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針對政府施政方針進行了五天辯論,三位總理接班人“領跑者”王瑞傑、陳振聲、王乙康全部發言。
雖然總理矢口否認有所謂三位接班人“領跑者”,但看在很多網民眼裏,卻正好相反。不知是有意還是湊巧,從發言順序的角度觀察,“三匹熱門馬”當中就有兩匹占據了“頭炮”及“壓軸”的位置。陳振聲打前鋒,是第一個發言的第四代領導團隊要員,王瑞傑壓軸,是最後一個發言的4G核心成員。
從“三匹馬”的發言中也不難看出,陳振聲和王瑞傑的演講較具“總理級”高度。陳振聲的演講包山包海,內外兼攬,政治性相當強。王瑞傑的很有“迷你版”國慶群衆大會的味道,旨在凝聚民心,很有壓軸的feel。王乙康從政三年,論資曆較爲吃虧,發言內容只側重于他所掌管的教育部,但他巧妙地將教育與社會平等問題銜接起來,也讓自己的發言提升不少高度。
紅螞蟻和大家一起看看,“雙王一陳”都講些了什麽?
馬國才剛政黨輪替 陳振聲講話背後有何玄機?
在《陳振聲答謝劉程強 竟念錯對方中文名》一文中,紅螞蟻已經提到,陳振聲(48歲)的發言可分爲三大部分:一、新加坡如何在一個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和快速轉變的經濟環境中保有一席之地;二、這一代領導人和國人須勇于創新、而不是保守地維持原狀,才能成爲我們這一代的先鋒,爲國人帶來更好的契機。三、必須不斷更新體制、制定出最特別的體制讓新加坡取得成功。
陳部長勾勒了一個宏偉的大圖像,但細節往往才是最重要的。有哪些細節值得玩味呢?他代表政府在國會上答謝工人黨前黨魁劉程強後,緊接著就談到所謂“建設性政治”:
- 政治不只是關乎贏得選票,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服務人民和侍奉國家。
- 有些地方或許會靠挑起民衆負面情緒來贏得選票,但這是負面政治,不具建設性。
- 要贏得民衆的支持,我們就必須致力于實行有效政策,打造我們美好的共同未來。
- 我們需要政治領導人而不是政客來帶領新加坡。
我們都知道,鄰國馬來西亞上周才迎來首次政黨輪替,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們該如何理解陳振聲的發言?他稱贊劉程強又提到“建設性政治”,那是說給行動黨議員聽、給反對黨聽,還是給選民聽的?估計都有,但主要是選民吧。
聽好了,“政治不只是關乎贏得選票”的意思是:政治還是關乎贏得選票,雖然這不是唯一目的。不然,沒有選票,沒有執政權,那要如何落實服務人民的偉大志向?那要怎麽贏選票呢?就要落實有效政策。然後選民要記住,我們要的是正直的政治領導人,不是那些變來變去、亂講話的政客。(總結一句潛台詞:請投行動黨一票。)
作爲團隊的第一棒,新任貿工部長陳振聲談的不僅是經貿課題,他給了一大全貌,甚至是包攬了多名行動黨議員的發言重點,所以讓人産生他在“分工作”的錯覺。因爲包山包海,陳部長的發言也和李顯龍總理的演講主調相當一致。都觸及區域局勢、經濟增長、促進社會階層流動性、建立好的領導團隊、加強政民之間的信任、落實艱難政策不退縮。陳部長雖然吃螺絲,斷句也有點怪,但勝在政治性夠強,整體還是接近“總理級”演講內容。
王乙康成“教育與應對社會分化”部長?
