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是現役最強制空戰鬥機,這話沒人會質疑。
但與其超群性能不符的,是其區區187架的生產數量,F-22發展於冷戰末期,它的研發初衷是徹底碾壓當時蘇聯開始普及的蘇-27系列戰鬥機,如果冷戰不結束,蘇-27系列將遭遇讓人難堪的對抗局面,基本沒有取勝希望。
熟料天不遂人願,猛禽發展計劃挺順利,可對手土崩瓦解了。
1989年,蘇聯的美國與加拿大研究所所長阿巴托夫曾對美國記者說過這樣一番話:”諸位,我們正在給你們的軍工聯合體致命的一擊,我們正在消除你們面臨的威脅和美軍存在的全部理由。”
這話放在猛禽的發展身上相當貼切,猛禽的研發計劃是1994年實現批產,空軍原本想要750架,總金額262億,但1990年時就被國防部長迪克切尼砍到648架,生產則推遲到1996年。雖然數量少了,但懟蘇聯的初衷,各方仍然認可。
結果到了1997年,生產已經在一年前展開,但蘇聯沒了,生產預算立即被腰斬,猛禽總產量被減到339,2003年再減到277,2004年,進一步被國防部減到183。這一連串砍砍砍,讓空軍立即炸毛了,無論是空軍部長還是參謀長都強烈反抗這一決定。
然而,反抗無果。
狡兔死良弓藏,誰讓你們的對手早早慫了。
除了這個原因,更大的問題是,F-22設計時一心要空戰壓倒性優勢,結果沒有1克重量用於空戰之外的任務。
這個特點即成就了它無與倫比的空戰性能,也讓它在自服役開始的歷次戰爭中無用武之地。無論伊拉克、南聯盟、利比亞都沒有像樣的爭奪制空權的任務,一般是剛開打,美國航母和空軍戰機就懟到人家家門口開始對地攻擊。
這時候F-22毫無發揮空間,在”重回地平線”的戰略認知轉變下,A-10都比F-22用處大,F-22的首次參戰一直晚到2014年,首戰任務是投了枚1000磅炸彈去炸恐怖分子控制的水壩。之後陸續出動204架次(2014.9-2015.6),累計朝60個目標投放270枚炸彈,2015年6月23日,還曾執行CAS一次。
然而與F-15、F-16、F-18這些四代機相比,F-22的出動量實在不多。
所以確定183架產量後,雖經空軍屢次陳情哭訴,也僅僅增加了4架,最終生產量停止在195架(8架測試,187架部署)。
2011年最後一架猛禽交付,洛馬把生產線封存,繁忙的廠房人去樓空。
米國空軍欲哭無淚。
然而,隨著殲-20和蘇-57的亮相,F-22生產線重啟的呼聲日漸高漲。
很多人眼見毫無對手的空中優勢要遭遇挑戰,紛紛坐不住了。
2016年1月18日,編號為2101的殲-20量產機成功首飛。
2016年4月,眾議院正式下達了一個研究任務,評估重新啟動F-22生產的成本和可行性。
如果重新生產,新的F-22肯定不是90s的形態,它一定會採用大量新技術,並且很可能會分出更多精力到對地攻擊等任務上,或許最終會出現一架F/A-22或者F/B-22。
2017年3月9日,央視首次證實殲-20已經服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米國人面臨的形式似乎更加急迫了,可F-22重新生產的評估卻傳出壞消息–八成黃了。
2017年6月,空軍將研究報告(秘密)遞交國會,研究內容是如果重新生產194架F-22會怎樣?
研究結果很簡單,拿空軍發言人艾米莉的話說:
“The Air Force has no plans restart the F-22 production line; it wouldn’t make economic or operational sense to do so,”
俺們二等人沒有重啟F-22生產線的計劃,這種做法算經濟帳和作戰帳都不划算。
艾米莉這話2層意思:
首先經濟帳,
根據研究,雖然洛馬的F-22生產線處於封存狀態,但配套廠商、生產團隊都散了,要重新組織起來,先拍70-100億!後面的飛機錢另算,如果要生產194架,那麼每架成本2.06-2.16億,總計要404億!
