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學生通常在忙什麽?除了上課和社團活動,估計就是准備畢業論文和找工作了。有南洋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不走尋常路,從美國釀酒廠實習回國後,在學業之余和同學合夥在宿舍內釀制啤酒,讓朋友們品嘗,如果喜歡,還可捐款支持。
在旁人看來,他們完美地發揮了如今大學提倡創新和創業精神。可惜在校方眼裏,校園內的宿舍屬于商業用地,已經超出了法律所允許的在家私釀的範疇;加上收受捐款,涉及金錢交易,因此學生行爲已觸犯本地法律。雖有企業家精神,但用錯了地方,要求停止在校園內釀酒。
從小做起
在大學宿舍裏秘密進行違反學校規定的項目並不罕見(別問我怎麽知道),但在宿舍釀造啤酒倒是件新鮮事。24歲的大四畢業生拉胡爾(Rahul Immandira)去年在美國加州交換,期間曾到釀酒公司Benoist- Casper實習,掌握了基本的釀酒技巧。
實習期間,和拉胡爾同是博雅英才課程(Renaissance Engineering Programme)學生的兩名好友安比拉(Abilash Subbaraman)和希特(Heetesh Alwani)常常向拉胡爾追問他的實習經曆。
拉胡爾告訴南大校刊《南洋紀事報》(The Nanyang Chronicle):“安比拉和希特一直問我釀酒難不難。但其實挺容易的。所以出于玩樂性質,我們決定在新加坡試試。”
說做就做,真是一點也不含糊拖沓。拉胡爾去年8月回到新加坡,三人花了500元購買了沖泡機(brewing pot)、電感應加熱器(induction heater)和發酵桶(fermenter),9月正式在他們居住的宿舍Binjai Hall開釀。
初見成果
他們表示,每一批啤酒花三至四周釀制而成,期間不斷改良配方,提高質量。在首批成品效果超出預期後,他們開始讓有興趣的朋友嘗試。據估計,超過700人喝過這款在宿舍釀制而成的啤酒。
“三人組”不僅動手能力了得,還有不俗的生意頭腦。深知“好馬配好鞍”的道理,在Binjai Hall釀出來的啤酒,品牌就叫“Binjai Brew”;設計品牌標志,樹立辨識度;爲顧客量身定制啤酒貼紙,服務周到;還分發名片,提高啤酒知名度。
“生意”越做越大後,“三人組”讓顧客按喜好自願向他們捐款。
希特解釋:“如果他們喜歡,他們可以隨意付款。每瓶啤酒我們平均收到3元至4元,但這不足以讓我們賺取任何利潤。”
“三人組”也設立了Instagram賬號,和公衆分享(宣傳)釀酒曆程。
但也因爲這個社交媒體賬號,讓南大校方注意到了拉胡爾、安比拉和希特正“冉冉升起”的啤酒事業。在投入將近2500元並釀制出第10批“Binjai Brew”啤酒後,校方在今年2月與三人約談,在肯定他們學以致用和積極進取的同時,也要求停止釀造活動。
除了由于違反釀酒行爲必須在個人住家進行,以及私釀啤酒不能售賣的法律,相信校方也考慮到食品安全的問題。倘若啤酒造成飲用者身體不適,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受害者把南大連帶告上法庭,學校到時候很有可能“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創意雖好,這個光真不能沾。
事業繼續
盡管蒙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三人組”非常樂觀地看待他們的“偉大實驗”。
希特說:“沒什麽好後悔的。這是個好探索。我們三人平攤費用,所以(損失)還能應付得來。而且是分階段的支出,所以不會那麽心痛。”
另一方面,南大校方的禁令並沒有澆熄“三人組”的創業熱情。目前忙于畢業論文的三人表示,打算日後往啤酒領域發展。
安比拉分析,“在新加坡,想獲得釀酒執照,必須經過許多法律程序,還要有大筆資金投入。”
三人希望擁有執照的商業釀酒廠能買下他們的釀酒配方,並制成成品售賣。雖然少了自己釀酒的樂趣,但也是向夢想邁進的一步。
這麽棒的點子,真不能因法律規定就困死在萌芽之中。要知道,大如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面簿,當年也是在大學宿舍中誕生的。誰知道呢。
祝他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