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病疫情暴發期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忙碌的一件事,就是與本地各大銀行和保險業者尋找方法並達致共識,讓國人得以自3月31日起,延緩償還各類貸款的本金、利率以及各類保單的保費。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今天(16日)在金管局年報發布會上透露了一連串“可觀”的數字:
- 約3萬4000份房屋貸款(包括本金與利率)獲延遲至12月31日後才支付;
- 超過2100份裝修與教育貸款(包括本金與利率)獲延緩償還;
- 超過6200人申請將未償還的信用卡金額和無抵押債務轉成較低利率的定期貸款,已獲批准;
- 超過3200份車輛貸款和分期付款協議,已享有一系列償還援助;
- 超過5300份中小型企業的抵押貸款,獲批准延緩償還;
- 超過2萬5000份人壽保險與醫療保險得以延遲支付保金,但依然在保單下享有保障;
- 約600份一般保險,例如車輛保險等,得以轉換成靈活分期付款機制;
- 超過240份中小型企業的一般保險靈活分期付款申請,也已獲批准。
這些數字雖沒有想象中的龐大,但數字所涵蓋的那幾百人至幾萬人肯定都得以稍稍喘口氣,債務壓力得到舒緩。
不過,也僅僅只是喘口氣而已,因爲欠債總歸要償還的。
必須注意的日期就是:2020年12月31日。
目前新加坡推出的大部分冠病疫情援助配套的終止日期都是12月31日。不過孟文能告訴記者,他不認爲到時會造成“懸崖效應”(cliff effect)。
“我們不會看到懸崖效應,也就是說到了12月31日,不是所有的援助措施全部會突然被抽走。不過我不認爲我們能夠永無止境的提供這些償還援助,因爲越是延長,某些貸款方的償還能力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弦外之音就是,越讓貸款方延遲償還,對方越有可能無法償還債務。
因此孟文能建議,現在是時候讓金管局和銀行、金融公司以及保險公司開始探討,如何讓貸款方和投保人逐步償還貸款和保費。這樣到了年底冠病疫情援助措施結束後,就不會出現大家最擔心的懸崖效應。
孟文能解釋說,銀行在疫情期間伸出援手,若貸款的公司無法償還債務,銀行就必須承擔巨額虧損,即使本地主要銀行的資本非常充裕,也會吃不消。
慶幸的是,本地銀行已經建立起強勁的資本和流動資金緩沖空間,即使銀行繼續提供貸款,也仍然有能力應對風險。金管局根據疫情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進行壓力測試也顯示,新加坡的主要銀行和保險業者在不利的環境中,也仍然保持穩健。
當務之急就是找到一套能夠讓貸款人逐步償還債務的緩沖措施。
孟文能說,金管局計劃在今年10月公布他們的分析以及逐步償還建議,讓貸款者有足夠時間來安排資金償還債務。
他也補充說,當初在決定推出延緩償還貸款的措施時,金管局和銀行以及保險業者並沒有花時間進行研究考察,因爲在情在理大家下意識都知道必須這麽做。但是現在針對貸款的償還,金管局將會謹慎探討,並在全方了解局勢之後,才會提出建議。
“我們唯有在完全了解這些延緩償還債務的貸款者的經濟情況後,才會制定出往前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