一兩個組屋單位內,政策調整或許也意味著,未來經濟不再依賴低端的非熟練外勞,而是側重于高端的高素質外來員工。
再回到中國郵差扔信引發的輿論風波。都說了,問題不在“外來”或“中國”工人,而在于郵差本身的行爲不妥,以及它所可能帶出的企業問題。但一談到“外來”工人工作態度不好,新加坡人很容易就借題發揮,抱怨自己的飯碗如何被搶走。那如果是高端外來員工呢?如果他們的到來能夠帶動我們的技能和生産力的提升,最終也能提高大家的薪酬呢?
隨著人口老化,這或許是新加坡人接下來需想想的問題。
低端和高端外來員工都不要,給你機器人如何?
新郵政總裁保羅庫茨(Paul Coutts)去年底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隨著技術和機制成熟,未來派信的可能不再是郵差,而是自動化機器人。
如果我們一律不要外國工人來,管他是高端還是低端,那給你幾個機器人作伴如何?未來,機器/機器人給你送信、收拾碗碟、蓋房子、清理垃圾、做家務,開車,所有低端又能按照既定程序走的工作都交給機器人去做。對機器人的服務不滿,還可以把它罵到狗血淋頭,它怎麽都不會回嘴。但這個機器人的最大問題是,它沒有體溫、沒有呼吸,沒有感情,無法自然互動。這樣的社會,你認爲會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