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媒“八公子”之一的方偉傑和當家小花旦黃思恬的 Instagram (IG) 暧昧私訊外泄,成爲社會茶余飯後的八卦談資。兩人公開否認有不當私情,強調只是“好友間的對話” ,但又雙雙對“不雅內容”公開道歉,進一步增加了八卦的話題性。
本來,這屬于一對男女的極度私密的隱私,外人原不該說三 道四,可是一來他們是公衆人物,二來也對事件表態,而且所否認的跟社會常識所認知的又有抵觸,自然不能不引起討論了。
從常識來講,“好友間的對話”無論如何百無禁忌,跟“性伴侶的對話”仍然還是有段距離的。雖然異性好友之間也可能彼此講黃色笑話,可是在對話上仍然不能沒有分寸。從新聞報道所披露的露骨內容看,其親密程度恐怕已經不是“好友”能概括的了。
從社會禮儀規範的角度說,我倒甯可他們兩人不僅是“好友” 關系。如果只是好友卻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那真是亂了套了。如果好友用如此親密的話語溝通,那麽他們如何同真正有肌膚之親的伴侶溝通,才能充分表達彼此的關系呢?
他們顯然跟社會大衆一樣,也意識到當中的不妥,所以才會對“不雅言語”和“不恰當的行爲”道歉。這顯示他們也知道“好友”跟“性伴侶”之間溝通的分寸在哪裏,並且知道他們已經逾越了這個分寸。所以問題是他們到底只是語言上的逾越,還是在事發後用語言的逾越來掩飾真正的關系?
社會性風氣的開放,已經讓婚前性行爲、同居變得不再是讓人身敗名裂的醜聞;甚至“帶球結婚”也不再是驚世駭俗的事。如今步入中老年的一代,其實成長在經曆1960年代性解放的洗禮,腦袋不應該那麽老古董了。然而,各種社會調查似乎還是認爲新加坡社會風氣保守。
仔細想想,方偉傑和黃思恬都還是單身,盡管雙方可能各有伴侶,但是年輕人交往,只要還沒有正式結婚,按照自由選擇的價值觀,婚前要跟誰親密,除了他們正式交往的對象, 似乎並不關他人的事情。但爲什麽社會會有如此的反應呢?
我以爲,其中一個最簡單的解釋,是文明需要虛僞之紗,雖然大家心裏想的和私下做的是一套,但在公共層面,大家還是得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假設,雖然這些假設都一直在改變。
我懷疑社會部分的批評,可能源自兩個當事人對彼此關系的否認,挑戰了大家心知肚明的常識。沒有人喜歡被人當做白癡,所以對睜眼說瞎話的事情本能地反感。當然,當事人這麽做可能有其他的考慮,反正沒有更多的“證據”(如親密照片),所以還有矢口否認的空間。
這起八卦能稱爲“醜聞”嗎?按照目前的社會風氣標准,好像也說不上。
但是社會的反應也顯示,男歡女愛似乎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那麽簡單,特別是涉及肌膚之親的關系。男女之事,牽涉到各種複雜的心理因素和人際關系,所以傳統上才會有那麽多的禮法和社會禁忌來規範它。
如今社會風氣雖然開放了,可是類似事件發生時,人們才會隱然意識到,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但是,背後的道理,已經沒有多少人說得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