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10月推出的POFMA打假法在兩個月內就作出四個“下馬威”,讓習慣言論自由的美國媒體看得心癢癢牙癢癢的,忍不住也來咬一咬吐槽一下。
結果這一咬,因爲戴上了“假牙”,咬出問題來,讓新加坡政府忍不住回敬了一番。
別亂猜。我國政府並不是不爽美國媒體咬POFMA,而是不爽對方沒有以正確闡述事實的方式來咬新聞,實話只說了一小部分,沒將政府認爲最關鍵的部分原原本本說出來。
在我國政府看來,美媒這種沒將真相說清楚的信息傳播方式,放在互聯網時代,就是在“延續虛假的指控”(perpetuating false allegations)。
先來看看這個事件中有哪些“主角”,都說了哪些話。
主角一:美國華盛頓郵報(下稱“華郵”)
華郵的科技政策專欄記者凱特(Cat Zakrzewski)在12月2日發表的一篇題爲“科技202:面簿在新加坡政府要求下發出免責聲明”(The Technology 202: Facebook issues disclaimer demanded by Singapore government)的評論中,指POFMA等同于審查制度。
凱特在文裏也引述了不具名的批評者,稱新加坡政府這麽做會在網上造成“寒蟬效應”扼殺言論自由,同時爲廣義的政府審查開啓了一扇門。
主角二:新加坡駐美國大使米爾普裏(Ashok Kumar Mirpuri)
米爾普裏在閱讀了凱特的文章後,在12月7日給華郵言論主任傑米萊利(Jamie Riley Kolsky)寫了封信,回應了上述“加粗”的那兩點,並要求華郵刊登全文,但華郵拒絕這麽做。
據《海峽時報》和《聯合早報》報道,大使在信中提到了以下幾個重點:
- 所謂的審查制度(censorship)指的是全面禁止(banning)或壓制(suppressing)違法材料與信息,但新加坡政府並沒有不允許任何言論的發表;
- 新加坡政府只是要求面簿在有問題的文章底下,附上政府打假網站Factually的更正文鏈接,原帖文依然可以保留在面簿上;
- 讀者可以將原文與更正文結合來閱讀,然後自己判斷真假;
- 華郵和許多報紙一樣,經常在報道中警告公衆,指出某某科技公司在網上發表和傳播虛假信息對民主帶來很大的威脅。
米爾普裏在信中對傑米萊利說:
“你將我這封澄清函刊登在華郵上並不會讓華郵讀者靜若寒蟬,同樣的,新加坡政府這麽做也不會在網上形成‘寒蟬效應’扼殺言論自由。”
文末,米爾普裏還指出,
“作爲一個使用英語的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開放社會,新加坡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更容易受到假消息威脅。POFMA要求科技公司刊載澄清聲明,將這些澄清與虛假的陳述一起傳給目標受衆群,以確保討論是公平的。”
結果,華盛頓郵報最終刊登的,只有米爾普裏文末的這段文字。
主角三:通訊及新聞部媒體政策司司長杜國樑
通訊及新聞部昨天(12月16日)公開了杜國樑寫給華郵發行人雷恩(Fred Ryan)以及維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亞洲區副主任費爾·羅柏森(Phil Robertson)的兩封信函。
《海峽時報》報道,杜國樑在信中“爆料”說,傑米萊利在收到大使的投函後,立即表示不會刊登,因爲華郵只針對印刷版文章刊登回應函,凱特那篇是網絡版本所以不享有這份“特權”。他建議米爾普裏直接與凱特聯系。
凱特拒絕全文刊載米爾普裏的回應,只在評論中引用了一小段文字,說明新加坡面對假新聞的威脅,但只字不提新加坡政府雖然對一篇被指不實的面簿帖文采取行動,但人們仍然能夠完整地閱讀涉事帖文這一事實。
杜國樑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華郵竟然以這種方式回應。你們的文章指責我們實施審查,但你們卻拒絕刊登全文,或通過更詳盡的方式去報道,華郵這麽做就是在延續虛假的指控。”
杜國樑還說,通訊及新聞部將這封信公諸于世,是出于“透明”考量,以及將我國政府提出的駁斥記錄在案。
杜國樑的第二封信是寫給“人權觀察”組織的羅柏森。
羅柏森在凱特的文章裏用相當嚴厲的措辭指新加坡政府通過巨額罰款,迫使面簿就範。他還說,在濫用言論自由權利這方面,新加坡做的非常徹底,並稱面簿這麽做“只是作出法定最基本動作,似乎在釋放出一種信息:它並不支持新加坡的要求,但迫于無奈只能照做。”
在杜國樑寫給羅柏森的信函中,他再次提到2018年3月“人權觀察”原本接受國會特選委員會邀請,答應到新加坡出席網絡假信息聽證會,爲它們在2017年12月發布的一篇《‘殺雞儆猴’:新加坡壓制言論與集會自由》報告進行解釋。但在獲知他們來新會被律政部拷問後,就使出“拖字訣”。
新加坡政府給了該機構八個不同的日期作爲備選,還提議可以通過視頻會議來進行聽證會,但“對方卻不斷提出各種理由來拒絕出席”。雖然如此,我國政府仍然有意和羅柏森探討POFMA以及我國人權記錄。
杜國樑說:
“新加坡政府願意在任何一個本地大學舉行的論壇上與人權觀察機構進行辯論,爲確保公衆能夠看到這場辯論,我們將通過面簿直播。我們希望羅柏森先生此番不會再度拒絕我們的邀請。”
不知“人權觀察”看到這項邀請,會不會再繼續“靜若寒蟬”呢?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畢竟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
紅螞蟻咬了咬凱特的面簿、推特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並沒有看到她針對這個事件進行回複。看來這件事在她心裏應該是屬于“無關痛癢”級別的。
紅螞蟻倒是發現了《華盛頓郵報》另一名記者Adam Taylor撰寫的另一篇關于POFMA的文章底下,出現了這樣一段更正文字:
“這篇文章早前錯誤提到,前進黨(Progress Singapore Party)是由李顯揚創辦的。我們已刪除這個信息,特此作出更正。”
連如此基本的信息都能搞錯,紅螞蟻也是醉了。
網民:雖不喜歡政府,但更不喜歡外國媒體來攪局
有網民在轉載《海峽時報》這篇報道時指出,其實海峽言論版主任也擁有最終權力去修改或選擇不全文刊登讀者來函,這回新加坡是被他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過中文媒體的網民看了這則新聞後,大多數還是選擇站在我國政府這邊。這並非代表他們支持政府,而是相比之下,更不歡迎外國媒體(尤其是美國)來幹預新加坡的內政。
《聯合早報》也報道,在獅城展開四天訪問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昨晚(16日)在慈善晚宴對話會上,被問及媒體百舸爭流的年代,如何辨別真假信息時,也直接將矛頭直指面簿等社交媒體平台,批評這些平台目前“形同提供電線和電話服務的公用事業”。
“雖然台面上不明顯,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社交媒體平台通過它們的演算法,實際上在進行一系列編輯判斷,決定搜索結果的先後順序。這意味它們肩負社會責任。”
不過奧巴馬指出,政府作爲信息可信度唯一仲裁者的做法也不可取。久而久之,制衡作用將式微。
“我們必須意識到,信息真僞不只是純粹的媒體問題,也是治理和社會問題。我們得找出相應的機制,在開放討論和對話與避免假信息迅速瘋傳、使社會反目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真真假假,你能判斷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