王乙康(48歲)全權掌管教育部,發言內容當然就和教育有關,但他巧妙把教育和社會流動性問題銜接起來,發揮的空間就大多了。確實,教育是助人擺脫貧窮的一個途徑,關鍵是社會階層的流動性不能僵化,精英階層不能排外封閉。
但不幸的是,我國社會分化已經開始變得根深蒂固。王部長警告,社會分層僵化猶如“毒藥”,正威脅新加坡的凝聚力。條件好的家庭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低收入家庭則感覺到難以追上,隨著起點越來越高,中産階層往上爬的難度比以前大,而一些高收入者也與其他階層不相往來。
王部長條理清晰地把“社會不平等”這個籠統詞彙,具體歸類到四大層面:貧富差距,中産階層的核心地位,社會流動、社會融合,這麽做相信更能打到痛點上。
毒藥的解藥是什麽呢?已經落實和即將落實的應對措施包括:發展學前教育、小六會考成績從總積分換成“八級”分等、中學科目編班計劃,規定中學保留兩成學額給非附屬學校的學生,以及改變成功的定義等等。本地主流報章都分析指出,這些都不是什麽重大的新措施。到底是自诩爲“改革者”的王部長缺乏想象力,還是他希望循序漸進地通過教育政策解決社會分化問題?
王部長是教育部長,但周二國會演講之後,他相當于攬下“教育與應對社會分化部”部長的頭銜。社會分層僵化勢必引發各種社會矛盾,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引發政治動蕩,這個“教育與應對社會分化部”處理的當然是國家重點工作。王部長如果做好這一塊,肯定能大大加分,教育部長不會是他仕途的終點。
王瑞傑宣布:第四代要與人民對話
今天國會辯論最後一天,輪到“三匹馬”中最老、最穩健的財政部長王瑞傑(56歲)壓軸發言。
財政部長在總結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沒有多談財政事務,他僅表示,政府正在采取行動處理生活開支等民衆關注的議題,而他在財政預算案中也做了相關解釋。
王部長的演講重點接著就轉向如何加強政府與人民的“夥伴關系”。部長說,第四代領導人承諾會帶著謙卑及尊重,繼續傾聽民聲、廣納民意,政府也將與不同年齡層以及背景的國人展開對話。
他說:“隨著國家面對的挑戰更多複雜,政府不會有全部的答案。我們需要動用社會的各種能量,通過不同階層的領導人。大家一起來,我們可以取得加乘效果。”部長還強調,所謂更階層領導人,不僅是政治領導人,也要包括工會、經貿協會、非政府組織和志願組織的領導人。
政府與社會各階層同心協作,這不是新的官方論述。這次在國會上,由王部長重提這個論述再合適不過,因爲他本人就領導多個對話會和委員會,包括”我們的新加坡”全國對話會、“新加坡50周年慶”委員會、未來經濟委員會、未來經濟理事會等等。
接下來,政府還要擴大這種“夥伴關系”的對話模式,與不同年齡層及背景的國人對話,包括青年、X世代、戰後嬰兒潮、建國一代;各行各業的人、志願團體和志趣團體等。
王部長說:“我們會以開放的態度考慮所有觀點,相應地調整我們的發展方向。我們也會清晰地闡述決策背後的考量,將新加坡人團結在一起,讓每一個人能參與落實構想的過程。”他還說:“新加坡屬于全體新加坡人,我們要全民參與向前邁進。”
王部長今天沒有透露這個“全民對話”什麽時候開始,只表示內閣未來幾周會先整合辯論內容,之後再公布細節。
聽來第四代領導班子希望打造一個類似第二代總理吳作棟推動的協商式民主?這聽來是個好事,如果真能聽取不同意見(包括尖銳批評),那肯定能減少因爲精英統治階層的“集體盲思”而出現的政策盲點。
讓王瑞傑壓軸發言並抛出“與民對話”的施政模式,完全能體現這位總理接班人“領跑者”的分量。雖然李總理否認有所謂總理接班人“領跑者”,但各種迹象都顯示,“雙王一陳”明顯跑在前頭,特別是王瑞傑和陳振聲。
有意思的是,王瑞傑在演講中直接用了“第四代”領導班子(The fourth generation leaders),對比之下,陳振聲的講稿通篇沒有出現這樣的字眼。這背後有另一層含義嗎?還是紅螞蟻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