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的歡慶高潮過去之後,還是多花時間想想自己的老年比較實際。
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周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而寫的一篇報道,(原版在此)令人看得膽戰心驚。
報道重點簡而言之,就是很多國家人口越來越老化,壽命也越來越長,于是按照現在的退休年齡——多數國家在60到65歲上下,很多退休者還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日子要過,退休金很可能支持不了那麽多年,于是文章問道:我們是不是得工作到100歲啊?
長壽也要錢夠用
大概一個世代前,很多人退休不過幾年就讓靈魂轉移陣地到另一個世界去永久打烊,因此當時的退休金或者儲蓄雖然不豐厚,花個幾年倒也大致無憂。
然而現代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很多國家越來越重視養生和運動,甚至用心思規劃老年人的生活,確保安全和健康都照顧得好,人口壽命于是越來越長,退休後的日子當然也越來越長。
于是,退休金或者儲蓄夠不夠用的問題,就變得越來越緊迫。而因爲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本來“如何養老”這個很私人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關注並且試圖提出政策,免得問題進一步惡化。
百歲人瑞不再稀奇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的報告,已經假設去年誕生的嬰兒可以活到2117年。換句話說,“百歲人瑞”今後將不再稀奇,過去“古來稀”的七十歲,未來或許只是中年的後半段。今天全球超過65歲的人口有6億,32年後(大概一個半世代)的2050年將要劇增到21億。
這是整體世界的情況,對很多個別國家來說,形勢卻嚴峻得多也緊迫得多,像日本就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5歲,其中百歲人口約7萬人,並且預計30年後,百歲人瑞可以組成百萬大軍。
爲了下一代將出現的人瑞大軍所可能帶來的各方面影響,日本政府去年成立一個機構“人生100年時代構想推進室”,提早規劃未來。
無論什麽民族和文化,長壽都被視爲福氣,然而現實是,長壽必須伴隨兩樣東西才能享受福氣:健康和金錢。如果現代人有幸工作到65歲左右退休,不被機器人取代,但沒多久錢卻花得七七八八又得一身病,還繼續活個二三十年,那顯然不值得羨慕。
有些人對于立法提高退休年齡抱以懷疑態度,認爲這證明政府要人民“做到死”。但法律制定的用意正好相反,是給老人家有法律依據持續受雇,只要有需要賺取收入,就有機會工作,儲蓄很多或者退休前中了大彩票的幸運兒,當然可以立刻炒老板鱿魚。
事實上,退休後錢不夠用的情況有多嚴重?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退休人口有48%並沒有退休金。而全球現有退休金與退休人口所需的養老金額,不足之數高達70萬億美元!
算了,不必理會那種天文數字是什麽概念吧。大家要做的是每隔一段時間,花點力氣找個理財顧問,算算自己所有的儲蓄能不能應付退休後所需要的錢。
有句話說,理財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只有常常關心自己的財務狀況,錢財才會比較足夠。
養老金夠不夠用,還是政府的工作
然而即便如此,對多數人來說,錢夠不夠往往不是主觀意願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機會賺到的問題。這就涉及國家的政策制定。
新加坡過去以大量進口廉價勞力壓低了本國基層員工的薪資成長空間,近幾年改變策略,雖然依舊不設最低工資,但透過各種軟工具(例如補助雇主、獎勵雇員提升)逐步提高各領域低收入者的待遇。這個做法對雇主沖擊較小,但拖長了提高整體待遇的時間,對低收入者來說,累積退休收入的時間需要更長、金額也較少。
老年人口有多少?養老金夠不夠?能不能獨立生活?這些問題一個緊扣一個,既需要預防與解決之道,更需要准確的統計與預測。而預防和解決的態度又涉及執政者的觀念與價值觀,對于社會安全網的設計有多完善?能不能做到實質性的“老有所養”地步,也就是對無依靠或者弱勢的老人給予最大的照顧?
那當然是政府的工作。
大家努力活到100歲吧
對個人來說,如何讓老年過得優雅,除了前面說的健康和金錢,同樣重要的是興趣和友伴這兩樣。現在正值農曆七月,說句迷信點的話,健康和金錢有時候不能強求,所謂富貴在天。但是興趣和友伴就完全是後天可以努力培養的。
一個人如果興趣狹隘,或與人相處困難,不免問題多多,老了就容易孤獨。有孝順子女陪伴或許還好,如果無子女又缺少友伴,處境不免更困難,一定要趁年輕改變自己的個性,多開設幾個“真心朋友的儲蓄戶口”。
這個時代有那麽多了不起的人,努力改進科技,延長我們的壽命,也有不少用心的人,努力打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那麽我們就不必太客氣,大家都努力活到100歲吧,讓四世五世同堂的情景重新出現,或者讓自己的腳步有一天能踏上五大洲四大洋。
BBC文章引述了幾個真正工作到100歲左右的人,工作讓他們貢獻社會也提供他們活力,因此他們真心喜愛工作,從科學家到農民都如此。然而這樣的人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應該不是多數,社會最大的挑戰是,對那些不願意或沒有能力在晚年還埋頭苦幹的人,有沒有提供享受“清福”的機會。
要在離開職場、身體日益衰弱的漫長時間裏,得繼續工作賺錢才可以支撐生活、維持生計,那毋甯是更深沉的悲哀。這絲毫不是正能量的好新聞,比較像是農曆鬼月的恐怖故事,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