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本月台灣政壇“網紅”?當數屏東縣議員蔣月惠。
蔣月惠是誰?別說是紅螞蟻,就連99%的台灣人,在這個月前也從沒聽過這號人物。台灣南部鄉下的無黨籍女議員,如何在一夜間紅遍全台?說來見笑:咬女警。
屏東縣政府本月16日淩晨強拆民宅,身爲人民代議士的蔣月惠趕去支援,被警察團團圍住,情急之下狠狠咬了一位女警的手臂。她事後帶著鮮花到警察局道歉,結果無人理會,竟然在警局門口的一衆記者面前嚎啕大哭。哭聲之淒厲,如喪考妣(爲保護耳膜,看視頻時不要開太大聲)。
堂堂議員竟用原始方法襲警,還不顧形象當衆失控爆哭。媒體當然不能放過如此吸睛的新聞,原本默默無聞的蔣月惠瞬間成爲輿論焦點,“政治作秀無下限”“博同情”“低級表演”“垃圾行徑”“精神有病”等尖酸刻薄的辱罵聲不絕于耳。
當議員默默無聞,靠一咬揚名台灣
你以爲這就是故事的全部?當然不是,不然紅螞蟻幹嘛寫她。在一片撻伐聲中,開始有了解蔣月惠的屏東居民、記者,還有素未謀面的網絡寫手通過各種管道爲她平反,讓人看到了“爆哭議員”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原來,蔣月惠長年關心身心障礙兒童與社會弱勢群體。爲了救助瀕臨關閉的身障兒童庇護所“羅騰園”,她甚至在1990年代辭去護理學校的會計工作,靠著貸款與自己的積蓄,全職扛起了這個團體,教導孩子們生活技能,還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
爲了募集善款,維持羅騰園營運,屏東市民常常看到這位身高僅145公分的59歲單身安娣,綁著兩條馬尾辮,戴著一頂滑稽的大字帽,身披選美中常見的绶帶,站在灰塵滾滾的十字路口,拉小提琴、唱歌、擺賣衛生紙、手工皂、藝術作品。司機在路口等紅綠燈時,她還會走上前,和對方握握手,聊兩句。一般議員眼中自掉身價的行爲,只要能籌錢,蔣月惠都去做。
放在本地,議員拉上基層志工和跟拍媒體上街撿煙頭,宣導各種環保健康意識已算少有,要捐出自己身家資助弱勢團體,無疑是天方夜譚。因此蔣月惠的行爲簡直匪夷所思,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蔣月惠常常在街頭拉了一天的琴,也募不到一分錢善款。原本和政治毫無瓜葛的她,于是打起了從政的念頭。
我們平日聽各路精英出身公職候選人的競選感言,大致和他們想回報社會有關。讀書不多、不甚聰明、沒有背景的蔣月惠選擇競選議員的原因很直接粗暴:爲了錢。
這個“錢”,不是貪汙得來的贓款,而是正當的選舉補助金。台灣的選舉法令規定,在公職選舉中,只要得票數超過一定的門檻,就能獲得一票30元的選舉補貼。蔣月惠拼了16年,選了四屆,沒有競選團隊,不花一分錢,奇迹般以4792票當選議員,還連保證金一並拿回26萬新台幣(新台幣,下同,約合1.16萬新元)。與一些候選人動辄千萬元的選舉費用相比,可謂台灣政壇的一股清流。
蔣月惠當議員後,每月薪水73000元(約3249新元),只留4000元自用。其余的費用,在扣除強制性的勞健保(類似我國的公積金)與預留紅白事專用款4000元後,全數捐給羅騰園。特立獨行的捐款額度,讓無數同僚汗顔。
