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裝備,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動用武力。美國的實力,不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實力,就是最佳的嚇阻力量。”
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晚(8日,美東時間8日上午)發表的這番談話,基本定調美國無意針對伊朗襲擊伊拉克美軍基地一事采取武力回應。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昨日向美軍位于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發射導彈,以報複美國上周五(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機場以無人機擊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Quds Force)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稱導彈攻擊是在美國臉上打了一巴掌,美國必須從中東地區撤離。伊朗總統羅哈尼則說,美國“砍下蘇萊曼尼手臂”,伊朗會“砍斷美國的腿”作爲回應。
但伊朗外交部長紮裏夫(Javad Zarif)在襲擊發生後的推特發文顯示伊朗有意爲美伊一觸即發的軍事沖突畫下結界:
“我們不尋求事態升級或戰爭,但我們將保衛自己不受任何侵略。”
Iran took & concluded proportionate measures in self-defense under Article 51 of UN Charter targeting base from which cowardly armed attack against our citizens & senior officials were launched.
We do not seek escalation or war, but will defend ourselves against any aggression.
— Javad Zarif (@JZarif) January 8, 2020
伊拉克總理邁赫迪(Adil Abdul Mahdi)證實伊朗在發射導彈前曾向伊拉克當局通氣,美國當局也證實沒有任何美軍或美國公民在是次襲擊中傷亡,顯示伊朗可能有意“放水”。
特朗普也因此順水推舟將原本可能進一步升溫的局勢稍作緩解:
“伊朗似乎冷靜下來(standing down)了,這對相關各造是好事,對全球也是好事一樁。”
這場一度引發全球擔憂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降臨的沖突,最後在伊朗強勢攻擊美軍基地,卻不傷及美方一兵一卒的情況下落幕。
種種迹象顯示,這個“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的過程很可能是美國及伊朗的雙贏局面。紅螞蟻用下文的三個“爲什麽”推敲美伊關系如何走到今天這個要打不打的局面。
美國爲什麽要刺殺蘇萊曼尼?
蘇萊曼尼執掌的“聖城旅”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精銳部隊,該部隊主要負責伊朗軍方在其他中東國家的作戰與情報工作。
“聖城旅”曾援助和伊朗同屬什葉派的敘利亞政府鎮壓反政府軍,伊拉克的真主黨旅(Kataib Hezbollah)、黎巴嫩的真主黨(Hezbollah)等什葉派軍事組織也都和“聖城旅”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上述組織和美國在中東地區扶助的勢力(遜尼派爲主)屬于敵對關系。
蘇萊曼尼一直以來是美國當局的眼中釘,但礙于蘇萊曼尼在伊朗國內地位崇高,聲望僅次于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曆任美國總統未敢貿然作出刺殺蘇萊曼尼的決定。
去年12月27日,伊拉克石油重鎮基爾庫克(Kirkuk)一處軍事基地遭受逾30枚火箭攻擊,造成1名美國承包商、4名美軍和2名伊拉克軍人受傷。
美國指控背後有伊朗撐腰的伊拉克真主黨旅是始作俑者,後者矢口否認。
兩天後美軍空襲真主黨5處據點,造成至少25人身亡。
12月31日,上千名示威者突然闖入伊拉克巴格達的美國大使館區,縱火燒毀大使館接待區,導致使館人員受困超過24小時。
今年1月3日,特朗普下令美軍出動無人機刺殺蘇萊曼尼,並指責蘇萊曼尼是基爾庫克軍事基地遭火箭襲擊導致美國承包商和軍人傷亡,以及煽動示威者包圍美國大使館一事的背後主使。
美國伊朗爲什麽如此憎恨對方?
美國和伊朗的恩怨情仇最早可以追朔到1953年的伊朗政變,美國當時扶植不得民心的巴列維國王掌權,取代有意推行伊朗石油業國有化的時任伊朗總理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
1979年,民心思變的伊朗人發動革命,罷黜巴列維國王,成爲政教一體的伊斯蘭共和國。
被迫流亡海外的巴列維國王逃到美國治療癌症,引發要求巴列維回國受審的伊朗人不滿。同年11月大批什葉派基本教義派學生圍攻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挾持52名美國外交官員和平民,該批人質444天後才獲釋。
好萊塢2012年電影《救參任務》( Argo)正是以此人質危機爲背景。
1980年,遜尼派掌權的伊拉克入侵什葉派爲主的伊朗,兩伊戰爭爆發。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表現出支持伊拉克的態度。
伊朗和伊拉克于1988年正式停戰,但美國和伊朗的關系持續惡化。
同年,美國軍艦文森斯號(USS Vincennes)誤擊波斯灣上空的一架伊朗民航機,導致機上的290人全數罹難。美國僅表示這是一項錯誤並支付賠償金,但拒絕道歉或承認對該事件負有法律責任。
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George W. Bush)在向國會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將伊朗、伊拉克和朝鮮稱爲“邪惡軸心”(axis of evil),引起伊朗不滿。
邁入千禧年後,美國開始把焦點放在伊朗的核計劃,指責伊朗正秘密發展核武,但伊朗斷然否認,辯稱自己的核計劃只是爲了和平用途。
美國、歐盟及聯合國持續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導致伊朗石油出口和經濟損失慘重。
雙方關系直到美國前總統奧馬巴上台後才出現轉機。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伊朗總統羅哈尼進行電話交談,這也是兩國領導30多年來的首次對話,隨後促成伊朗與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及德國簽署長期核子協議。
在這項協議下,伊朗同意限制敏感的核子活動,允許國際武器檢驗人員入境檢查,以此換取國際解除制裁。
然而,特朗普2018年上任後旋即退出被其斥爲“史上最爛協議”的伊朗核子協議,並恢複對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美伊關系再度升溫。
2019年是雙方劍拔弩張的一年。六艘油輪先後在阿曼灣遇襲,華盛頓指控德黑蘭是幕後黑手,但後者否認。
同年6月,伊朗革命衛隊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擊落一架美國軍用無人偵察機,並宣稱後者侵犯了伊朗領空。
同年9月,沙特阿拉伯兩大重要石油設施遭無人機及導彈偷襲,美國再度將矛頭指向伊朗,但伊朗仍舊否認涉及。
隨後于2019年12月發生的美國承包商在火箭襲擊中身亡和美國大使館被包圍等事件,最終導致特朗普下令刺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兩國的敵對情勢瞬間升高。
爲什麽特別選在這個時間點相互發起攻擊?
