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在來臨周六(11月16日)迎來希盟執政後的第九場補選,也就是備受全國關注的柔佛笨珍丹絨比艾國席補選。
雖然出現六角戰,但其實只是國陣的馬華候選人黃日升,與希盟土著團結黨候選人卡敏兩人之爭,其他四名候選人陪跑而已。
不少政治評論員或報章社論和評論,都說這是巫統與伊黨正式結盟的第一場補選,對當地未來政治走勢具有指標意義,或者說這是對希盟或土團黨的考驗,還說民間出現了要用選票教訓希盟的聲浪。
丹絨比艾國席共有5萬2986個選民,底下兩個州席龜咯和北幹那那,分別屬于巫統和行動黨。巫裔選民占57%、華裔選民42%、印裔和其他種族1%,區內約有40%選民爲外地工作的遊子和“越堤族”。
觀察者和學者都說遊子和華裔選票是這次補選的關鍵,希盟在上屆大選得到64%華裔選票,是馬來支持率的兩倍。另外的32%華裔則支持黃日升,2%支持伊黨。
然而被視爲造王者的華裔選民可說是處于最糾結,最爲難的處境。
何故?簡單。當民行黨無法兌現第14屆全國大選前對華社的承諾,當首相馬哈迪出席馬來人尊嚴大會,當土團黨領袖不斷出現種族主義的言論,而民行黨領袖或許是爲大局著想,忍辱負重,沒強硬地爲華社發聲,這都不間斷地傷害了華裔選民的感情,破壞了華裔選民對民行黨到希盟政府的信任。
大家從支持到存疑,甚至出現被騙、被背叛的憤怒情緒,希盟想要華裔支持土團黨候選人,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只是另一候選人,也就是馬華的黃日升,不少鄉民對他的印象不錯,也認同他過去熱誠爲民的服務,只是這個好人背後的馬華不肯和國陣切割,從以前到現在都不敢反抗“巫統主子”,還是和過去一樣的孬種,沒骨氣,不敢指正主子,甚至助纣爲虐?馬華依然只會對著民行黨發難,不放過任何機會去指責民行黨,沒其他作爲了。
黃日升就算是絕無僅有的大好人,但他背後的馬華這個政黨就算敗選後也毫無長進,一個好人要扭轉整個政黨的頹勢,要改變整個黨的文化,難啊!身爲在野黨的馬華議員,能否有充足的資源去爲民服務,也是選民需要三思而後行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華裔選民不高興希盟的土團黨鼓吹馬來民族主義,但不可忘了土團黨被譏諷爲巫統第二,所以在馬華背後的巫統豈不是比土團黨更可怕,更加不能忍受向來被視爲二等公民,但生活水准卻被馬來人要好的華裔?
再仔細想想,已經和巫統結盟的伊斯蘭黨呢?巫統高喊馬來民族主義,伊黨則鼓吹伊斯蘭宗教,光是種族主義已讓人無法忍受,還要加上宗教課題,一旦巫伊得勢,華社又將面對怎樣的困境呢?
對馬來選民來說,不管是希盟的土團黨,還是馬華背後的巫伊,都搶著爲馬來人爭取權益來贏得馬來人的支持,他們的困擾可能只是要看何者派的糖果比較多,誰比較值得信賴。但對華人來說,兩方都各有暗湧,嚴格來說只是從兩個爛蘋果中做選擇,實在爲難啊。
最不受歡迎的教育部長馬智禮這回倒說了一句有道理的人話,也就是要求選民不要爲了懲罰希盟而選擇“壞人”。
對啊,希盟讓人失望透頂,但另一方除了種族和宗教主義,過去還“默許”或不敢揭發前首相納吉和其他領袖被指涉及的種種違法行爲,投選馬華也好像同樣非明智之舉?
從競選期間的群衆大會和造勢活動,就算民行黨領袖親臨助選,出席人數已遠遠不如過往,甚至還不如馬華,過往萬人空巷的盛況不再,華裔選民的支持率已經明顯大不如前。
老馬的助選只能左右馬來選民,對華人來說搞不好是反效果,反而是候任首相安華不時捍衛民行黨,倒贏回不少華裔的好感。可是這又出現另一個問題,安華真的能順利接過首相之位嗎?
不管怎麽想,華裔選民可說是左右爲難,唯一確定的是華裔選民已失去全國大選時高漲的反風情緒,回鄉投票的遊子肯定大幅減少,是否願意再給希盟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