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逢人就派尋人卡 中國私召車司機找回失散24年女兒

2021 年 3 月 9 日 爱吃的小凉菜

在新加坡,粗心的父母丟了孩子,常常是數小時內便能找回。但在中國,很可能就是長達半輩子大海撈針般的尋找與等待。

四川成都一名現年50歲的父親王明清,24年前愛女失蹤後,和妻子劉登英從未間斷尋女。爲了廣傳消息,他當起私召車司機,向萬名乘客一遍遍訴說尋女故事與發尋人卡片。

ZG02-fysuuya2954693.jpg
王明清(右)地向私召車乘客訴說尋女故事,還發尋人卡片,請求他們擴散消息。(互聯網)

24年是一個怎樣的時間概念?足以完整經曆一個人從出生、上學(小學、中學、大學……)到畢業進入社會工作整個階段。

一般人可能在屢次尋親失敗後放棄了努力。但王明清憑著過人的毅力、決心與長期堅持,加上媒體與網絡力量的協助,奇迹般地找到如今生活在千裏之外的女兒。女兒小時候叫王啓鳳,現已改名爲康英。

在中國數百家媒體關注下,27歲的康英上周二(3日)帶著丈夫與一對兒女從吉林飛赴成都,與親生父母相認,相互抱頭痛哭失聲——24年的思念,化作淚水決堤。

賣水果時與女兒失散

1994年1月8日下午,王明清夫婦在成都九眼橋附近的街邊賣水果,還差10天就滿4歲的王啓鳳在他們給顧客找零錢的時候失蹤了。 

從成都到家鄉安嶽縣,他們與所有親友在各火車站、車站尋找女兒,並到警署報案,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啓事,但毫無進展。

20180409_newspaper.jpg
當年的尋人啓事。(互聯網)

一家三口的生活由女兒失蹤一刻徹底改變。劉登英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回憶,夫婦兩人此後不敢離開成都,生怕女兒有一天會回到失散的地點找他們。

“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往九眼橋跑,我不會騎車,就只有邊走路便喊。”

王明清期間拉著人力板車,一邊送蜂窩煤(一種蜂窩狀的煤塊,作家用燃料)賺取家用,一邊找孩子。除了不時到警署打探消息、到兒童福利院查詢外,他還查詢失蹤人口文件、登報尋人,只可惜一直事與願違。

開私召車尋女

王明清夫婦之後又生了一子一女,但從未中斷過尋親的腳步。

20180409_carback.jpg
王明清在汽車車身張貼碩大的“尋人啓事”。(互聯網)

2015年,王明清成爲一名私召車司機,在汽車車身張貼碩大的“尋人啓事”,給上萬名乘客遞上尋人卡片,講述他的尋女故事,懇請乘客幫他擴散。

K5C5-fysuuya2954631.jpg
(互聯網)

幾年來,王明清接了上萬份車單,載過上萬名乘客。他無數次想象,有一天,女兒會坐上他開的車,與他相認。

好心民警幫忙畫像尋人

王明清感人的尋女故事得到了一些中國媒體的報道,陸陸續續有女孩根據提供的線索前去認親。王明清夫婦的希望一次次燃起,但經過DNA比對後均告失敗。

王明清尋女的其中一個難題是,王啓鳳在失蹤前沒有拍過照,他派發的尋女卡片上印的是王啓鳳妹妹小時候的照片,而王啓鳳已經走失多年,僅靠年幼時的照片也難以尋回已經成年的她。

20180409_officer and dau.jpg
林宇輝(左)表示,其遠在奧地利的女兒林嘉(右),因看到王明清尋女的報道後相當感動,便委托他向王明清提供幫助。(互聯網)

直至去年3月,山東省公安廳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通過自己的女兒了解到王明清的故事,主動向他伸出援手。在取得王啓鳳妹妹幼兒時期的照片和夫妻倆的照片後,林宇輝很快繪制出兩幅模擬畫像。

bkncn-20180404021156559-0404_05011_001_01p.jpg
林宇輝警官繪制的畫像,打開了王明清父女奇迹相逢的大門。(互聯網)

夫妻尋女,女兒尋家

在王明清在尋找女兒的同時,一名名叫康英的27歲女孩也在尋找親生父母。她在1994年被養父康銀在九眼橋附近看管自行車時撿到,帶回距離成都約100公裏的資陽市一個村莊撫養。

20180409_kang on bus.jpg
坐在開往父母家的中巴上,康英既期待又忐忑。她的懷裏是正在熟睡的小兒子。(新華社)