然而,在美伊沖突日益升高的同時,兩國領導人在國內也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
伊朗各地于去年11月15日爆發大型示威,導火線是伊朗政府宣布將汽油價格調高50%。示威浪潮席卷伊朗31個省中的28個,伊朗官方數據顯示,遊行示威人數達12萬至20萬之衆。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 Jeria)去年12月引述聯合國報告,稱伊朗當局使用高壓手段鎮壓示威,造成包括13名婦女和12名兒童在內的至少208人死亡。
由于當局采取資訊封鎖,伊朗全國示威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更多,其中以路透社透過交叉比對伊朗內政部內部數據,得出伊朗全境有至少1500人因鎮壓死亡的數字最觸目驚心。
不過,隨著美國3日以無人機擊殺在伊朗國內地位崇高,聲望僅次于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蘇萊曼尼,伊朗人的反美情緒再度被激起。數萬人聚集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示威,焚燒美國國旗並高喊“美國去死”。某種程度上,國內對當局的不滿情緒因爲對美國的同仇敵忾而暫時轉移。
與此同時,特朗普則在美國面臨彈劾。他被指控濫用權力迫使烏克蘭對2020年總統大選可能對手,民主黨籍前副總統拜登進行腐敗調查。
彈劾案已從民主黨主導的衆議院通過,但一般預料特朗普所屬共和黨占多數的參議院會擋下彈劾案。
美國《赫芬頓郵報》(HuffPost)的調查顯示,支持特朗普下令刺殺蘇萊曼尼的美國人(43%)稍多于反對者(38%)。
這很可能是特朗普通過具爭議性和煽動性的政策,凝聚自己支持者的手段,抵消彈劾案帶來的負面效應,中長期來看甚至會成爲他在今年11月總統大選的籌碼。
美國和伊朗的“點到爲止”
特朗普宣稱預先警報系統奏效,使被伊朗導彈襲擊的美軍基地人員得以提前躲入掩體,甚至在襲擊發生不久後在推特留下“一切都好”(all is well)的話語,以及伊拉克當局事先獲得伊朗口頭告知攻擊計劃等公開資訊,顯示伊朗的襲擊“做做樣子”的成份居多。
伊朗國營電視台播出蘇萊馬尼的喪禮後,緊接著播出伊朗軍方襲擊美軍基地的訊息,等于向伊朗人宣告當局履行了早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宣稱會向美國報複的誓言。
同時,伊朗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攻擊力道也剛好給美國留下回旋的余地,這同時可以避免和軍事力量更強大的美國全面開戰。
特朗普昨日發表談話回應美軍基地遇襲一事時,劈頭就是一句:
“只要我還是美國總統,伊朗就不會被允許擁有核武。”
但表達不會采取進一步軍事行動之余,特朗普也表示美國會持續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特朗普還進一步批評民主黨執政時期和伊朗簽署的核子協議。
“昨晚攻擊我們和盟友的導彈,就是上屆政府付給(伊朗)的資金。”
他也呼籲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中國認清2015年核子協議沒有效用的事實。
“我們必須達成新的協議……”
這場風波顯然爲特朗普在2020年總統大選迎戰民主黨提供了彈藥,而他自己點火又再滅火的行徑則形塑了一種吊詭的氛圍。
特朗普一方面得以塑造自己強硬不退讓的形象,另一方面卻又讓自己成爲不讓沖突升級的“和平使者”,甚至可能因此爲美國和伊朗重回談判桌創造契機。
從蘇萊曼尼遇刺身亡的劍拔弩張,到美軍基地遇襲的一觸即發,再到伊朗和美國先後釋出雙方將“點到爲止”的訊息,更像是兩國撩起國際間的緊張局勢,借以舒緩各自無處安放的國內壓力。
把蘇萊曼尼比作上世紀初被刺殺而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真的言過其實了。
大戰不但沒有開打,美國華爾街股市三大指數在特朗普宣告美國“准備和所有追求和平者一起擁抱和平”後全面收紅,納斯達克指數更創下曆史新高,問你怕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