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後時代保障新加坡未來”演說系列的第五位演講者是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他今晚7點半演講的主題爲“打造更強有力、更具凝聚力的社會”。
這個主題不容易駕馭,說多了容易流于說教,說得不夠又顯得隔靴搔癢。然而,如此學術性的課題自然難不倒向來給人學者印象的尚達曼國務資政。
他今晚的演講內容有幾個讓紅螞蟻印象頗爲深刻的句子:
- 再多的失業補貼,也無法讓那些因長期失業而士氣低落的人士振作起來。
- 大部分五六十歲的國人最多只有中學學曆,因爲他們年輕時受教育的機會比時下年輕人少許多。但他們這一代人刻苦耐勞、充滿幹勁,同時也累積了寶貴的經驗並掌握了許多技能。他們寶刀未老,還能繼續奮鬥好些年。
- 任何一名新加坡人,只要願意學習,就不能因“年齡太大”而遭拒聘;只要願意適應,就不該被視爲“資曆太深”。
- 我們千萬不能淪爲一個家世背景和人脈關系比個人努力和能力更重要的社會。
- 我們也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們從事什麽行業,我們更要敬佩他們克服難關、努力生活的決心和毅力。
以下是尚達曼國務資政演講全文的中文翻譯。
各位同胞,大家晚上好!
在這個全國廣播的第五場演說中,我將和大家談談新加坡社會面臨的挑戰,以及接下來幾年我們應該如何同心協力,加強我們的社會契約。
2019冠狀病毒疾病肆虐,加劇了這些挑戰。世界各地預計將面對百年來最嚴重的收入下滑。這不僅僅是一次經濟衰退,而有可能在一個個國家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
我們已在其他地方看到這樣的現象。在疫情暴發之前,一些社會早已出現分化,只是現在的情況變得更糟。對一些群體來說,失業和收入減少的打擊更大。一些家境不那麽富裕的孩子無法繼續升學,也沒有得到什麽幫助,逐漸落在其他人後頭。這讓人們更加無助,覺得現有制度對原本就處于弱勢的人更加不利。一些族群也因長期覺得受到不公平對待而感到不滿,如今不滿的情緒已達到沸點。
全球經濟衰退,新加坡也無法幸免,但我們絕不能像許多其他國家一樣,讓社會失去凝聚力、陷入兩極分化,讓民衆感到絕望。請不要以爲這不會在我國發生。許多西方和亞洲社會的凝聚力原本也很強,但如今卻出現分化。一個社會不會因爲過去是團結堅韌的,就會一直能維持下去。
眼前的經濟危機迫使我們必須加強社會的防禦能力,以及鞏固多年來所建 立的優勢。
強化我們的社會契約
我們將加倍努力,強化我們的社會契約。首先,我們會確保每一個人都有充分的機會接受教育、掌握技能和找到好工作,從而有好的發展。第二,我們會爲那些輸在人生起跑點上的國人提供更多支援,以維持社會的流動性,逐步減少不平等的現象。
第三,我們都必須各盡一份力,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這樣一來,無論是順境或逆境,我們都會相互扶持,共同進退。我們每個人除了努力發揮最大潛能,也要集體擔負起責任,幫助遇到挫折的人重新站起來,確保沒有人被抛在後頭。所以,政府制定了許多政策,在弱勢群體的各個人生階段幫助他們。由民間團體發起的行動和各個鄰裏所打造的關懷社區,也向這些人提供援助。正如李顯龍總理在首場演說中提到,在我國,大家會風雨同舟,沒有人會獨自面對眼前的困境。
解決失業問題
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保住工作,以及幫助失業的國人回到職場。這不單牽涉到經濟,也是社會問題的重中之重。我們會竭盡所能避免人們長期失業,盡快讓他們自力更生,維護尊嚴。我們要鞏固社會凝聚力、減少不平等現象,而確保人民擁有良好的工作,是我們整個策略的核心。
全國就業理事會已如火如荼開展工作,努力實現王瑞傑副總理爲“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所定下的目標,爲國人提供10萬個就業、實習及培訓機會。
事實上,我們面對強大的阻力。只要全球經濟前景繼續不明朗,貿易和旅遊業持續萎靡不振,本地的新職位空缺就很難超越已流失的工作。如果我們將問題交給市場力量來解決,我國失業率將在接下來的一年顯著上升。如果到時我們還受冠病威脅,這樣的情況就會持續更久。
因此,我們正積極與各個領域的企業合作,在就業市場低迷時期爲國人創造臨時崗位,以及見習及實習機會,讓他們有實際的工作機會和收入,也可在找到永久的職位之前,學習新技能。政府爲此提供了大量津貼。這樣的援助方式,會讓人民獲益更多,因爲再多的失業補貼,也無法讓那些因長期失業而士氣低落的人士振作起來。
公共部門會提前爲醫療保健、幼兒培育、教育及社會服務等領域增添人手, 也會針對之前較難找到新加坡人填補職位空缺的領域加強招聘力度。
我國過去曾面對高失業率的問題,但我們應付挑戰的能力比以往強許多。新加坡過去曾兩次面對失業率突破6%的情況。一次是在1960年代末,在英軍開始撤軍的時候,另一次是在1980年代中期,當時我國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如今,我國經濟結構已變得更多元化。國人的技能水平也比過去高出許多。如陳振聲部長在之前的講話中提到,投資者也對新加坡抱有更大的信任和信心。
