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今天宣布,第14屆大選的提名日將在4月28日,投票日在5月9日,競選期長達11天。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和前首相馬哈迪的對決,很快就會分出勝負。
事實上,國陣和反對黨的選舉機器老早已經開足馬力,尤其是國陣和巫統,能派的錢都派了,接下來肯定還有不少甜頭要給選民。
希望聯盟的民主行動黨宣布派出幾員大將到國陣橋頭堡柔佛州的馬華公會堡壘區,要將幾個重量級人物扳倒,要一舉殲滅這個老牌華基政黨。土著團結黨的命運多舛,在國會解散前兩天(5日),其注冊被社團注冊局宣布暫時撤銷。然而,這也成爲希盟決定在大選中統一旗幟的臨門一腳,四個成員黨決定在安華的人民公正黨旗下參選,投票時皆使用“藍眼”標志。
第14屆全國大選堪稱競爭最激烈,也是最難以預測的大選。首先,馬哈迪第三度退出巫統,還與兒子慕克力及被納吉撤職的前副首相慕尤丁聯合成立土著團結黨,與10多年宿敵安華和解,強強聯手嘗試推翻巫統和納吉政府。納吉和巫統對形勢不敢大意。希盟宣布馬哈迪爲首相人選後,據稱希盟的支持率上升了五個百分點。
納吉大派紅包 學者:不排除可能存在 “馬來海嘯”
納吉和國陣在最近幾天大手筆宣布多項大選紅包。其中,國陣政府宣布14.6億令吉(約5億新元)的公務員加薪及福利配套,務必鎖住160萬名公務員的鐵票。7日,國陣公布厚達220頁的競選宣言,針對14個領域作出351項承諾。
其中,一個馬來西亞援助金(BR1M)加倍發放,家庭月入3000令吉以下的BR1M領取者,6月至8月可領取的援助金將翻倍,從400令吉增至800令吉;就連月入4000至5000令吉的家庭,也首次可獲得援助金,一年可以領到700令吉。這說明納吉政府確實看到人民對生活費高漲的高度不滿。
有學者稱,這種撒胡椒粉式的買票從側面反證選民確實可能存在反風,“馬來海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另一方面,社團注冊局在最後一分鍾“暫時撤銷”土團黨的注冊,顯然是懼于馬哈迪和土團黨的威脅。馬來西亞媒體報道,土團黨已多次成功進入半島多地的墾殖區和馬來甘榜,主辦的競選集會和座談會都吸引不少人參加。雖然還不知道這些支持會否轉換成選票,但巫統和國陣不敢怠慢,要把“馬來海嘯”的浪頭先行打散。
事實上,投票日選在5月9日星期三,一個星期的中間,不上不下。馬來西亞選民超過1400萬,不少人在城市工作,但身份證上的地址還是家鄉的地址,所以也登記爲家鄉的選民,大選時須在短時間內長途跋涉回鄉投票,再趕回城市上班,而城市居民一般是反對黨的支持者。因此,挑選周日爲投票日,對投票率肯定有影響,這對國陣來說是利好。這再次顯示國陣對選情缺乏信心,要靠這種低下手段來贏得選舉。
馬哈迪:國陣從哪裏找3000億落實競選宣言?
