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才剛宣布禁止中國大陸人民到台灣自由行的中國政府再有新動作,這次被限制不能到台灣的是中國大陸電影和相關人員。究竟發生什麽事讓大陸不爽參加,紅螞蟻給您娓娓道來。
率先公布這項消息的是由中國廣電總局主管、中國國家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電影報》。先來看看他們怎麽說,《中國電影報》的微博今早8點01分用了短短幾個字宣布這個重磅消息:
“國家電影局消息,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台北金馬影展。”
就這樣,沒有了,言簡意赅。這也是金馬獎1996年開放中國大陸電影參加以來,北京當局首次下次類似禁令。
國台辦:台灣政治生態會帶來問題
目前爲止,中國大陸對此禁令給予回應的最高層級官員是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在福建出席活動的他被台灣媒體問及官方宣布這項禁令的原因時回應:
“台灣現在照這種政治情形,政治生態,會帶來很多問題。”
龍明彪並未進一步說明原因,但記者問及是否與民進黨政府有關時,他說:
“當然有這個因素,我想應該是。”
龍明彪也說明兩岸電影交流不是中斷,只是暫停,但何時恢複則是未知數。
台灣官方回應:把政治黑手拿開,不要幹預藝術
針對中國大陸的這項禁令,台灣官方的回應則強調突出金馬獎作爲華語電影年度盛事的包容性和自由開放,並以此批評北京當局不應該將政治的黑手伸入文化領域。
台灣總統府回應表示,文化無國界,藝術更不該有政治藩籬,中國大陸官方阻止藝文工作者參加鼓勵自由創作、歡迎多元觀點的金馬獎,並不是聰明的決定。
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說,這項禁令是對大陸優秀電影人的傷害,也對兩岸正向交流無益。丁允恭也指北京一系列禁令,包括禁止大陸民衆到台自由行和禁止人們收看娛樂性節目等,等于把自己向世界透光的窗戶一扇扇關上。
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則指出,如果北京以爲這樣就能懲罰台灣,那顯然是大錯特錯。
谷辣斯·尤達卡說,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北京畫地自限,限制自己的藝人、影人到台灣參加華人電影界盛世,損失的是中國大陸,絕不會是台灣。
她強調,影視産業不該有政治設定障礙,台灣擁有的自由、開放和多元價值有助于影視産業和創意的蓬勃發展,也永遠歡迎中國大陸導演及藝人到訪,台灣大門將爲世界電影人而開。
台灣文化部也發布新聞稿,強調金馬獎是亞洲指標性獎項,競賽的自主定位和運作絕不會因被任何政府以政治因素幹預而受影響。
文化部表示中國大陸的這項禁令無疑扼殺大陸電影工作者的長期努力,限制他們的參展自由,文化部爲此深感遺憾。
文化部稱,台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及創作自由,使台灣成爲亞洲言論自由的堡壘,因此未來金馬獎仍將持續敞開大門。
主管兩岸關系的台灣陸委會在消息傳出後,也呼籲北京對大陸電影工作者到台參加金馬獎的權利給予尊重,停止以政治因素幹預兩岸影視文化交流。
對于北京的這項禁令,由台灣國際知名導演李安擔任主席的金馬獎影展執委會告訴中央社:
“如果屬實,當然遺憾。目前金馬獎已進入評審階段,各項金馬活動也會照常舉行。”
中國大陸大熱電影紛紛退出角逐今年金馬獎
本屆金馬獎報名已于7月31日截止,根據金馬執委會公布的線上報名件數,今年的報名作品數以685件創曆史新高,但其中劇情片只有148部,比去年報名的228部少了80部。
《世界日報》報道,去年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張藝謀今年並未以新作《一秒鍾》報名金馬獎,這項消息在中國大陸的金馬獎禁令前就已傳出,有消息稱該片疑似內容題材敏感而無法通過大陸的官方審查,不但無法參加金馬獎,也被大陸官方以“技術問題”爲由,退出柏林影展。
除此之外,原本在國際影展上大放異彩的《地久天長》和《南方車站的聚會》等大陸片原本已報名參加金馬獎,但在北京當局下達禁令後,已宣布退出。
去年金馬獎頒獎禮“政治表態”滿天飛
其實中國大陸電影和人員禁止參加金馬獎的傳言從去年開始就甚囂塵上,而這就不得不提去年金馬獎頒獎典禮的那場“政治風波”,不少得獎人和頒獎人紛紛在台上宣誓自己的政治立場。
首先,獲邀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爲“最佳新導演”頒獎的中國大陸導演張藝謀在頒獎時說的“中國電影”論讓台灣網民頗爲感冒:
“這麽多年輕導演的作品,代表著中國電影的希望!”
