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昨天在本地一個公開論壇上發言,紅螞蟻的好些老朋友都豎起大拇指贊好。台下掌聲之熱烈,讓人産生幻聽,感覺有人在喊:選總統!
這場由通商中國和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首次聯辦的年會一直繞不開一個主題: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下的南向通道。
南-向-通-道。
四個字拆開來看全看懂,擺在一起看卻看不懂。什麽來的?相當cheem。
簡單來說,這個通道既是個概念也是個實體,從重慶出發,經由廣西,再通往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主要通過”鐵運+海運”的多式聯運模式,推動南北雙向物流與貿易互聯互通。
如果還是沒搞懂,沒關系,聽聽楊榮文怎麽說。
在兩天的論壇上,有多位官員商人學者賣力推銷,最讓人折服的“推銷員”還是楊榮文,舍他其誰?
2011年大選在阿裕尼戰役中落敗退出政壇,這位前外長轉戰商界,擔任嘉裏物流(Kerry Logistics)主席兼執行董事。商界實戰經驗讓知識淵博的楊榮文在談及南向通道項目時,更具高度深度廣度,也更具說服力,相比之下,4G領導核心班子成員的發言內容就差了一截,不是一點。
25分鍾的演講和約15分鍾的問答時間,加起來不過40分鍾,楊榮文帶領大家走過秦朝、漢朝、唐朝,從三國演義、一帶一路到中美貿易,給大家上了曆史課、地理課、經濟課和外交課。全程沒有看稿。最終目的是要解析這道題:南向通道爲何重要?
紅螞蟻通過錄音記錄和楊榮文昨天在面簿上發的貼文,整理出楊老師幾堂課:
曆史課: 中國與亞細安的聯系靠水路 ( 珠江三角洲 )
中國與亞細安的聯系長期以來是通過水路,陸路聯通一直很困難。在曆史上,珠江三角洲是中國通往南洋和西洋的途徑。
2000多年前,秦始皇要統一嶺南,但軍饷轉運困難,于是下令開鑿一條人工運河,將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與溝通珠江水系的漓江漓江連接起來。十萬大軍花了四年時間打造出這條叫做靈渠的運河。
運河給力,助秦軍打敗南方百越氏族。之後,漢文化傳入珠江三角洲,第一個聚集地就是現在的番禺。廣州成爲中國通往東南亞的最重要門戶,近數百年來澳門和香港也扮演同樣角色。
(從曆史鋪墊,說明海路通道和珠三角的重要性)
地理課: 戰亂結束之後 湄公河流域搭建多座橋梁
隨著越南在1989年從柬埔寨全面撤軍,中南半島長期戰亂宣告結束,銜接中國和亞細安的陸路建設在過去20年也大幅改善。
在冷戰期間分成兩截的湄公河流域,現在已經搭建了多座橋梁。
中國有兩條通道銜接越南,一條從昆明到河內,另一條從南甯到河內;有一條是通過老撾還在建設中的高速鐵路,最終接到曼谷。 中國也有兩條銜接緬甸的通道,都在積極擴建中。
(楊榮文在用英語發言時,突然一下丟出了好幾個英文名字,Nong Khai、Khon Kaen、HuayXai,乍聽相似河流名字,紅螞蟻去查了一下,原來是地名啦。)
不過,這些只是廣西南甯和雲南昆明與東南亞國家的陸路銜接,而東南亞國家還有像印尼和菲律賓那樣擁有衆多島嶼的國家,它們需要通過海路與中國銜接。這也是南向通道的重要功能——給中國內陸省份與亞細安提供海路銜接,打開各種新商機。
人文課: 解決中國地域間貧富懸殊問題 改變人的思維
南向通道的另一功能是,打通中國內陸省份與外界聯系,讓內陸省份會擺脫封閉、貧困狀態, 有助于中國解決地域之間貧富懸殊的問題。
貴州長期是中國最貧窮的省份,去年卻是增長最快的省份,因爲它打造了基礎設施。一旦中國內陸省份對外銜接上,就能縮小中國沿海省份和內陸省份的發展差距,這也是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矛盾之一。