幫助中年及年長員工
然而,我國目前的勞動隊伍,平均年齡要比1960年代末英軍撤離和1980年代中經濟衰退時高出許多。當時,40歲及以上的工友只占勞動隊伍的不到三成。如今,這個年齡層的工友已占勞動隊伍的六成,比例翻倍。實際上,許多工友的年齡是50歲及以上。
這也說明我們爲什麽要齊心協力,幫助中年及年長工友就業。大部分五六十歲的國人最多只有中學學曆,因爲他們年輕時受教育的機會比時下年輕人少許多。但他們這一代人刻苦耐勞、充滿幹勁,同時也累積了寶貴的經驗並掌握了許多技能。他們寶刀未老,還能繼續奮鬥好些年。政府將不遺余力幫助他們在最能夠發揮的領域,繼續發展事業。這一來,他們就能繼續養家糊口,爲新加坡作出貢獻。
政府會給予聘請中年及年長員工的雇主額外的支持,同時也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擴大中途轉業人士見習計劃的規模,讓更多國人有機會到私人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爲日後找到永久的工作崗位做好准備。
這需要全民的參與,也需要雇主們改變思維,讓中年和年長員工有公平的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雇主需要有一套新的管理哲學,並重新探討管理人力資源和人才的方式。
雇主不應以年紀太大或資曆過高爲由,將願意學習或適應的新加坡人拒于門外。我們將同各商會緊密合作,號召所有雇主參與這項全國計劃。同時,人力部也會密切監督雇主的招聘過程,確保他們遵守公平考量框架的規定。
如果雇主能接受聘請中途轉業的國人,並培訓他們勝任新工作,大家都將從中獲益。我們的工友將能以現有的技能和經驗爲基礎,繼續自我提升。這樣,我國的勞動隊伍就會以新加坡人爲核心、員工也更能幹進取,對每個雇主來說更加可靠。
從現在開始打造未來工作
我們也投入巨資,讓仍有工作的大部分新加坡人再接受培訓及提升技能。 一場數碼革命和其他方面的科技進步,正在改變許多工作的面貌。我們在多年前就開始做准備。
然而,冠病疫情加速了改變的步伐。因此,當我們談到未來工作時,那並不是一個很遙遠或虛無缥缈的設想,而是現在正面對的情況。
這說明了我們爲什麽要通過新階段的技能創前程計劃,增加每個領域和每一份工作的培訓機會。其中之一就是這個就業與技能培訓中心e2i。
要與時俱進,每個人就需要拿出改變自我的勇氣,在職業生涯中定期掌握新技能,甚至是投入全新領域。我鼓勵大家勇敢接受挑戰。
保持社會流動性
這一切的努力不只是爲了讓國人擁有良好的工作機會,也是爲了保持社會流動性。當每個人都抱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就能憑借他們所掌握和精通的技能來改善生活,而不是靠多年前考獲的文憑。因此,我們會不斷地調整我國“唯才是用”的制度,讓大家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能夠向上流動。
不過,好的學校對保持社會流動性來說,也很重要。
我國一直都非常重視社會流動性,這使我們能從60年代的新加坡,蛻變成如今的樣子。一代又一代的兒童,雖然家境一般,卻通過教育和他們在 事業上的努力,改善了生活。即使在今天的新加坡,生長在較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比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孩子,有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
我們千萬不能淪爲一個家世背景和人脈關系比個人努力和能力更重要的社會。
不過,社會的流動性並不是必然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成功的國家會發現,維持社會的流動性變得越來越困難。那些教育程度比較高或生活條件更好的父母,自然有更多的資源投資在孩子身上,讓自己的孩子處在更好的起跑點上。
因此,要確保社會的流動性,就必須靠政府不懈的努力、學校的有效幹預和專門的社區支援網絡。
政府正投入更多資源,讓所有的孩子從小開始就能享有同等的機會。因此, 我們擴大“幼兒培育輔助計劃”,幫助低收入家庭和他們的幼兒,因爲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也提升學前教育專業,並成立了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來提升學前教育的水平。因此,無論您的孩子上哪一所幼教中心,都能有一個良好的人生起跑點。
我們也爲學校注入更多資源,確保每位需要額外支持的學生都能持續獲得援助。阻斷措施期間,老師們盡心盡力地幫助低收入和弱勢家庭的孩子,確保他們在學習上不落人後。