算出這個數字,二等人就慫了,不慫真不行,現在米軍遭遇預算自動削減,著急上火琢磨省錢還來不及,70億大手筆想都不敢想。
其次作戰帳,
艾米莉這話裡有話,什麼叫作戰上不划算?
難道他們不怕殲-20和蘇-57?
難道他們認為憑那187架F-22和2400多架F-35(三個軍種的預計生產總數)就能抗衡強大的殲-20機群?
他們難道不看中文圈點擊率爆高的那些軍事文章?
最後,實際上擺在二等人面前的選擇非常清楚,他們只有2個選項:
第一個,可勁造F-35。
第二個,破產。(作者署名:邊境計劃firefly)
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
美軍曾在上世紀60年代開發出了一款及科幻的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誕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飛機可以在三個珠穆朗瑪峰高度上以三倍音速持續長時間飛行,至今仍舊是世界上飛的最高同時最快的飛機。
上世紀後期由於飛彈的進步,SR71「黑鳥」正式退役,但他的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6倍音速的SR-72將比黑鳥還快!
很多人好奇美軍為何沒有進一步打造更先進的飛機,這一疑問現在終於將要終結。近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正在研究關於SR-72高空高速偵察機項目,SR-72的飛行速度將會達到6馬赫,預計會在2020年首飛。
據媒體報道,美國SR-72新一代高超音速飛行器主要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廠」負責研製。
黑鳥至今依舊是傳奇
美軍期望依靠其超過6馬赫的速度躲過飛彈的攔截,從而深入對方國土進行戰略偵查。而在改進以後,這款戰機也可以用在戰略打擊上。
此次美軍研製的這種被命名為SR72的戰略偵察機是上世紀60年代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的後續版本,並且改為了無人駕駛。同時洛馬公司表示SR-72高超音速偵察機採用最先進隱身技術,可以避開反隱身雷達深入敵方領空,這將會讓美國在現代偵察武器發展中再次領先一步。
根據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說法,SR-72還可攜帶多種新型武器,是一款集情報收集、偵察、打擊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偵察機。這架飛機依然採用現在美軍最新的科研口號「速度就是隱形」,SR-72的速度是音速的6倍,在現階段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攔截飛彈可以擊落它。
美軍稱,這種超高空高速偵察機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彌補未來戰爭的缺口。由於世界各國反衛星武器的發展,太空衛星在戰時面臨被擊落的風險,另外反隱身雷達的出現也開始讓常規隱身偵察機無法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這種超高空高速偵察機能夠深入對方領空偵察並且全身而退。
軍事專家稱,現代很多戰機在應對SR71那種目標都顯吃力,應對6倍音速的SR-72機率基本為零,即便是殲20也難以將其擊落,對於這種戰機只能研發更先進的攔截系統,在其預經路線上埋伏攔截,從而將其擊落。
戰機不要機場就起飛?中國絕技讓世界嘆服
眾所周知,在高強度現代戰爭中,機場已經成為了首當其衝的重點打擊對象。在這個各型反跑道彈藥白菜化的年代,各國都無法保證己方的機場(尤其是前線機場)能在關鍵時刻正常運作,雖然現在的預製路板和速干水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搶修時間,減小破壞影響,但是即使是一個小時的間隔時間,在實戰中也足以讓原本天衣無縫的部署露出巨大破綻。
