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時報》新聞室翻新後迎來好些貴賓,除了總統哈莉瑪和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外,最近還來了反對黨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一行人。
工人黨?
是的,你沒眼花,是工人黨。
主流媒體不只邀請“政府人”,也邀請反對黨人士參觀,這應該說是一場十分罕見的邀約,甚至可能是曆來首次。
據海峽時報網站29日晚發出的報道,該報總編輯華仁·費南德斯(Warren Fernandez)親自接待畢丹星一行人。
畢丹星:反對黨與主流媒體不是敵對的
畢丹星當天傍晚接近6點鍾也通過面簿分享這個消息。
他說:
“和我的同僚吳佩松及貝理安今天下午參觀了剛剛裝修過的海峽時報新聞室。在社交媒體時代,能夠了解報紙怎麽呈現新聞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我對海峽時報網站互動內容工作小組尤其贊賞。”
贊了海峽時報之後,畢丹星筆鋒一轉,語氣較爲嚴肅地說:
“傳統上,新加坡反對黨和主流媒體的關系不好。原因很多,不意外涉及政治因素,更多是源于第一代行動黨領導人給媒體所定下的社會職責。”
“盡管如此,主流媒體還是工人黨傳播信息的主要管道,雙方坦率交流可帶來好處。做爲一個政黨和反對黨,工人黨所關注的是如何改善新加坡和人民的生活,爲此,我們與主流媒體不是敵對的。”
蟻粉注意啦,畢丹星強調主流媒體和反對黨不是敵對的。華仁·費南德斯在談到海峽時報如何改革新聞室,以更好的服務不同平台的讀者時,也釋放同一信號。
他說:
“這意味著給讀者提供值得信賴和信任的報道,也就是說我們的報道要竭盡所能做到公正、平衡。所以,我們很高興能在新聞室接待工人黨,和他們分享我們如何轉變爲多媒體平台。”
一同參觀海峽時報新聞室的還有工人黨媒體小組主席吳佩松(45歲)和副主席貝理安(48歲),兩人都是非選區議員。畢丹星(42歲)當天不願接受海峽時報的受訪,說是不希望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希望兩位同僚有更多的媒體曝光機會,所以吳佩松和貝理安被推進了海峽時報的攝影棚。
吳佩松當天受訪後,在個人面簿上分享了這個信息:
“今天和畢丹星及貝理安參訪《海峽時報》,大開眼界。沒想到會有訪談,通常是討厭現場采訪的(推掉過不少),很意外的是,這次訪談很好玩!”
“我喜歡頭上的兩個’OO’…”
吳佩松頭上正好打上英文詞彙一個“NEWSROOM”(新聞室的意思),而那兩個“OO”不偏不倚就出現在他頭上兩側,看起來很像迪士尼卡通米奇的兩個大耳朵。
整個訪談視頻長約7分鍾,吳佩松連頭上出現““老鼠耳朵”這樣的細節都能留意到,而且還會自我調侃,可見吳佩松相當享受這次的訪談,也說明反對黨和主流媒體的關系真的不是太糟。
當被問及如何與媒體互動時,吳佩松開玩笑地說,“和海峽時報保持一定的距離。”
尚達曼曾稱主流媒體不受政府嚴控
新加坡在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發表的排名靠後(180個國家的排名中,位居第151名)。本地主流媒體與政府的關系也經常受網絡輿論诟病,有網民甚至質疑媒體受政府嚴厲管控。
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在2017年9月曾經通過面簿發長文,評論本地主流媒體和政府的關系。據《聯合早報》報道,
尚達曼說:
“新加坡的主流媒體並不是自由放任的(free-for-all),但也不是像一些批評者所描繪的那樣,受到嚴格控制。這不是新加坡的做法——媒體不會等著接受指示,也不會爲政府所做的每一件事找托詞。我認爲主流媒體在新加坡不斷演變的民主進程中扮演嚴肅的、負責任的角色,幫助新加坡前進,但又避免發表分裂社會的言論。”
尚達曼還補充說,本地主流媒體報道每天的重要新聞,包括執政黨和反對黨的政治辯論,新加坡人都有閱讀。
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尚達曼強調新加坡主流媒體“受到嚴格控制”的說辭,當時還是有不少網民半信半疑。網民的想法更傾向于畢丹星在面簿貼文中所提到的,“新加坡反對黨和主流媒體的關系不好,主要源于第一代行動黨領導人給媒體所定下的社會職責”。
行動黨給媒體定下的社會職責是什麽,畢丹星沒有說白,但網民或反體制人士的腦海裏肯定已經産生很多負面聯想。主流媒體與反對黨關系不和諧的負面印象相信也植入不少人的腦海裏。網民看見反對黨受邀走進主流媒體新聞室後,紛紛感到驚訝,他們除了調侃,還是調侃。
這個網民似乎認爲那是驚天動地的曆史性一刻。
“哇!不敢相信他們邀請反對黨,載入史冊。”
有人不相信眼睛所見,認定那是虛假信息。
網民:“很高興看到反對黨接受現場采訪。”
回複:“一定是假新聞!”
這條貼文引發多個尖酸刻薄的留言:
網民:“我希望海峽時報在下一屆大選中的報道對反對黨更公平些。”
回複:我想你下個周末中萬字票4D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
有人善意提醒主流媒體不要做傳聲筒,否則自己也會受傷:
“同意交流中提到的幾個點。主流媒體需要一個涵蓋不同觀點的成熟對話,而不是一面倒的單一觀點。這很不成熟。媒體需要成長,不否則他們會落得收拾包袱的下場。”
另有人提醒工人黨別高興得太早:
“他們(主流媒體)不是你的敵人,但你也不是他們的心頭好。”
在網上一片調侃聲中,還是有人幫體制發聲,當然這股聲音不是太強大。
“采訪工人黨,海峽時報就是好的,報道政府政策,海峽時報就被視爲人民行動黨的喉舌。不明白爲何會有這種想法。”
社交媒體崛起,將重新形塑反對黨與主流媒體的關系?
看來,海峽時報邀請工人黨到新聞室參觀這一簡單動作,在一些人眼中是不簡單的。這說明了什麽呢?
主流媒體長期承載著形塑社會輿論“中間地帶”的重任,與朝野政黨之間的關系向來都是微妙的,但社交媒體平台的崛起多少攪動了這池春水。
社交媒體讓原本在宣傳中處于劣勢的反對黨能夠另辟蹊徑,找到了自我宣傳和凝聚人氣的平台。隨著信息來源的擴大及傳播方式走向“短平快”,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固然難以取代,但“高大上”的報道方式和輿論引導反而難搶眼球。
主流媒體和反對黨本就不該是敵對的,在社交媒體平台崛起的大環境下,兩者的關系會不會有一次重新形塑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