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新加坡政府的一大特色。(猜對沒獎)
(部長薪金檢討委員會、國民融合委員會、地鐵檢討委員會、積水調查委員會、歐思禮路故居選項部長委員會……)
猜對啦,就是喜歡成立各種名堂的工作委員會(committee)來解決問題。政府昨天又宣布成立提名委員會來全程監督與指導本地小販文化的申遺工作。
消息一出,立即被網民罵慘。
怪只怪,第一個小販中心委員會出了“馊主意”
這實在不能怪網民,畢竟大家依然記憶猶新,過去幾個星期鬧得沸沸揚揚的,以社會企業模式經營小販中心問題重重,有些甚至營業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現在回頭來看,那個由2011年成立的小販中心討論小組所提出的社企經營模式的“好”建議,更像是馊主意。
網民目前最怕看到的,就是成立新的14人提名委員會來指導小販文化申遺工作,到頭來會不會越幫越忙?網上普遍認爲,申遺還是有其可取之處,但應該是有錢有閑時才去進行,因爲這並非最根本的民生問題。
小販中心內部那些最迫切的民生問題——持續高漲的租金(轉化爲食物價格的飙升)、貴得離譜的各類雜費(包括托盤費)、社會企業經營不當,鳥類四處覓食不衛生、廁所髒亂、美食傳承青黃不接等等,依然未得到妥善處理,政府現在又是砸錢又是投入人力資源成立提名委員會,來開展小販文化申遺這種“風雅逸事”,難免會讓人産生本末倒置的印象,網上自然是怨聲四起。
網民:委員會裏貨真價實的小販少得可憐
當大家細看提名委員會的3名主席和11名成員的名單後,發現當中好像只有1人(林玉銘一家三代在牛車水大廈小販中心售賣魚圓面長達72年)有經營小販攤位的經驗,自然更是不吐不快。
前官委議員鄭恩裏(Calvin Cheng)今天淩晨在面簿上轉發《海峽時報》的文章時,以調侃的口氣問道:
來,大家猜猜看,有多少名小販和多少位有經營小販中心經驗的人,獲選爲這個監督新加坡的小販文化申遺工作的委員會成員?
這個網民留言說,委員會的成員不是教育部高級官員,就是報業控股員工、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國大講師以及人民協會職員。本地有那麽多米其林星攤販,爲何不邀請他們加入?
還有網民稱,這就好比讓邁克爾·喬丹改踢足球或者讓C羅改打籃球(並非他們專長)。有網民甚至直言不諱,設立委員會的目的,從來就不是聽取基層民衆的良好建議,于是向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喊話:“許連碹部長,快證明我是錯的吧!”
有網民也稱,“委員會成員如果沒有經曆過70年代至90年代的本地小販文化,自然不會熟悉何謂‘古早味’。我父親和我從上世紀80年代至2000年初期都從事小販工作,如今的小販食物的味道相當令人難以下咽,我感到很難過。”
“支持派”:委員會全是官員和學者是對的,不需要小販
有些網民看似“挺身而出”爲新的委員會說話,弦外之音依然是在“酸”政府。
“我們根本不需要小販加入這個成立來向一個國際組織定義和提倡文化與遺産的委員會,因爲這個委員會是設立來進行抽象認知,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學術研究。小販都是商人,並非學者。”
“其實這個委員會的成員並不需要理解如何經營小販攤位。這個委員會是成立來提交報告給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委員會成員最重要的,就是英文書寫能力頂呱呱,能讓紅毛人讀懂,理解內容,並說服對方接受這份申請。任何懂得書寫論文,而且說服力強的學者,只要對小販文化有一定的認識,都能成爲合格的委員。”
著名新加坡美食家也不在成員名單上
還有眼尖的網民發現,咦,本地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司徒國輝(KF Seetoh)好像不在委員會的名單上。
司徒國輝一早在面簿上也留言說:
“又是一個委員會。如果他們討論的只是關于咖椰面包、叻沙和肉脞面有多好吃、多獨特,那他們肯定搭錯車了。最好分階段去向貨真價實的小販們和美食家們聽取意見,這些人在小販中心內不但生存了下來,還撈得風生水起,他們靠小販中心生活,甚至是‘活著就是爲了吃美食、吃美食才有生存的意義’。這次的申遺是針對小販美食的一種非物質的熱愛……不單單只是關乎美食的曆史,或者它有多美味。
如果我們申遺不成功,真的就太過丟臉(sibei malu)啦。”
對于網民認爲新的提名委員會應該邀請他加入一事,司徒國輝答說:“我早就是最好的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人民委員會。”
紅螞蟻希望這個“委員會風氣”不會最終演變成這位網民所說:
“什麽都成立委員會來解決,最終可能還可以成立一個委員會來監督管理所有的委員會。”
李顯龍總理今年8月在國慶群衆大會上宣布,我國明年3月將開始爲小販文化申遺,截至截稿時間,已有3萬3946人在過去兩個多月上網到“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投票網站”投下支持票。目前的票數仍只占全新加坡總人口(564萬人)的0.6%。
小販文化申遺提名委員會的任期是兩年半,將一直運作至2021年2月。
大家來猜猜看,屆時會有多少人爲小販文化申遺投下支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