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一到,文人墨客最多事。寫詩,寫春聯,或是發點思古懷舊之幽情。晚清詩人羅昭隱在除夕祭竈時刻,感懷文人有志難申,寫道:“一盞清茶一縷煙,竈神老爺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爲道文章不值錢。”
詩人自我調侃,早已告訴今天的寫作人若對稿費不滿意,只能向玉皇大帝投訴,不要煩老編。順祝《紅螞蟻》一家子:“除夕暢飲千杯酒,新年更上一層樓。”
閑話表過,說點正經事,話說在經曆三次集體出售計劃失敗後,歐南園地標私人公寓珍珠苑(Pearl Bank Apartments)終于以7億2800萬元通過私下協議出售給凱德集團(CapitaLand)。
《聯合早報》以封面頭條的待遇高調處理這則新聞,還配上顯目大圖片,內頁又有續聞報道居民的反應,居民高興,不舍兼而有之。很顯然的,地處牛車水區,位居山丘上有點居高臨下的珍珠苑公寓因其地理位置之特殊,而成爲市區風景線的一個地標,任何地標式建築的即將消失在新加坡總會成爲一個情感議題。
被集體出售的公寓出現“年輕化”趨勢
本地房地産界吹集體出售風曾經一度越刮越盛,整體房地産價格也有水漲船高之勢。過去三年,集體出售住宅項目共計40個,其中13個屋齡少于30年。被集體出售的公寓出現“年輕化”趨勢到底是不是一個正常現象,也許見仁見智。
房地産的價值通常會受周遭環境的影響,一座公寓本就夠摩登現代化,但周圍的迅速發展可能很快地把它比下去,因此年資輕輕不足30歲便顯老,看在發展商眼裏,就是公寓所在位置的價值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具有重新發展潛質的公寓的另一個選擇是作改頭換面的翻新,但這不但給居民帶來生活的不便,翻新成本也未必比重新發展劃算。
新加坡是個人口密集的城市,任何發展項目,不管全新或是重新發展都必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去年底,國家發展部就出台新政策,要求買家、發展商和房地産商在提交集體出售項目的提案或發展申請時,必須先征詢陸路交通管理局意見,並進行預先申請可行性研究,確保項目在重新發展後的可建築住宅單位總數,不會對現有道路網絡造成壓力。但這項新政策不可能對集體出售風氣起到真正的抑制作用,有重新發展潛能的公寓集體出售似乎是遲早的事。
另一方面,有些地標式建築便是在公路建設的計劃下“讓路”出來,如已走入曆史多年的國家圖書館和幾年前被動遷的梧槽路幾座市中心組屋。
接下來,會不會輪到珍珠坊和珍珠大廈?
珍珠苑位于市區邊緣,又近歐南園地鐵站,地點相當優越,有良好發展潛能。業界認爲,附近的珍珠大廈(People’s Park Centre)和珍珠坊(People’s Park Complex)等項目本也有意集體出售,珍珠苑集體出售交易可能推動這些計劃。因此,珍珠苑所引起的後續效應才更值得關注,珍珠坊和珍珠大廈可以說是牛車水的靈魂所在,若沒有了珍珠坊和珍珠大廈,牛車水還像牛車水嗎?
有些地標式的建築消失多年後仍舊是人們心中的痛,有些則很快地被人遺忘,對祥子而言,舊的國泰戲院、首都戲院、麗都戲院等等的昔日風采永遠叫人懷念。近日,從朋友口中驚聞現在麗都戲院所在的邵氏中心大樓也有重新發展大計,本來有點懷疑,想想也很合理。今日的麗都戲院所在大樓雖然還很年輕,但看其周圍各個商業大樓爭奇鬥豔,新的紛紛起來,舊的也紛紛整容,它的潛能價值又提高了,在重新發展的熱潮下,就看它還能頂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