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本中三課外輔導書將說Singlish、在組屋區活動、到小販中心吃飯的人歸類爲“低社會地位”引發巨大爭議,教育部立即澄清與他們無關,書本也在譴責聲中從網絡書店撤下。
從小認真讀書長大努力工作但反應慢人幾拍的紅螞蟻,還沒從國大去年底發布的“階級分界愈發固化”調查結論中緩過勁來,本周在網絡上瘋傳的社會認知(Social Studies)課外輔導書內容就給了螞蟻當頭一棒:原來有“精英與平民”還不夠,現在還分“上等人和下等人”了!
這本爲中三快捷或普通(學術)學生准備O水准考試而編寫的“Complete Guide to GCE O-Level Social Studies Vol 1”由LearnAsia出版社出版。《新明日報》引述LearnAsia發言人表示,這本書主要是幫助學生加強對于現今問題和社會的理解。至于引起爭議的篇章,則是“在探討新加坡社會流動性和不平等相關主題”。
作者Rowan Luc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新加坡的社會問題呢?他先介紹分析個人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簡稱“SES”)的四大因素:教育程度、收入、工作(白領或藍領)、財富(依據住家評估)。
那如何根據這四個指標去判斷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高潮來了。書中寫道,經濟社會地位“下等”的人一般上會在日常交流時說Singlish或方言、在組屋區踢球或打籃球、在小販中心或家裏吃飯、爲了補貼家用而需要打工。
相對的,“上等人”日常使用標准英語交流、在鄉村俱樂部打高爾夫球或網球、在高價餐館吃精致料理;年輕人的話,則在每年學校假期時出國休閑旅遊。
哇,真大膽!一本用于讓下一代了解我國社會狀況的輔導書,竟然如此簡單處理本地敏感課題,用主觀判斷赤裸裸地直接給人劃分成三六九等。難以想象,如果一名學生真的按照輔助書的內容作答,究竟是得分還是失分;正值花季的青少年被灌輸這些內容,不知是否會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日後養成戴有色眼鏡看人的思維定式。
從小習慣每逢假期便出國看世界,平日又愛好“趴趴走”到處尋找小販美食的紅螞蟻,還正愁自己是否屬于既不是上等人又不是下等人的“無等人”範疇時,網絡世界已經拍案而起,紛紛痛罵輔導書內容充斥歧視性色彩;許多網民到教育部面簿主頁投訴,甚至有人譴責當局爲何不經審查就讓誤導性書本流入市面。
教育部迅速站出來撇清關系,指出這本書屬商業學習書籍,並非教育部批准的課本。“若是教育部批准的商業學習書本,封面或內頁會印有教育部徽章。”
重壓之下,輔導書的銷售商MarketAsia已從網絡書店移除了購買書本的鏈接。《新報》記者昨天走訪一家大衆書局,發現該書已不在架上出售。
面對輿論指責,出版社仍爲自己辯護稱,引起爭議的篇章導向,與其它官方及經批准的社會認知課本都相同。“我們鼓勵讀者以整體篇章並搭配官方課本閱讀,才能了解更全面且正確的內容。”
于是,有網民上傳了由我國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親自編寫的中學高年級段社會認知課本內容截圖。當中寫道:“例如,有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通常會進行如打馬球、高爾夫球,享用精致料理,以及假期時到遙遠的地方旅行的活動。遊泳、足球和籃球等活動則爲全社會經濟地位層人士所愛,因爲公衆能容易地使用到街上的足球和籃球場地。”
相信那本輔導書就是沿著教育部的官方思路寫出來的。官方課本用較爲隱蔽的方式道出新加坡社會分化的現實,而輔導書則是“書如其名”,既然是輔導書,生怕天真的學生們看不懂,就恨不得“畫公仔畫出腸”地向諸位解釋,最終淪爲笑柄。
新加坡精英平民分化的小圈子現象早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不少人說教育是彌合這條社會斷層線的良藥,如今連促進學習的課外輔導書也用白紙黑字深化這種印象。
紅螞蟻在接受“多元化社會裏人人平等”的思想中長大,當然也隨著閱曆(還有年齡)見長,愈發了解到社會階級分化的不爭現實,以及隨之産生的各種問題。但這些現實並不是課本三言兩語所能教會的,它不夠深刻,不夠全面。
真正的課堂在書本以外,于街頭巷弄之中,在于經年累月親身體驗後的心領神會。這或許也是許多評論所強調的,政策制定者與管理者等一衆精英“不能離地”的原因。流于課本,流于報告,並不能幫助你了解這個社會。應付考試或許可以,但前提是不能用這本引起爭議的輔導書。
要教導學生學習、理解與尊重社會多元化,種族宗教多樣化;幫助他們加強對現實問題和社會的理解,並不能用如此以偏概全的方式作籠統歸納,倒不如還是從“社會人人平等”教起。而日後爲了正確地教育十四五歲的孩子什麽是“人人平等”,不如放一張李總理在小販中心排長隊買雞翅膀的照片作例證,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直接的文字,告訴他們什麽是“社會經濟階級”,什麽是“社會階層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