從財政健康狀態的角度來看,納吉政府如此撒錢讓人極爲不安。錢從哪裏來?若不是政府財政預算,就是各種政治乳牛了;前者是可以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開銷,後者只能在政黨和企業的賬戶流通。換言之,要麽是納稅人必須爲這些開銷買單,要麽是必須有更多的金錢政治。無論何種買單方式,羊毛最終出在羊身上,也就是選民及下一代要背負的債務。
馬哈迪就抨擊國陣要從哪裏找錢來落實它的競選宣言。據《當今大馬》報道,馬哈迪說:“這個競選宣言底下總計要花費3000億令吉,你從哪裏找3000億令吉來?你就連支付醫院所需的藥物費用,或給獎學金都沒有錢。”雖然不知道馬哈迪如何得出3000億令吉這一金額,但相信也差不遠了。
巫統和國陣有壓力 反對黨問題多 本屆選舉最難測
從納吉政府派錢的手法來看,巫統和國陣明顯感受到選民壓力。雖然反對黨似乎聲勢浩大,畢竟有一名在位最久、領導馬來西亞工業化的前首相帶隊,還有兩名前副首相,但納吉政府也是對反對黨極盡打壓,反對黨也因爲自身問題而面臨諸多挑戰。
從過去五年的六次補選來看,反對黨聯盟面對的挑戰一次比一次嚴峻。2014年民行黨卡巴星車禍去世,民行黨在5月25日的補選中守住槟城日落洞區;但在六天後的霹雳安順補選,國陣打敗守土的民行黨。有“日落洞之虎”之稱的卡巴星去世,可能讓民行黨獲得同情票,雖然投票率只有56.3%,但民行黨得票率還是上升了10個百分點,多數票上升了22.4%,這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安順補選是一場50對50的選舉,民政黨主席馬袖強僅以238張多數票勝出。
在2015年和2016年的四場補選,國陣和公正黨分別保住它們的選區。這四場補選可以進一步看出選票走勢端倪。2015年5月5日的雲冰補選,伊斯蘭黨以消費稅課題猛打國陣,國陣雖然仍贏得這個彭亨東部的鄉下選區,但得票率下降5.3%。兩天後舉行的槟城峇東埔補選,旺阿茲莎再次代夫守土成功,但得票率微跌1.2%,主要原因是投票率下降,使得反對黨的得票跟著下降。
2016年6月18日舉行的霹雳瓜拉江沙和雪蘭莪大港兩場補選,國陣成功守土。這兩場補選是伊斯蘭黨精神領袖聶阿茲去世及內部分裂後,該黨首次參加補選,對手除了國陣,還有從黨內分裂出去的專業進步派成立的國家誠信黨。在瓜拉江沙,伊黨和誠信黨分別得票24.4%和20.9%;在大港,分別得票21.8%和24.0%。從某個角度來說,誠信黨的在半城鄉選區的支持率與伊黨不分上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是三角戰,反對黨不可能勝出。
伊黨與巫統眉來眼去 局面更不利希盟
過去兩年沒有任何補選,所以難以推斷朝野聯盟的實力轉移。不過,到目前爲止,希盟似乎陷入被國陣壓著來打的局面。
首先,伊黨已轉向,同巫統合作。因爲巫統“放水”,讓伊黨主席哈迪阿旺欲修訂伊斯蘭刑事法刑罰的私人法案在國會提呈,伊黨似乎感恩于巫統,雖然兩黨沒有正式合作,也沒有像1972年般加入國陣,但伊黨的矛頭明顯不再對著巫統,而是對著希盟。
不排除伊黨跟巫統達成秘密協議的可能性,畢竟伊黨自知在吉蘭丹的勢力因內部分離而江河日下,伊黨極有可能在來屆大選無法在丹州贏得過半數州議席而執政,它需要其他政黨的支持,最有可能支持它的就是巫統/國陣。
丹州有45個州議席,伊黨控制31個,國陣12個,希盟兩個,除非伊黨能保持陣勢,否則它需要國陣的支持才能繼續執政丹州。巫伊眉來眼去的另一證據,是伊黨在國會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支持2018年反假新聞法案。
選區重劃 “傑利蝾螈”最明顯的一次
在馬來西亞最富裕的州雪蘭莪,形勢在選區重劃後變得極不明朗。雪州有56個州議席,希盟控制29個,伊黨13個,國陣12個;如果希盟在來屆大選勝出的議席減少,伊黨和國陣合作就有可能執政雪州。希盟的議席並非不可能減少。這一次選區重劃是“傑利蝾螈”(Gerrymander)最明顯的一次。
選委會把雪州五國席九州席改名,改名會讓選民無所適從,可能錯過投票。改名的另一個原因是把一些住宅區的選民劃如另一區,以致選區名必須改。而雪州改名的選區,都是反對黨控制的議席。另一個沖擊更大的是華人區更華人,馬來人區更馬來人。
也就是說,反對黨勝算較高的區應該保得住,但那些反對黨勝算較低的區則可能有利于國陣。此外,反對黨控制的選區選民人數也大增,以致最大選區的選民人數是最小選區的四倍。
據《透視大馬》報道,雪州政府智庫達魯益山研究所副主席莫哈末裏祖安根據2013年大選的結果和投票傾向推斷,國陣有望在來屆大選贏得20州席,伊黨九席,民行黨和公正黨分別得15席和12席。這麽一來,如果伊黨支持國陣,國陣就能以29席對希盟的27席,執政雪州。
希盟要守住雪州政權,唯一辦法是動員支持者都出來投票,才能化解“傑利蝾螈”的負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