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學生來新加坡上大學,拿政府獎學金和學費津貼念完書後,拍拍屁股毀約離開新加坡,讓教育部賠了夫人又折兵?
國會昨天複會時,工人黨兩大“猛將”揪著外國學生的獎學金和學費津貼課題向教育部長王乙康討教。他們想知道新加坡政府在外國學生身上到底“丟失”了多少錢?
工人黨議員方榮發在口頭詢問時問王乙康,過去三年,拿了學費津貼卻毀約的國際學生究竟有多少人?毀約的金額多少?又有多少金額成功被追討回來?
4%國際學生違反學費津貼條件,每年損失550萬元
王乙康回複說,
拿了學費津貼但最終毀約的人占國際學生總數的4%,毀約金額每年約爲550萬元。
王乙康說:“教育部嚴正看待這一小撮毀約者,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關乎信譽。我們已經向部分毀約者追討回金額,並會繼續這麽做。政府也將采取措施防止毀約者在新加坡工作或生活。”
只見方榮發手上拿著一疊紙張接著問道,他在2016年曾問過同樣的問題,當時教育部給予的答複是,毀約金額是3000萬新元左右,爲何現在會降至每年約550萬元?教育部長可否與大家分享當局做出了什麽努力去“追債”?
王乙康答說,2016那年教育部確實積壓了大量毀約案例,有一批國際學生因聯絡不上,當中有些人在本地工作卻沒有申報,有些是真的毀約者,所以當時的毀約金額統計爲3000萬新元。
“三年來,教育部已想方設法與幾乎所有人取得聯系。因此,我們現在可以確定毀約率約爲4%,相當于每年550萬新元。”
王乙康還說,教育部過去幾年已經收緊了追討毀約金的進程。
“ 只要我們認爲,我們的體系中需要一定比例的國際學生,我們就必須預料到當中會有一些人毀約,不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將繼續加強篩選過程,確保我們選擇正確的人,確保他們會繼續履行他們的義務。”
教育部每年發放1億3000萬新元獎學金給國際學生,99%教育預算花在本地學生身上
工人黨非選區議員貝理安問王乙康,過去10年,我國政府每年花費多少錢在外國學生身上?占教育預算多大比率?
貝理安給王乙康抛了一道“外國學生VS本地學生利益”的問題,善于接招的王乙康也立即以“本地學生利益>外國學生”的數理邏輯來回應。
王乙康說,我國每年約撥出130億教育預算,當中“絕大部分”花在本地學生身上,以津貼和經濟援助的方式向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教育,而且“經濟援助”只開放給新加坡人領取。
接著,王乙康又丟出一堆數字再次向大家保證,教育部花在外國學生身上的錢很少很少。
他說,政府每年撥款約1億3000萬元作爲國際學生的獎學金,相等于教育部年度總預算的1%。另外,政府每年也撥出約1億零800萬元給國際學生作爲學費津貼。發放給國際學生的獎學金及學費津貼總額過去10年,下跌了一半。
王乙康還說,教育部曾在今年7月8日的國會複會時以書面答複的方式,公開政府發給外籍學生的獎學金總額爲1億3000萬元。但很不幸的,不久後網上就出現捏造的報道,將金額誇大爲超過3億元。
他指出,政府頒發獎學金給國際學生的成本實際上要低于1億3000萬元,因爲獎學金和學費津貼的總面值並不等同于我國整個教育體系所需承擔的實際成本。
善于用日常生活例子來解釋複雜概念的王乙康,這次用了“餐廳派禮券招客”的例子,來解釋爲何政府所承擔的成本實際比獎學金金額的面值低得多。
王乙康說:
“一家餐廳送價值100元的禮券來吸引更多顧客消費,禮券對于顧客來說面值100元,但對餐廳而言,讓顧客使用禮券用餐所增加的成本並不多,爲什麽呢?這是因爲租金、水電費、員工成本、管理費等都是固定開銷,顧客使用禮券與否,餐廳還是得繳付這些必然開銷。”
他接著說:“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大學獎學金。倘若我們把所有國際學生都送走,教育部實質省下的預算要比1億3000萬元少得多,因爲我們已經承擔了種種相關開銷與成本,包括學府的建築、實驗室、器材、管理費、人力資源等。”
他反問大家:“把所有國際學生都送走,我們會失去什麽?”
王乙康給出的答案是:
本地學生將會失去同其他國家學生建立聯系的機會,也沒有機會擴大社交圈子。這些都是教育裏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因爲我們在一個全球化、多文化的世界中工作。此外,我們也會失去一群能爲我國做出貢獻的人士。
他補充說:“獲獎學金的國際學生畢業後須留在新加坡工作至少三年,他們很多後來都落地生根,成爲我國永久居民或公民,在這裏成家立業。就算他們履行合約後最終決定離開,他們也會成爲我們在全世界寶貴的聯絡網及朋友,能爲新加坡發聲,促進我國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
不會犧牲本地學生的利益,學額先留給他們
王乙康在答複中也一再向國人保證,我國教育制度的主要服務與受益對象是新加坡人。
“從來沒有本地學生因國際學生占據學額而無法入學,這是因爲我們在策劃學額時,以新加坡人爲主要考量。”
王乙康再給定心丸說,爲確保學府所提供的課程具挑戰性並維持學府所享有的名譽,本地高等教育學府在錄取了所有符合標准的本地學生後,還會把入學標准再提高“幾個等級”後,才錄取“一小部分”國際學生。
全球名牌大學都招收國際學生,也以獎學金和學費津貼吸引我國人才
王乙康強調,“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慕尼黑工業大學等等——都有各自的國際學生群體,(人數)遠遠超過我們的高等學府。”
他說,不僅新加坡積極頒發獎學金給國際學生,其他國家也以同樣的方法吸引人才,例如耶魯、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都以“不問家境”(needs-blind)的方式錄取國際學生,只要符合入學標准就能被錄取,即使沒錢繳交學費,學校也會通過財務援助計劃來幫助國際學生應付學費。
我國有不少學生在這類計劃下受惠,得到機會到全球著名的高等學府留學。王乙康還說,歐洲有些大學甚至給外國學生提供免學費或大幅度津貼學費的教育,目前約有400名新加坡人在法國和德國的大學求學並受惠。
舉出這麽多例子,王乙康就是要說明一點:我們付出一些,也會收獲一些。新加坡的高等學府不能脫離這個國際慣例規範(招收外國學生),必須成爲這個全球教育網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