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往往是結束生命的最後一種方法,但本地有越來越多樂齡人士因各種原因走上絕路。根據新加坡援人協會(Samaritans of Singapore,簡稱SOS)的最新報告,去年共有129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尋死,爲1991年有記錄以來之最。
三大趨勢
一、數量上升
報告顯示,2017年新加坡共有361人自殺身亡,即每10萬人中有7.74人死亡,是2012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與前兩年相比,各個年齡層的輕生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年長者。
新加坡正在邁入老齡化。根據統計局的最新數據,我國的居民年齡中位數已從1990年的29.8歲攀升至去年的40.5歲。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居民總數的比例也不斷上升,去年爲13%,即396萬居民人口當中,51萬人超過65歲。
但以去年的自殺者數據來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占了總自殺人數的35.73%,即每三名自殺者中,就有一人是老年人。這個比例,也遠遠超過25%至30%的一般水平。
二、求助減少
紅螞蟻在求學時,老師們一再強調,自己或周邊親朋好友一旦有厭世或輕生的情緒,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打給求助熱線,並不是什麽難以啓齒的羞愧之事。
但老年人對于求助的意識並沒有隨著社會宣傳教育的普及而有所增加。作爲專業的自殺求助熱線,援人協會去年接到5652通來自60歲及以上長者的電話,比起前年的6904通,整整少了18%。
自殺人數上升,求助人數卻下降,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趨勢。
三、男性自殺人數比女性多一倍
另一個趨勢是,本地自殺的年長男性要比女性高出一倍。去年選擇結束自己性命的男性長者有86人,比女性的43人高出一倍。
觸愛家庭服務資深輔導員陳漢錫向《聯合晚報》分析,東方男性可能覺得流露情緒是軟弱行爲,求助也會沒面子,因此長期壓抑情緒,不過一旦爆發,可能出現非理性行爲。
究其原因
本地專家總結了老年人自殺的幾大原因。
- 因病痛折磨感到無助或不想連累家人;
- 因情感需求被忽略倍感孤獨,失去活下去的動力。
身體與心靈的苦痛,都是自尋短見的一些原因。翻看面簿上的網友評論,不少人將老年人自殺人數不斷上升歸咎于政府連年升水電費煤氣費等生活開銷導致生活壓力大,活不下去了。
本地生活壓力大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不然你就不會看到老人家在本應享受晚年生活的年紀,還要撐著顫顫巍巍的雙腳在食閣收拾碗碟了。但對他們來說,情感上的空虛寂寞往往比經濟壓力更爲致命。
過去人丁興旺可以養兒防老,或者兄弟姐妹相互扶持。近來隨著生育率越來越低,家庭成員數量不斷減少,“夫妻兩老共處”和“高齡獨居”情況越來越普遍。沒有生育下一代自不必說,就算養育了孩子,孩子長大離巢打拼事業,無可避免地降低了對長者的情感支持。
積極生活的樂齡人士還會主動和晚輩聯系,在咖啡店和聯絡所等場合結交朋友,保持正常的交際。有一些一天到晚只留在家裏,越活越封閉。加上不少長者只會華語或方言,跟不上社會步伐,日漸覺得被以英語爲主的社會排斥在外,加深了寂寞感。
撥打求助熱線完全免費,而且會說華語
想不開怎麽辦?除了與家人溝通,有需要的人士還可以撥打援人協會的24小時免費熱線:1800 221 4444。
紅螞蟻試著撥打了熱線。在聽了長約一分鍾的舒緩音樂後,一位女性接線員接聽了電話,全程以耐心平和的態度與聲音解答了紅螞蟻的各種疑問。講完電話後,原本著急要趕截稿時間的紅螞蟻,心情緩和了不少。
不用擔心,撥打熱線是完全免費的。援人協會執行理事長黃麗娟受詢時告訴紅螞蟻,不會說英語也沒關系,協會的志願者來自不同背景,會說方言和華語等不同語言。
“我們的志願者除了英語外,還能以廣東話、潮州話、福建話、馬來語、淡米爾語、印地語(Hindi)、德語以及法語進行溝通。”
黃麗娟表示,就算接聽電話的志願者不會講求助者的母語,也一定會找到能說該種語言的輔導員,提供情感上的輔導與支持。
再說一次新加坡援人協會24小時免費求助熱線:1800 221 4444。雖然以“4444”結尾,意頭不大好,但號碼不特別些,你又怎麽能記住呢?
如果你或你的親朋好友需要以華語溝通的輔導,也可聯系關懷機構(Care Corner)。他們的熱線電話是1800 3535 800。
對生活感到苦悶,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不是世界末日。大家不會放棄你,只要你自己不要放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