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戰火激烈,每天幾乎都有不少聳動的議題出現,但攸關華社的卻往往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包括承認獨中文憑、當選後興建華小等,華人部長更是少不了的招術。
用華人部長當“誘餌”在馬國大選不是新聞,只是本屆異常之處在于首相納吉特別邀請主管級媒體出席記者會,盛重其事地宣布說:“若華裔選民在來屆大選拒絕國陣的華基領袖,到時將會是‘悲哀的一天’,因本身無法在內閣委任華裔部長。”。
納吉過後除了在不同場合重複喊話,間中也讓親信炒熱這個被華社認爲是“威脅論”的華人部長話題。納吉這招就是要華人選票回流,把票投給國陣陣營下的馬華公會,只是這招有效嗎?
“威脅論”引華人反彈
身爲馬華公會的大家長廖中萊,也在面簿上有感而發,帖文中說:“2008年和2013年兩屆大選,馬華遭遇失敗,導致華裔在朝力量變得空前薄弱,連帶影響了多元體制的平衡,導致種族沙文主義和宗教神權主義崛起,我對這種趨勢感到很痛心!”
不過顯然納吉和廖中萊都忘了上屆的教訓,時任總會長蔡細曆選前也曾以“成績差過上屆大選就不入閣”來爭取選票,結果只贏得7國11州的席位。
果不其然,廖中萊的帖文引起網民熱烈回應,以強烈評批居多。有網民炮轟,國陣政府有華裔部長或沒有華裔部長,其實都沒有分別,有人則建議,馬華幹脆退出國陣好了。
巫統“欺壓”馬華 馬國華人切膚之痛
其實華人反應如此激烈不難理解,翻看曆史,巫統在國陣一黨獨大,“欺壓”馬華更是家常便飯,且越來越不給臉,廖中萊身爲馬華總會長,結果掌管的交通部卻在很多與交通有關的事務沒實權,許多事項由隸屬首相署的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說了算,甚至連簽署新隆高鐵協議,代表馬國出席簽署儀式的不是交通部長,而是首相署部長。
廖中萊否認交通部被陸交會“架空”之說,但卻表示准備上書內閣,爭取將陸交會歸爲交通部管轄。
只是他說歸說,相信的人卻不多,因爲巫統根本就沒把馬華放在眼裏,否則哪會發生副首相阿末紮希公然炮轟馬華就會要求(參選)議席,(國陣造勢)活動卻不見人影。
看在馬國華人眼裏,就算非馬華支持者也感到切膚之痛,不滿巫統不尊重馬華,更惱怒馬華還得卑躬屈膝地向巫統示好。正如網民留言所說,華人部長的地位如此卑微,又如何爲華社發聲?就算發聲,有力嗎?
民行黨是馬華翻版?
那投給希盟,華人部長就有望擡頭嗎?馬哈迪年代的華人部長聲音也沒多大,安華在擔任副首相時就兩度接管馬華部長的職務,在希盟陣營的民主行動黨就算擔任華人部長,是否真有實權或被尊重也不好說。
馬國友人坦言不確定希盟倘若執政,公正黨和土團黨會否在打敗共同敵人納吉後變成巫統翻版,聯手“對付”民行黨,屆時民行黨也就成了今日馬華,但已確知馬華無力逆轉在國陣的地位,何不把賭注放在民行黨身上,就算輸了,最糟的也只是回到原點。
投票日將近,柔佛亞依淡坊間傳出“國投馬華,州投火箭”來保住華人部長,這股影響力多大,可信度多高,選票結果能驗證,“華人部長”是否是一張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