實體銜接只需要土木工程和金錢,但這不單單只是一個實體銜接,而是要改變人們的思維,使他們更慣于同外國人接觸。不過,這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貿易、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等等都需要時間,它需要中國方面和亞細安方面一起努力,打造一條銜接亞細安國家和中國內陸省份的新路。
和曆史悠久的珠三角相比,南向通道還很新,需要政府堅定支持讓它成功。即便是這樣,它還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才行。
經貿課一: 商界群體建立互信
南向通道有一半在中國,有另一半在東南亞國家的海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推動發展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其中就包括了港口。我們需要商界群體多多碰面,多加深認識、建立互信。
對很多東南亞企業來說,昆明,重慶,成都、西甯和蘭州這些遙遠的城市是我們在閱讀時才看到的名字或偶爾去旅行的地方。我們需要更努力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互動。
往前看,未來將有四個主要門戶銜接中國和亞細安:昆明和南甯對接亞細安內陸、欽州和香港/廣州對接亞細安海路。重慶將是一銜接中國內陸和這四個門戶的主要樞紐。新加坡將成爲亞細安海路的一個主要樞紐,其他如菲律賓馬尼拉、印尼雅加達、泰國林查班港和馬來西亞巴生港也會扮演樞紐角色。
對于物流公司來說,哪一條路線便宜,我們就去那條。一旦物流網絡密集建立起來,選擇多了,成本就會因爲競爭而減低,這對經濟發展是有幫助的。Logistics的中文翻譯很優美,叫“物流”。貿易就像流水般漂流,哪裏便宜,貿易就往哪裏走。
(楊榮文現在是物流公司主席,說這番話就顯得更有分量。)
經貿課二: 政府與私企合作
政府需要擔起一些責任,給企業創造環境,只要有利潤可賺,私人企業就自然有反應。要讓中國和東南亞海路國家更熟悉彼此,我們需要多樣化的平台促進交流。
新加坡港務集團與欽州北部灣港成立合資公司,他們在打造一個包含北海市、欽州、防城港的港口地帶,以改善貨物在港口流通的過程。如果私人企業遇上繁瑣的行政程序也要向政府反饋。
珠三角服務全球,東南亞只是珠三角運輸的一小部分,這對廣西北部灣來說是個好機會,它可以吸納珠三角溢出的業務。北部灣可以專注東南亞市場,發展更深的聯系網及提供更完整的專業服務,以及和東南亞國家建立特別關系。
我們需要港口發展起來,也需要銜接東南亞海路國家和北部灣的船務公司服務,以打造一個包含大小港口的大網絡。北部灣港正在多個東南亞國家的港口進行投資。不論是馬來西亞關丹、巴生港、印尼泗水或新加坡,更多商人搭上南向通道後,它的使用率才能達到頂點,這個潛能很大,因爲人口龐大。
(號召大家一起玩,朋友圈越是擴大,收費就越便宜)
唯有這樣,才能達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定下的2020年目標:中國-亞細安國家貿易達一萬億美元。
經貿課三:中美貿易戰令中國更堅定發展一帶一路
在中美貿易戰惡化的大背景下,大家都在計算。
跨國企業華人或非華人擁有的,都不願受貿易戰牽連,很多企業現在都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尼和菲律賓都從中獲益。
貿易戰開打,對大家都不好,但中美關系緊繃卻促使貿易和投資轉移到東南亞和南亞國家,這讓中國更加堅定地要發展一帶一路,因爲它有助于中國打造多元化市場,深化美國以外的市場,讓中國與美國談判時更有籌碼。
我們身處東南亞要了解大局、占好位子,讓十個成員國都能從中國經濟增長中獲益。
外交課一: 亞細安要保持中立