在康英眼中,從小到大,養父一家人都對自己很好。“他們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給我,沒有動過我一根手指。”

康英七歲時,養父意外去世,由伯父和爺爺奶奶帶大。家裏經濟條件差,成績本就不太好的康英在念完專科學校後,便外出打工。在網上認識了同樣在外打工的丈夫王東旭,跟對方回到吉林家鄉務農,還生了一對兒女。

一生未婚的養父和他的家人從未向康英透露過她並非親生的事實。從小就沒有“媽媽”的康英,一直想找回自己的母親。

今年3月9日,康英無意中從親屬口中得知,那個在自己七歲就去世的“爸爸”,其實並不是自己的生父,一下子萌發了尋找親生父母的念頭。

3月16日,康英通過網絡看到林宇輝繪制的模擬畫像,覺得與自己出奇地相似,加上與畫像描述中提到的“額頭上有個疤”吻合,于是主動聯系上王明清,並通過警方與民間志願尋親團體“寶貝回家”的幫助,采集了DNA。

出現奇迹

經過半個月焦灼的等待,警方終于在愚人節當天傳來了DNA比對成功的消息,確認了王明清與康英的父女關系。

20180409_fingers_bend.jpg
王明清與女兒康英的小指,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內彎曲。 (互聯網)

就在短短兩天後,一家團聚。康英感歎:“我開始就是想找到我媽,沒想到竟找到了一個家……一切發生得太快了。做夢都沒想過,夢裏的人突然走到你跟前,沒法想象。”

20180406_chinamap.jpg
(謝靜怡制圖)

更令人驚訝的是,康英失聯後生活長大的來鳳鄉,距離她原本的家鄉資陽市安嶽縣通賢鎮,直線距離不到20公裏。

但康英始終堅信,自己不是被拐的,只是走失後被養父撿回了家。

這短短的20公裏,卻讓一家人苦苦尋找了24年。幸好有了網絡,王明清夫婦24年來的痛苦,終于可以化作一縷青煙,隨風飄散。

20180409_family.jpg
遲到的家庭大合照。(左起)康英丈夫王東旭、劉登英、康英與小兒子、王明清、康英的大女兒、王明清的兒子,以及王明清的小女兒。(互聯網)

給其他尋親家庭希望

王家夫婦尋女成功的故事,無疑給了千千萬萬戶仍在苦苦尋親的中國家庭,帶來了極大的鼓舞。有尋孩父母特意找上他們家,一是討教經驗,二是希望沾沾喜氣。

20180409_thanks.jpg
王明清與家人在相認現場感謝所有有心人士鼎力相助。(互聯網)

王明清將此歸功于媒體的廣泛報道,“謝謝你們(媒體)的支持。希望我們能把這件事情傳出去,讓更多的失去孩子的家(庭),能夠團聚。”

劉登英也說,他們幸運地找到了女兒,但他們還會繼續幫助其他尋找孩子的父母,希望他們也能早日一家團圓。

失散案例層出不窮

盡管中國人的生活條件在過去數十年來得到極大的改善,但在一胎政策(已于2015年廢除)和重男輕女的思想籠罩下,拐賣事件仍然層出不窮。

20180409_police.jpg
4月3日,四川成都民警爲王明清一家宣讀《被拐兒童身份確認通知書》。但康英始終堅信,自己不是被拐的,只是走失後被養父撿回了家。(新華社)

中國公安部在2016年正式推出了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團圓”系統,通過官方渠道打擊拐賣犯罪,幫助尋回失散孩童。不過,中國官方並沒有境內實際被拐兒童的統計數據。在官方力量不足時,尋親家庭便依靠民間和個人力量尋子尋親。

據中國民間志願者尋親網站“寶貝回家”的數據,截止到4月6日,已有2325人通過該平台找到親人;但目前還有4萬1045人正在“寶貝回家”尋找孩子,渴望找回原生家庭的子女則有3萬5079人。

王家成功尋女的案例,希望能成爲無數尋親家庭的精神來源,願那些仍在尋親路上的家庭,能早日重獲團圓的幸福。

相關文章:

  • 那年,在新加坡
  • 在新加坡,沒吃過這60種美食,你就白來了
  • 在新加坡,超級好玩的50個小衆景點!必打卡
  • 一搶而空!在新加坡,我們又發現一個超贊的周末活動
  • 在新加坡,你見過熱戀中的水獺嗎
  • 血淚史!明明有捷徑我卻走了彎路!在新加坡,怎樣才能做一個完美的月子
探索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5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
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