收容社會邊緣人的羅騰園也因蔣月惠知名度暴漲,收獲民衆極大關注,捐款紛紛湧入,一下子從連年透支到籌得百萬善款。蔣月惠更是在今天(25日)半夜籲請大家不要再捐錢。紅螞蟻見過籌不夠錢的,還真沒見過嫌錢夠要人停止捐錢的。
小蝦米扳倒大鯨魚
在台灣地方縣市,議員的油水是出了名的多。包些工程,和當地各路“英雄好漢”跑跑關系,平房分分鍾可以變豪宅。但蔣月惠並沒有踩著議員身份“麻雀變鳳凰”,而是開著車齡30年、掉漆掉燈罩,並用膠帶縫縫補補的座駕,開遍屏東各地,替在地群體發聲。
當你點開她的面簿專頁,會看到她密密麻麻文字與影音貼文:寫字不會排版,語句不時不通順,不用標點符號,職業病發作的紅螞蟻看得頭很痛。
但也同時看到,蔣月惠常常開面簿直播,監督當地工廠有否遵守環保條例。她曾在2015年接獲民衆投訴後,一年中除了20天人不在屏東外,其他345天都到當地一家排放有毒廢水的皮革廠勘查,並在臉書紀錄觀察結果,要求環保局跟進,最終迫使這家經營長達28年的汙染工廠被勒令停業,撤銷執照。當地民衆年年申訴工廠傳出惡臭,卻只有蔣月惠憑著一股阿甘般的傻勁,做到了其他議員沒有做到的事情。
(蔣月惠也常在議會上質詢縣長等人)
蔣月惠種種驚人事迹被挖出後,一下子由黑轉紅,謾罵聲不見了,網民的道歉聲還不少。“屏東難得好民代”“屏東正義女神”“台灣女阿甘”“女柯P”“議員當如蔣月惠”等一系列高帽封號也隨即而至,蔣月惠成爲了需要被保護的政壇“珍稀品種”。
當屏東女柯P遇上台北男柯P
草根素人一夜爆紅,蔣月惠的傻勁變成“台灣最美的一道風景”,本人接各大綜藝政論新聞節目接到手軟。通過更多曝光,人們了解到更多她的故事,例如出身貧寒,不被母親疼愛,從小被家暴,七歲起打工養家,讀書成績不好被老師看不起等。咬女警也是因爲在警察層層圍堵下,激起童年受欺辱的記憶而作出的反應。
但也在台灣媒體的放大鏡下,蔣月惠的缺點暴露無疑:情緒易燥、思維混亂、口沒遮攔、不懂得如何應對媒體……老練的主持人挖坑給她,她就大剌剌地接話,坦言在警局嚎哭是“我在操控媒體”“老實說我可以當演員”,自己從媒體給她築好的神壇上跌回凡間。
有部分網民欣賞蔣月惠直言不諱的性格,將她比作人氣同樣高企,不留情面想什麽說什麽的政治素人柯文哲,封號“女版柯P”。但柯文哲被問及兩人的相似性時,回了一句“我不會咬人”。
精英有精英的好,草根有草根的強
智商高、成績優異,一路名校成長的大醫生,從精英型政治素人搖身一變成台北市長,難以理解爲何有事不能好好說,竟然要咬人來解決問題。或許在他看來,只要憑借公平的社會資源,加上勤奮努力,一切便能水到渠成。
同樣素人出身,一輩子活在基層的蔣月惠,成長經曆坎坷,教育程度不高,視野和精英不一樣。根植基層默默耕耘卻無人問,結果使出非常手段一咬成名天下知。她奮鬥的路徑與目標,也和精英很不同。
治理國家確實需要有國際視野、深谙政治運作規則、運籌帷幄的精英。但小到地方民情,我們也需要一些生于草根,長于草根,從草根出發,不怕日曬雨淋風吹雨打,長期堅持爲草根發聲的代議士。精英太多,不見得是好事。不然人人都想做大事,沒人願意做小事。蔣月惠的爆紅,正是代表了民衆的訴求。有些時候,單純一點就好。
其實小紅點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