在這期間,急需降落的戰機將無法降落加油檢修,值班飛機也無法起飛迎敵,機場的運輸功能也將停擺。顯然,僅僅靠提高快速修補能力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最好的辦法顯然是在機場被破壞時能讓戰機在機場以外的地方起降。
筆直的高速公路因其與機場跑道有大量相似之處加之數量極多,難以被全部摧毀,因此高速公路成了緊急時刻替代軍用機場跑道的不二選擇。事實上,歷史上也不乏飛機在緊急情況下迫降在公路上的先例。
首先,大部分高速公路的路燈和綠化會成為戰機起降的致命障礙物,因此作為機場備份的高速公路必須將它們做成模塊化可迅速移除的。其次,僅僅可以起降飛機並不代表這段高速公路就可以作為臨時機場使用,缺乏各類後勤保障設施的高速公路最多不過是一個跑道而已。為此各國航空兵都組建了模塊化後勤分隊以適應高速公路起降戰機的後勤需要,例如美軍就為F22專門定製了一套可以裝進C17運輸機的後勤套件,該套件可供一個F22四機編隊使用,包括油料,維修保養器械,潤滑油,機炮炮彈,零部件和AIM120中距彈以及AIM9格鬥彈。可謂配備齊全,與在空軍基地的保障幾乎別無二致,足以滿足正常的作戰需求。
2014年我空軍進行了第一次鄭民(鄭州——民權)高速公路戰機起降訓練。此後我國又在各省份陸續修建數十條高速公路備用跑道。我國是高速公路網裡程最長的國家,其中有不少路段是單向3-4車道,緊急時刻只要拆掉兩邊的路欄就可作為備用機場。而這一獨天得厚的優勢對於戰時意義重大。
當前各軍事強國都在演練和強化自身航空兵的高速公路起降能力(尤其是許多缺乏戰略縱深又直面戰爭威脅的小國)。完善的高速公路起降能力本身也是對一個國家國防動員能力、軍隊訓練度、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考驗。
俄雪中送炭讓中國研出此戰機!歐美氣炸了
對於執行近距對地支援任務的戰機來說,面對防空飛彈的威脅,憑藉紅外干擾彈燃燒時產生的近1200度左右的高溫,能製造強烈的紅外輻射,可以誘騙紅外製導飛彈。因此,戰機上配備的干擾彈永遠不會嫌多,我國的戰機也不例外。俄羅斯蘇-27上就配備有一種很先進的紅外干擾彈,可惜當年沒賣給我們。
引進蘇-27之前,中國空軍的主力都還只是殲-5、殲-6和少量殲-7戰機,和當時的蘇、美等國相比,有著巨大的差距。
1989年蘇聯同意將蘇-27賣給中國,這對於正受到歐美技術封鎖的中國來說,不亞於雪中送炭。之後我國還引進了蘇-27的生產線和相關技術,在此基礎上研製出殲-11B戰機。
蘇-27一開始配備的是PPI-50(ППИ-50)紅外干擾彈,不過由於成功率比較低,特別是當蘇-27的發動機處於加力狀態時,成功率更是為0。所以俄羅斯研製出新型的紅外干擾彈,該彈很好地解決之前出現過的問題,即使是發動機處於加力狀態,也能將防空飛彈吸引到紅外假目標上。
不過這種新型干擾彈不能由PPI-50的干擾彈投放裝置投放,需要額外攜帶一種通用彈艙。
從我國蘇-27和殲-11系列戰機展示的圖片中並沒有發現這種通用彈艙,所以可以推斷出,當年俄羅斯並沒有將該彈和蘇-27一起出售給中國。
不過也不要太過在意,隨著飛彈制導技術的進步,單單用干擾彈進行紅外干擾很可能誘騙不到其他制導方式的飛彈,有干擾彈也不一定有用;而且受到戰機空間大小的影響,機載干擾彈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因此,軍機的機載防禦系統也在進化。
美軍F-22
有資料顯示,電磁脈衝干擾彈、高功率微波干擾彈、強光輻射致盲彈等新型干擾彈將逐漸投入實戰。我國應該投入更大的精力在這些新型干擾彈方面,而不是在意紅外干擾彈,這也是美軍F-22攜帶那麼少紅外干擾彈的真正原因。
有資料顯示,我國在這些方面已取得一定的進展,憑藉我國目前的軍工實力,完全可以獨立自主研發出相關的裝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