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頑童型的政壇元老吳作棟資政最近又放了一記響炮。
上周,有一個吳資政與居民對話的文字記錄長文在網絡上流傳,其中有一句話引發網民不滿:
“所以你想要從哪裏找部長?從那些每年只賺50萬,那些能力(只值)一年50萬的人裏面(找嗎)?所以(當)我找部長人選時,那些想領50幾萬薪水的,我不會要他。你最後只能找到非常非常平庸的人,那些在外面連100萬都賺不到的人來當我們的部長。想想看,這對你來說好嗎?還是最終對我們來說是更糟的?”
(So where do you want to get your Ministers from? From people who earn only $500,000 a year, whose capacity is $500,000 a year? So (when) I look for Ministers, anybody who wants to be paid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I won’t take him. You are going to end up with very very mediocre people, who can’t even earn a million dollars outside to be our Minister. Think about that. Is it good for you, or is it worse for us in the end?)
賺不到一百萬就是平庸?
什麽?賺不到一百萬就是平庸,吳資政啊,你這麽說真是很傷人心,新加坡有多少個百萬富翁啊?
輿論雪球越滾越大,在國慶前夕晚,吳資政終于在面簿上發文澄清說,談話被曲解了,新加坡人不論工資多少,都不是平庸。吳資政還說:
“那些和我共事多年得人知道,人民對我很重要,這也是我參政的原因。當了新加坡總理14年,我一直很關心,新加坡要如何前進,領導層是關鍵。”
然後,老吳又大談高薪招攬人才從政的重要性。
關于平不平庸的話題,紅螞蟻認爲,那純粹是網絡輿論炒作,看完文字記錄,腦袋沒有成漿糊的人都應該看懂,吳資政主要在談部長薪金問題,這半句才是關鍵:“部長的薪水太低” ( I am telling you the Ministers are not paid enough……)
事緣吳作棟上周出席東南社區理事會的一場居民對話會時,有年長居民詢問是否可以削減部長薪金或國防開支,把錢撥給年長者當養老金。對此,吳作棟認爲幫助年長者的想法沒錯,但用削減部長薪金來達成這個目的是民粹主義的做法。
吳作棟還說,薪金低只能吸引資質平平的人成爲部長,“想一想,這對你更好?還是對我們來說更糟糕?”
吳資政這番話其實只是重申政府立場,如果他舉起大拇指說好!減部長薪水!那新聞才大條。
部長的薪水太低?普通民衆難接受
這個行動黨說過千遍也不厭倦的話,雖然有一定邏輯支撐,但情理上估計還是很難讓普通民衆接受。
幾百萬是什麽概念?對一個已經領取百萬年薪的大官來說,肯定不多,銀行的存款早就不知道有多少個零了。對一個只領取幾千塊、甚至幾百塊月薪的人來說,這可是遙不可及的天文數字,你還說這不多?簡直討罵。
吳資政這番老調言論也意外勾起網民塵封了13年前的記憶。2005年,全國腎髒基金會(NKF)鍍金水龍頭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吳作棟夫人語出驚人說,時任NKF執行理事長杜萊的60萬元年薪,只不過“是一粒小花生米”(小數額),因爲他管理的是一個數千萬新元捐款的慈善機構。
這“婦唱夫隨”引起反彈。60萬絕對不是“濕濕碎”,據媒體當時報道,吳夫人過後對她的談話感到後悔。現在吳作棟也事後澄清了談話。那麽,我們又回到那一個常青樹話題:部長薪水多高才不算低?
要和私企競爭,政府高薪養廉及吸引人才
先耐心聽一些大道理,了解政府爲何堅持要給政務官和高級公務員高薪。(否則直接跳過下面四段):
新加坡是一個以功績制度爲基礎的精英主導的公務員體系國家。政府特別重視人才,認爲內閣成員的素質高,責任重,應該給他們較高的報酬。同時,“小紅點”小國寡民,求才不易,政府還要面對來私人企業“挖牆角”的挑戰。所以,1994年政府向國會提交白皮書,建議部長和高級公務員的收入,應該與本地私企頂尖專業人士相比較,並跟私人企業界保持一致的進度。
以高薪養廉和吸引人才的做法在2011年大選期間引起爭議,人民行動黨在那次大選中慘失一個集選區,政府在大選後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部長薪金。
據《聯合早報》報道,委員會提出把總理年薪減36%至220萬元,總統年薪減51%至154萬元,而初級部長的年薪標准比2010年減少37%至110萬元。政府後來也接受了這些建議。根據國會2012年通過的新標准,初級部長的年薪應采用收入最高的1000名新加坡公民的年薪中位數爲基准,再打折40%。
去年,獨立委員會再次檢討現有部長薪金制度,並提出與市場走勢保持相近步伐,將初級部長(MR4級)的年薪上調9%,從原本的110萬元增至120萬元。不過,副總理張志賢今年初在國會上指出,政府現階段不打算落實委員會建議,繼續保持現有較低的部長薪金水平。
唐振輝當高級政務部長 年薪從200萬變50萬
用大白話說,如果不是政府刻意凍結,部長的薪水原本應該更高的。我們需要超強百萬大腦起當部長,否則“給花生只能找來猴子”,找不到頂尖人才當部長,終究國家和民衆都要付出代價。
那麽,部長的薪金,多高才是高?這不僅僅是一道數學題,更是一個涉及觀感和角度的問題。官民之間的想法差距可以這麽歸納:高得合理 VS 高得離譜。
吳資政現場抛出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律政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
這位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放棄原來200萬元的高薪,擔任政治職務,如今年薪縮水75%,只有50萬元。將來若能成爲正部長,年薪就是100萬。唐振輝曾征詢吳資政的意見說,他有房子、父母和嶽父嶽母要供養,是否該接受李顯龍總理的邀請,擔任政治職務?最終,唐振輝選擇爲人民服務。
高得合理 VS 高得離譜
這個例子有沒有說服力呢?這似乎是一個近乎“活雷鋒”的課堂教材,但從網民的評語判斷,恐怕引起的反彈其實還更大些。爲什麽?