這是政府衆多援助的一部分。教育部會一直撥出額外資源,讓學校能幫助弱勢家庭的學生。未來幾年,我們也會聘請更多老師、教育協作人員、學生福利人員和在校輔導員,爲孩子們提供更多支持,幫助學業成績較差和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輔助“提升”(UPLIFT)工作小組。他們也會在全面科目編班制下,幫助中學生發揮潛能。
教育部長王乙康也計劃讓所有中學生從明年起,都擁有自己的筆記型或平板電腦。這比原定目標早了7年。
總的來說——從幼兒時期,我們就確保國人有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決心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個人人不論出身,都能發揮所長的美麗家園。
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
最後,我們必須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在國人生活陷入困境時,爲他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援助。
我們的社會必須繼續獎勵那些積極向上的人,讓每個國人爲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比起建國初期,我們如今更需要發揚無私奉獻和同舟共濟的精神,關心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互相扶持。這不是因爲我們有義務這麽做, 而是因爲這會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好。
這場冠病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國人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互相扶持。來自各行各業的國人挺身而出,包括投入防疫前線,幫助那些受到最嚴重打擊的群體。
這些民間的善舉和政府推出的社會援助計劃相輔相成,幫助國人渡過危機。 早在疫情暴發前,政府就針對我國的社會政策進行重新定位,疫情過後也會持續下去。我們正有系統地爲中低收入國人提供更多援助,並致力于打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
接下來幾年,我們會進一步強化這些政策。沒有人可以預知疫情後的世界會是怎麽樣的,是否會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經濟進入長期停擺。不過,我們會盡全力打造一個更有凝聚力的社會,並確保它能保留下去。我們也必須盡最大的努力,避免像其他社會一樣,逐漸分崩離析。
政府已經調高了中低收入家庭在教育、住房、醫療保健方面的津貼,這也包括社保援助計劃下的津貼。我們也會加強樂齡補貼計劃,幫助較貧困的退休人士。
更重要的是,我們會繼續爲低薪工友提供更多支持。通過“就業獎勵計劃” 和“特別就業補貼”,政府將支付年長低薪工友的部分薪水,補貼的金額可高達薪金的40%。
我們在提升低薪工友的收入方面也取得進展,並會再接再厲,讓更多低薪工友受惠。通過漸進式薪金模式,我們的清潔工、保安人員和園藝工人的實際工資,過去五年增加了30%。不過,這不是終點,這個模式也不是一 次性的,工友可以通過它逐步改善生活。
接下來,我們希望在各個領域推行漸進式薪金模式,幫助低薪工友提升技能,也爲他們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收入。人力部長楊莉明正和勞資政三方緊密合作,並會同行業協會聯手制定適用于各個領域的實際措施。
同樣的,我們也要幫助低薪的短期合約工友找到更穩定的工作,讓他們擁有更多保障和擢升的機會。
這些措施能有效地、持續改善低薪工友的工資和工作情況。或許,我們所支付的服務費會出現小幅度的增加,但是這卻能爲最需要幫助的人士帶來更好的工作和收入保障,讓我們打造一個公平的社會,因此這點費用並不算高。
對未來充滿信心
歸根結底,國人是否對新加坡的未來充滿信心,就看我們能否鞏固我們的社會契約。政府制定的社會政策是爲了把國人凝聚在一起,讓社會更團結。 不過,這份團結需要全體國人來維系,不能單靠社會政策。
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我們必須發揚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要延續疫情期間民間發起的互助網絡和善心措施。無論在工作場所或社區中, 我們都要互相關懷。因爲我們都是新加坡的一分子。我們也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們從事什麽行業,我們更要敬佩他們克服難關、努力生活的決心和毅力。我們不分種族、宗教和社會背景,團結一致。
無論順境或逆境,我們都會攜手同行,大家共同打造一個放眼未來、活力處處、團結一心的溫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