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蟻粉還有沒有印象,今年年初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曾爲了要求政府公布過去六年本地新增就業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是新加坡公民,又有多少人是永久居民”,而與貿工部長陳振聲在國會針鋒相對?
陳振聲當下只透露了本地就業人口任職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的比率達到約57%,10天後再進一步給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分布:2015年至2018年增加的工作職缺中,永久居民囊括了17%。
有關國人和外籍員工在本地PMET工作上的競爭,在大選後的新一屆國會裏,再度成爲熱門話題。
不知是身在執政陣營比較好辦事,還是事過境遷氛圍不一樣了,人民行動黨的先驅單選區議員,同時也是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的鄭德源,日前向人力部要到了這份畢丹星“心心念念”的數據!
而且,似乎比當初畢丹星要求的數據還來得詳盡,因爲當局一給就給了十年的數據,當中還包含了近來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究竟有多少外國人在本地從事PMET的工作?
鄭德源上星期天(9月13日)晚上在個人面簿表示,他在國會成功向人力部索取了相關數據,並附上人力部提供給他的資料。
該表單涵蓋了2010年至2019年本地PMET工作中,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以及非居民(即外籍人士)的各別人數。
表格長這樣……
嗯……很複雜,紅螞蟻懂你,太多數字容易使人迷失。
我們來一步步拆解。
從事PMET的新加坡公民增加了25萬多人
人力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2010年從事PMET的總人數將近125萬,2019年這個數字則來到170多萬,意味著我國近10年來增加了約45萬份PMET工作。
其中,從事PMET工作的新加坡公民從2010年的80萬2000人,增至2019年的105萬3000人,10年間約莫增長了25萬1000多人。
在同一時期,新加坡公民的人口則從2010年323萬零719人,增至2019年的350萬零940人,前後增加了27萬多人。
乍看之下近十年來,新加坡公民從事PMET工作的增幅和人口的增幅相去不遠。
不過,如果進一步將鄭德源分享的人力部數據換算成百分比,則會發現近日來頻起爭議的外籍人士PMET課題,在相關數據中也可稍見端倪。
2010年,在我國所有PMET工作當中,新加坡公民所占的比率是64.2%,2019年這個比率下滑至61.7%,少了2.5個百分點。
永久居民占本地PMET工作的比率同樣在近十年來下滑,2010年永久居民的比率是18.1%,2019年滑落至14.6%,減少了3.5個百分點。
此消彼長的是,非居民占本地PMET工作的比率則從2010年的17.7%上升至2019年23.7%,前後增加了6個百分點。
如果再進一步以行業類別來看,在制造業及建築業任職PMET的新加坡公民比率最低。
制造業
其中,2019年制造業的新加坡公民比率爲51.6%(2010年爲56.4%),永久居民的比率也呈下滑趨勢(從2010年的24.1%跌至2019年的17.7%)。
非居民的比率則從2010年的19.5%暴增至2019年的30.6%。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業的PMET崗位在近十年減少了1萬5000多份。如果以人數來計算,2019年從事制造業PMET工作的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都減少了,唯有非居民的人數增加。
建築業
建築業方面,新加坡公民擔任該領域PMET職位的比率也從2010年的51.8%,跌破五成來到2019年的43.9%。
永久居民比率亦呈現下滑趨勢,即從2010年的22.7%降至2019年的17.9%。
建築業的非居民PMET比率則從2010年的25.4%增至2019年的38.1%。
服務業
然而,相對于制造業及建築業,服務業才是我國經濟領域中PMET工作數量最多的行業。
以2019年爲例,服務業所提供的PMET工作占我國PMET總數逾八成(82%)。
在這個類別,居民(含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擔任PMET的比率下滑幅度比起制造業及建築業的跌幅,相對輕微一些。
2010年,新加坡公民占服務業PMET的比率爲66.7%,2019年則下滑2.6個百分點,達64.1%。
永久居民比率從2010年的16.3%減少2.3個百分點,來到14%。
非居民在服務業擔任PMET的比率則從2010年的17.1%增至2019年的21.9%,10年內多了4.8個百分點。
新加坡公民只在“其他”類別中的PMET比率取得增長,即從2010年的73.6%增至2019年的78%。
然而,包括農業、漁業、廢料處理等行業的“其他”類別所提供的PMET工作只占我國PMET工作總數不到1%,且“其他”類別的PMET工作數量也從2010年的2萬2000減少至2019年的1萬6400。
整體而言,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在近十年從事本地PMET工作的比率都呈下滑趨勢。其中尤以建築業最明顯(只占不到五成)。
IT及金融業“消失”在服務業類別中
盡管這組數據在某種程度上解開了部分國人心中的疑惑,但正如下面這位網民所說的,鄭德源分享的這組數據明顯存在一些盲點。
其中,長期被質疑的資訊與通信業(IT),以及在最新一波就業准證薪資門檻調漲中被政府特別針對的金融業,其實都“隱藏”在服務業的類別之下,因此無法讓人一窺這兩個行業中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及非居民PMET比率的真實情況。
但無論如何,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在我國PMET工作的大餅中獲分配的比率在近十年減少是鐵一般的事實。
鄭德源:應該也試著從其他角度審視
面對網民的質疑,鄭德源後來又在同一篇貼文中作出回應。
他籲請民衆從另外幾個角度來觀察這組數據:
在近十年來,有更多新加坡公民得到工作(不論是否是PMET),2009年有60%的新加坡公民獲聘,2019年獲得工作的新加坡公民比率則是63.6%。
另一方面,他也強調,盡管新加坡公民擔任PMET工作的比率從2010年的64.2%下滑至2019年的61.7%,但整體來說獲得PMET工作的新加坡公民(人數)還是在這十年增加了25萬人。
此外他還稱,過去五年(2014年至2019年)非居民PMET每年大約只增加1萬人,同一時期的新加坡人PMET則年增約3萬2000人。換句話說,每增加一名非居民PMET,就有三名新加坡人獲得PMET工作。
相對于2010年至2014年的3萬3000多人,非居民PMET在2014年至2019年這段時間的年增人數少了三分之一。他說,這意味著人力部在過去幾年調整了外國人工作證件的相關政策,並成功減少了非居民PMET的數量。
這個說法,有成功說服蟻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