第一,說明新加坡的貧富差距非常大。螞蟻孤陋寡聞,一個月只賺幾千塊,一聽到一個頂尖律師竟然年薪200萬,心裏非常不舒服。
第二、有哪一個夾心層不是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每個月當“房奴”?就只有唐律師一人要要養父母和嶽母、供房子?更何況,如果連一個賺50萬元的政務部長都會感覺到生活壓力,那有沒有想想那些一個月只領幾千塊、幾百元薪水的低收入家庭,他們的壓力肯定千倍重。面對高漲的生活費,他們怎麽辦?這說明新加坡的生活費真的是太高了。
個人角度還是國家角度?
因爲站在不同的思想高度,高薪是“高得合理” 或是“高得離譜”,答案非常明顯。
政府高層從國家整體利益的高度思考,堅定認爲百萬大腦是重要的將才,一定要用百萬去招攬,所以高薪是“高得合理” 。站在一個月薪微薄的普通民衆的角度去思考,幾千塊錢都在養父母、養嶽父嶽母,供房子,養孩子,你部長要用上100萬或50萬年薪來完成一個普通小市民幾千、幾萬塊完成的事,那你的高薪就是“高得離譜”。
報酬和懲罰是否都與私企看齊?
政府一再用私企的工資水平來解釋爲何一定要給部長高薪,否則難吸引人才。吳作棟還透露,他曾嘗試“挖牆腳”,請兩名年薪分別高達1000萬元和500萬元的私企人士從政,結果遭拒絕。
紅螞蟻認爲,高職位、高壓力、高薪酬,這是一個合理的“一條龍”工作配套。但如果政府要和私企看齊,那就必須是全方位的看齊,不能只是好(報酬)的方面對等,壞的方面(懲罰)也要看齊。
除非你自己當老板,在私人企業不管犯下大錯小錯,很多時候都要被問責或是受懲罰,甚至被炒鱿魚。請問領上百萬高薪的部長們是否也如此?如果是,那百萬年薪就算是“高得合理”,否則就是“高得離譜”。
唐振輝壓力不小啊
現在,唐振輝要面對不小的壓力了。大家現在都知道,從後座議員直接出任高級政務部長的唐振輝現在領年薪50萬,一旦他當上百萬薪金部長時,輿論焦點一定放在他身上:這個百萬部長能不能勝任?他做了什麽偉大的事,竟然能領百萬年薪?一旦他領導的部門出錯,輿論肯定萬箭穿心。
小市民一般的想法是這樣的:對一個領50萬、100萬年薪的人來說,減少25%甚至50%都不會割下他一塊肉,頂多只是少去高級餐廳。對一個低薪且在生活線上掙紮求存的人來說,多加他25%甚至50%的薪水或補貼,那簡直就是沙漠中遇湖水,助他脫離困境。當然,小市民肯定無法想象高薪人群的開銷有多大。能賺100萬,他住的就不是幾十萬的組屋,開的就不是幾萬元的小車,吃得就不是幾塊錢的普通飯盒。
我不懂你的圈子,你也不懂我的圈子
只能說貧富之間,精英與草根之間,是兩個世界的人。我不懂你的圈子,你也不懂我的圈子。草根說,不要煩我,只要你百萬大腦把工作做好,不要整天來加價加稅,我就萬分感謝了。精英說,請相信我,那百萬薪水不是白拿的,都在努力幹活。
吳資政在最新帖文中說,薪水不是政府在找尋部長人選時的第一考量因素。品性、奮發精神、獻身精神、無私精神、實際才能、能幹與否,過往表現,這是七大主要考量因素,頭四項是決定性因素。
我們的領導班子特別是建國一代,基本上都讓人看到了他們確實具備那七大特質。但我們年輕一代的部長,特別是第四代領導班子,是不是都具備上述特點?這有待時間證明,目前還看不到。
我們不是要展開全國對話會嗎?第四代領導人不妨問一下民衆,部長的薪水是高得合理還是高得離譜?雙方坦誠交流,看看彼此的觀點是碰撞出火花還是火藥。雖然最終未必能消弭鴻溝,但至少要理解一下,爲何這個百萬薪金問題經常成爲輿論炒作課題,特別是選舉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