亞細安要保持中立,對所有大國都友好。中國已經是亞細安每個成員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全部成員國也知道中國的重要性將提升,沒有人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我告訴我的美國朋友,如果美國逼著亞細安國家做選擇,那個選擇可能不是美國樂見的。美國應該抓住亞洲區域內貿易增長的勢頭,和所有國家包括中國都做朋友。大家都要分散風險,也都會歡迎美國。亞細安應鼓勵大國多和我們交往。即便中美摩擦惡化,亞細安作爲一個區域組織也必須保持團結,堅定不選邊站。
(大象打架小草遭殃,堅定保持中立,但說易行難啊。)
當中國和亞細安在2002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框架協議時,時任中國總理朱镕基承諾,中國沒有要一個排外的中國-亞細安關系。中國明白亞細安要與各大國保持良好關系的意願。
外交課二:西方媒體有關南中國海的報道觀點荒謬
自漢代以來,南中國海一直銜接中國與亞細安。中國前總理朱镕基曾經說過,中國和亞細安的未來離不開彼此。
西方媒體報道說,各國將爲南中國海而搏鬥,這觀點是荒謬的。自古以來,南中國海就是亞細安和中國之間的聯系,在沿線國家,前人遺留下了他們的銅幣、藝術作品,甚至是基因、想法和希望。
所以,中國和亞細安最近達成的《南中國海行爲准則》的單一磋商文本草案極重要。南中國海的鄰國必須和平解決紛爭,這不是亞細安的選擇,而是命運。這不關乎海底資源、天然氣或油,這關乎我們的生命線。
外交課三: 中國對外采防禦性做法 曆朝曆代都修築長城
西方國家擔心,當中國強大起來時會像西方國家過去那樣侵略和殖民他國。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中國並不那麽看自己。中國太大了,它自身有很多問題解決不完,不論是唐代、明代、清代還是當下,任何主政者關注的都不是外部世界,而是中國內部問題。
中國對外關系采防禦性做法,爲了保住生命線以免受外敵侵略。這也是爲什麽,中國曆朝曆代都在修築長城。長城東端是山海關,另外還有一段延伸到鴨綠江。
中國處理外部問題的方式跟西方列強過去對外擴張不一樣。三國演義有一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諸葛亮抓了酋長孟獲多次,但每次都放了,因爲他知道殺了孟獲,當地新酋長還是會繼續叛亂,如果占領孟獲的土地,未來麻煩更多。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洞察當今中國外交政策的思路。
中國強大會對鄰居帶來挑戰嗎?當然會,但那和西方國家過去來到本區域的情況很不一樣。
權力有它特定的邏輯。一帶一路沿線的每一個需要跟中國打交道的國家,都能感覺到與中國的關系不平衡,中國的巨大體量對這些國家構成很大壓力了,因此大家都希望建立多方面的關系。
我不認爲中國想要取代美國當世界警察的角色,其實中國希望搭便車,但一旦涉及它自身利益時,例如台灣問題,中國會采取堅定的立場。
3G和4G有差距,不只一點
能讀到這裏的蟻粉們,大家都給自己點贊,這些“硬道理”沒有催你入眠。話說在論壇現場,紅螞蟻沒有聽到噪音或閑聊聲,大家都屏住呼吸認真在聽楊榮文中氣十足的演講,很想知道下一句又是什麽金句。
從政壇跨界到商場,楊榮文談的不只是新中合作項目的南向通道,也不只是他現在從事的物流業務,而是穿梭古今中外,理清各種盤根錯節的關系,讓大家站在一個高點上,從曆史、地理、人文、經貿和政治各個層面,去了解那些看似遙遠卻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課題。
這位曾長期在武裝部隊服務,並在新聞及藝術部、衛生部、貿工部和外交部擔任“一把手”的社會精英,在論壇午餐前的這個發言,給全場提前送上了一道營養豐富的前菜。
政治精英就像網絡那樣,3G和4G還是有很大差別,4G部長得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