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首相慕尤丁今天(11日)坦言,馬國醫療體系無法再負荷每日動辄超過2000起新病例的壓力。
“我們的醫療系統已經到臨界點(breaking point)了。”
“政府意識到必須采取更嚴格的措施,以阻斷傳染鏈並降低單日新增病例數。”
爲此,他宣布馬國將從1月13日(三)起,在疫情“重災區”的五個州屬(雪蘭莪、柔佛、槟城、馬六甲、沙巴),以及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納閩)實施14天的行動管制令(MCO)至1月26日爲止。
在形同封城的行管令下,相關地區的民衆不得跨州跨縣市,餐廳堂食一律禁止,所有社交活動必須暫停。
同時,非必要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士只能居家工作,每戶人家只限兩人同車外出購買必需品。
除此之外,彭亨、霹雳、森美蘭、極大、登嘉樓和吉打六個州屬實施較寬松的有條件行管令(CMCO),疫情相對輕微的玻璃市及砂拉越則維持最爲寬松的複原期行管令(RMCO)。
慕尤丁也宣布,馬國將在2月底獲得首批輝瑞—BioNTech疫苗,衛生部已擬定了“全國冠病疫苗接種計劃”。
邁入2021年確診病例不減反增
馬國去年9月20日開始暴發第三波疫情,至今疫情曲線依然壓不下來。
除了每日新增病例數頻頻超過四位數,進入2021年以來,更三度創下冠病疫情發生以來的單日確診記錄,包括1月7日錄得至今最高的3027起,以及1月8日(2643起)和1月6日(2593起)的次高與第三高的記錄。
1月8日當地更寫下了了單日死亡病例的新高,達16人因感染冠病而死亡。
衛生總監諾希山指出,今年1月1日以來,馬國在短短9天內就已有71人染疫身亡,相較去年前9個月不到100宗的死亡病例,如今的情況讓他感到擔憂。
與此同時,近日來單日複原人數遠遠趕不上單日新增病例增加的速度。截至昨天(10日),當地共有2萬7332起活躍病例,2萬8674張爲冠病病患而設的病床已達95%的使用率,已達臨界點。
當局正試圖將一些會議中心及體育館改造,以容納輕症冠病患者。
馬國目前的冠病基本傳染數(R0)爲1.1。衛生部警告,若馬國冠病基本傳染數(R0)持續維持在1以上,當地有可能會在2月第三周,也就是華人農曆新年期間達到單日新增5000起病例,並進一步在3月第三個星期達到單日新增8000起病例。
生命和生計的抉擇
如何在生計與生命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馬國各界爭論抗疫措施松緊程度的著力點。
首相慕尤丁指出,去年3月馬國實施相當于封城的行動管制令(MCO)期間,平均每天損失24億令吉(約7.9億新元)。
諾希山則坦承當局在第三波疫情暴發時,曾考慮實施行管令(MCO),唯最終礙于經濟因素而無法落實,權衡下改爲較爲寬松的有條件行管令(CMCO)。
無論如何,馬國政府去年在疫情仍相當嚴峻時,出乎意料宣布從去年12月7日起開放有條件行管令(CMCO)下的州屬可恢複跨州跨縣,甚至進一步放寬餐廳共桌的人數限制。
當時,部分輿論批評這樣一來有條件行管令(CMCO)幾乎名存實亡,也有分析認爲政府已“放棄抵抗”,將希望系于疫苗接種。
根據衛生部資料,去年12月7日至今年年1月10日,馬國一共出現了11個與跨州跨縣有關的感染群。
隨著感染曲線近日來已無法有效壓制,關于政府是否該重新實施嚴格的行管令(MCO)的討論亦趨熱烈。
贊同者普遍認爲“長痛不如短痛”,爲了避免醫療體系崩潰,以及引發更多人命傷亡,當局因果斷實施行管令。
但也有反對者認爲再度重啓行管令將對市場經濟造成難以修複的傷害,去年第一次的行管令已重創不少企業,失業人數攀高,如果再來一次,恐怕會對經濟發展帶來更嚴重的沖擊。
他們也認爲,當局或許可借鏡國外經驗,讓輕症或無症狀確診病患居家隔離,而非送到醫院,以減緩醫療體系的壓力。
政府內閣風雨飄搖
原本應該在這非常時期發揮作用引領防疫工作的政府內閣也面臨風雨飄搖。
兩名內閣部長——首相署部長(經濟事務)慕斯達法及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麗娜哈倫這兩天先後確診冠病。
其中,慕斯達法確診前曾出席由慕尤丁主持的土團黨最高理事會議。
但病毒侵襲還不算是最可怕的,讓慕尤丁政府,乃至馬國全體防疫工作陷入真正危機的恐怕還是不合時宜的權力鬥爭。
早就對慕尤丁心存芥蒂的巫統早前發難,宣告有意終結和土團黨的合作,多名巫統領袖不斷放話,要求盡快舉行大選,國盟政府的存續岌岌可危。
然而,對慕尤丁來說,危機可能是轉機。
《星報》今日(11日)引述消息稱,馬國今早的內閣特別會議討論了頒布緊急狀態的可能性,慕尤丁可能第二度向國家元首尋求頒布緊急狀態。
無論如何,上述消息並未透露該項會議的決定。
隨著慕尤丁宣布在全國分區實施兩周行管令與有條件行管令,如相關措施在兩周後延長,本月底的巫統大會或將無法如期舉辦。
巫統早前宣布,將在本月底的全國大會決定是否與土團黨“斷交”,一旦巫統大會腰斬而無法作出決議,對慕尤丁暫時獲得調整空間,以保住政權或許是利多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