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城門失火才會殃及池魚,然而這回池魚卻是被一些可愛的本地“網紅”生物折磨得慘不忍睹。
據一名蟻粉向紅螞蟻爆料,上星期一上午,新加坡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植物園突然出現了不速之客。兩只水獺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原本只是在草地上晃晃悠悠,憨頭憨腦地“逛公園”,來到園內養著許多魚兒的池塘邊時,突然畫風一轉,立即跳入池中大快朵頤,享用了一頓豐盛的“刺身自由大餐”。
在場的目擊者告訴那名蟻粉:
“根本沒有人能阻止這些水獺,這簡直就是一場大屠殺!”
據說當時場面極爲失控,數分鍾後,池塘裏便留下許多“無頭魚”。沒錯,水獺吃魚時只吃魚頭,算得上是識貨老饕,這一點倒是非常新加坡,畢竟許多新加坡人也很愛吃魚頭咖喱這道國家級美食。
池塘裏有許多金黃色的魚兒因驚嚇過度,兩個小時後也紛紛一命嗚呼。不止魚被嚇死,植物園內的一只公雞也被水獺的橫行驚得“呆若木雞”(自己找找看這只公雞在哪裏),怕自己也成爲體型比它大的水獺的盤中餐。
全島各地狂吃霸王“自助餐”
這些水獺很聰明,他們一直在本地尋找免費的鮮魚自助餐地點。
據現場目擊者告訴蟻粉,本地有一群攝影發燒友一直緊密跟蹤水獺的出沒,也因此非常了解水獺的生活習性。
其中一名攝影發燒友告訴該目擊者說,他們兩周前曾在新加坡河畔看到水獺,當時就推斷這些水獺下一站很可能會奔向植物園。果不其然,水獺也很配合,以實際行動應驗了他們早前的猜測。
植物園並非水獺的第一個“幹案”現場。在此之前,聖淘沙的升濤灣(Sentosa Cove)、巴西立魚塘,甚至是本地一家酒店大堂內的魚池的魚兒,都曾慘遭水獺的毒手,成爲一頓頓美味的“自助餐”。
長相可愛討喜的水獺還有一個不爲人知的壞習慣,就是喜歡“撕咬”龜類、折磨它們。
今非昔比,爲了保護新加坡的生態環境,有關當局或許應該考慮對水獺的活動範圍進行一定的限制吧?
新加坡水獺的“前世今生”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道,新加坡的水獺原本生活在新加坡外島和柔佛海峽一帶。隨著新加坡的水道和自然環境逐年改善,這些水獺于是決定在新加坡本島落地生根,數量也從7年前的10多只增至目前的60多只。
水獺第一次進入本地公衆視野是在2014年,當時有民衆在碧山——宏茂橋公園內發現了5只水獺,將照片上傳到網上,引起一陣不小的轟動。隔年,國家公園局(National Parks Board)在面簿官網不定時發布水獺的圖片和視頻。從此,這些小生物一炮而紅,成爲新加坡的明日之星。
水獺數量增多了,自然會區分出幾大水獺家族。據Otter City面簿官網顯示,本地目前有18個水獺家族,分布于全島各地,包括最先被公衆發現的“碧山家族”、“濱海家族”等。
一些鍾情于水獺的粉絲們甚至暱稱這兩個地點的家族爲“碧山10”與“濱海灣5”,顧名思義,數字代表了海獺家族成員的數量。
2016年,第13屆國際水獺研討會(International Otter Congress)在本地舉行時,時任國家發展部兼內政部高級政務部長的李智陞曾宣布成立水獺工作小組。
我國總理李顯龍對此事喜聞樂見,當年在面簿上發貼文說:“我在英國廣播公司 BBC的一篇非常有趣的報道中看到了新加坡的海獺家族——碧山10的蹤影。這些居住在城市裏的水獺,經常在濱海灣花園或者碧山——宏茂橋公園裏出沒。去年我帶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去碧山——宏茂橋公園出席新加坡獨立50周年(SG50)的慶祝活動時,還很幸運地看到它們。”
李總理還在貼文中說,我們(新加坡)是個小城市,卻能和如此有趣的野生動物共處,並呼籲民衆尊重這些野生動物,保持我國公園和水道的清潔與綠化。
本月10日,有網友拍攝到盛港一帶的水獺家族在狂咬魚頭:
8月26日,網友Jeff Tan也拍攝到市中心濱海家族的“吃魚頭”橫行:
水獺啊,做一只“有頭有尾”的水獺不好嗎?至少這樣能取得生態平衡,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與汙染。
有不少網友在網上表示非常想將可愛的水獺帶回家當寵物來飼養。紅螞蟻建議大家還是趁早打消掉念頭吧。別因一時的心血來潮將可愛的水獺帶回家,結果咬傷了家中小孩才後悔莫及。別忘了水獺在濱海灣曾有咬小孩的“前科”。
再說了,水獺在新加坡屬于野生動物,在農糧獸醫局的法令下是不被允許捕捉和飼養的,否則罪名成立很可能會被罰款最高1000元。別爲了一時的心血來潮,搞得必須“破財消災”。請神容易,送神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