隨後,父母分別是馬來西亞華僑和印尼華僑,在台灣出生的台灣導演傅榆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最佳紀錄片。她在領獎感言說出的一席話則被質疑有台獨成分:
“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爲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據報道,這番話很快觸動中國大陸官方的敏感神經,中國大陸的所有金馬獎直播立即被中斷,中國大陸廣電總局等相關部門也即刻要求各大網站過濾刪除所有金馬獎相關報道。
很快的,在金馬獎頒獎禮現場的中國大陸電影人也做出反擊。2017年金馬獎影帝塗們(中國大陸)頒發“最佳女主角”獎項時,以“中國台灣”這個名詞再度觸動台灣民衆的神經:
“你好,大家晚上好,特別榮幸再次來到‘中國台灣’金馬作頒獎嘉賓。這次見到很多熟悉面孔,接觸很多新面孔,認識很多新朋友,我感到兩岸一家親”。
緊接著以《我不是藥神》獲頒最佳男演員的徐峥也把握上台致詞機會再吃一回台灣豆腐,重提“中國電影”一詞:
“因爲這裏是專業的殿堂,這裏是電影人的殿堂,所有電影人聚在一起像‘家人’一樣,我相信‘中國電影’一定會越來越好。”
身爲去年金馬獎評審團主席的中國大陸女星鞏俐也打破慣例,不隨金馬獎執委會主席李安一同上台頒發份量最重的“最佳劇情片”,引起諸多揣測。
至此,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的遮羞布正式被掀開。典禮結束後,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在面簿貼出自己和上述台灣導演傅榆的合照並恭喜對方獲獎,她也意有所指地說,台灣金馬獎是爲所有電影工作者打造尊重電影藝術和創作自由的國際獎項:
“但請記得,這裏是台灣,不是‘中國台灣’。”
當時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在面簿發文,強調從來沒有接受過“中國台灣”的說法:
“台灣就是台灣,我以昨天(2018年11月17日)的金馬獎爲榮,它突顯台灣之所以不同于中國,就在于我們的自由與多元……”
在金馬獎典禮上發言引起軒然大波的傅榆隨後也在面簿發文,強調她在頒獎禮上的發言並不是“一時激動”,而是她一直以來就想爲她的作品所說的話:
“我很感謝金馬獎的評審們讓這部作品得獎。作爲導演,我必須爲我的作品說話,來回應他們的勇氣。”
事後,各家媒體報道所有到台灣出席金馬獎的中國大陸演員集體缺席慶功宴,並疑似被下了封口令,不准接受台灣媒體采訪。擔任去年金馬影展執委會主席的台灣知名導演李安則回應:
“台灣這邊是自由的,我們這邊影展是開放的,台灣愛講什麽就講什麽……我們希望藝術歸藝術,不希望有任何的政治事件或其他東西來幹擾……”
該場風波也引起當時有份出席金馬獎的大陸藝人胡歌、周迅、彭昱暢等人,以及範冰冰、陳坤、迪麗熱巴、陳小春等衆多大陸和香港藝人爭相宣示效忠祖國,轉發共産黨青年團微博一則說明“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標紅中國地圖,該中國地圖沒有例外地將台灣列入其中。
早有迹象可循?金雞獎和金馬獎撞期
2018年金馬獎爭議爆發後,中國大陸國台辦一度出面否認北京當局將封殺金馬獎。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
“這是有特定立場的媒體所作的一個赤裸裸的假新聞。”
不過,今年6月17日中國金雞獎宣布金雞獎頒獎禮將于11月23日舉行,恰好和今年的金馬獎撞期。當時已有新聞媒體揣測這是北京當局有意讓中國電影人選邊戰,讓他們只能選擇出席其中一場典禮。
直到今天,北京當局正式宣布暫停開放中國大陸電影和人員參加台灣金馬獎。
大陸業界人士:北京當局因政治因素下禁令
除了去年那場政治風波的余震,今年金馬獎臨近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也可能是北京下此禁令的原因。
中央社報道,受訪的中國大陸影視業者分析,在台灣總統選舉將近和香港反送中風波愈演愈烈的氛圍下,今年金馬獎如果再度出現去年那樣的景象,對北京明顯沒有益處。
該業者稱,如果台灣那方再度有人在台上喊話,坐在台下的中國大陸藝人將陷入是否上台護航的兩難局面。一方面,大陸藝人如果像去年那樣上台發言護航,很有可能升高台灣民間的“反中情緒”,變相幫民進黨催票,這絕對不會是北京所樂見的。
此外,在反送中局勢不斷升溫的情況下,任何一個人在台上說上一句“香港加油”,都有可能讓北京臉上無光。
換句話說,北京下令禁止大陸電影和人員參加金馬獎,等于解決了大陸電影人的兩個“兩難局面”:
- 不用再左右爲難,猶豫要參加水平和電影界地位更高的“華語奧斯卡”金馬獎,還是向政治低頭,參加自家主辦的金雞獎。
- 不用擔心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如坐針氈,隨時得打起精神上台十句不離“中國”地展現自己的忠誠。但說了又怕引起台灣“反中情緒”高漲的反效果,不說恐怕會被打成不愛祖國。
另一方面,今年適逢中共執政70周年,也讓中國大陸許多影視作品被放大檢視。中央社引述北京電影界人士報道,過去大陸許多無法通過審查的電影,都是藉由參加海外影展獲得獎項,再紅回中國大陸。不過今年未通過審查而被臨時下檔的電影比以往多,但出國參賽的意願卻比過去要低。
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可能也是讓北京精神緊繃的原因,導致大陸電影無法參加金馬獎。
自由開放的特色造就金馬獎的“華語奧斯卡”地位
創立于1962年的台灣金馬獎在1996年正式開放中國大陸電影報名。當時由于台灣電影産業逐漸衰弱,香港電影人才流失,金馬獎于是開始不限出品國、資金和演員國籍,只要是華語或華人電影皆可報名參賽。
除了中國大陸電影,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華人、華語電影也一並獲得金馬獎的報名資格,其中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就在2013年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片”殊榮。
中國大陸的金雞獎同樣允許世界各地的華人、華語電影參賽,不過前提條件是該電影必須獲得中國大陸的電影公映許可證,這無疑使金雞獎的公信力和多元性大減,金馬獎因此得以一騎絕塵。
台灣金馬獎1996年的那次開放使其一下提高到“整個華語圈”的高度,相對嚴謹、開放多元和專業的評選標准讓金馬獎在華人電影圈的地位逐步提升,力壓中國大陸的金雞獎和香港的金像獎,獲得“華語奧斯卡”的美譽。
相對開放和自由的環境,也提供了大陸電影嶄露頭角的舞台。中國大陸電影在金馬獎的表現也愈來愈出色,多次在獲獎數量和獲獎含金量方面力壓地主台灣。
以充滿爭議的2018年金馬獎爲例,其中最重要的兩大獎項“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幾乎由中國大陸電影囊括。“最佳劇情片”的五部入圍作品只有一部來自台灣,大陸導演更在“最佳導演”部分全面壟斷五個提名。
去年的金馬獎評審團主席也由中國大陸知名女星鞏俐擔任,今年則由香港導演杜琪峰擔任,金馬獎的開放包容和中國大陸電影界對金馬獎的重視可見一斑。
是台灣還是中國大陸電影圈的損失?
去年金馬獎結束後,有關中國大陸官方即將禁止相關電影和人員參加金馬獎的消息開始廣泛流傳。爲此,香港影評人岑朗天和曾擔任金馬獎評審的台灣導演林正盛不約而同告訴《BBC中文網》,金馬獎對中國大陸電影界有多重要。
岑朗天指出,從每年金馬獎的報名情況來看,大陸電影界非常看重金馬獎,金馬獎嚴格的評審標准和流程使其認可度居高不下:
“現在的金馬獎是一種標准,代表每年華語電影的總體表現。”
林正盛則表示金馬獎在華語電影世界扮演的另一個角色是讓在中國大陸無法上映的電影被世界看到,如果不能參加金馬獎,對中國大陸電影會是很大的損失:
“讓那些被官方意識形態審核禁言的電影可以被看到,保持中國電影創作的活力,讓年輕導演碰觸官方禁忌的題材,讓創作者去表達、批判或者反思,那樣社會才會健康。”
中國大陸電影曆年來在台灣金馬獎的傑出表現有目共睹,可以預見的是少了大陸電影的金馬獎始終會失色不少。但相對而言,沒了金馬獎這個舞台的中國大陸創作是否還有足夠的土壤及養分讓藝術成就再臻高峰,閉門造車會不會扼殺中國大陸電影的創作活力,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