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平台Telegram今天(13日)一大早就在自家軟件上發出喜報:
“Telegram 用戶已經超過5億啦!僅在過去的72小時內,全球有超過2500萬的新用戶加入Telegram。”
“謝謝!全因有你這樣積極邀請親友好友來Telegram的用戶,我們才能達到這個裏程碑。”
能夠達到上述裏程碑,更大程度上是靠同行的隱私風波烘托出來的。
上周,WhatsApp這個我們熟悉的即時通訊軟件宣布了一條觸動了不少人神經的通知。
簡單說就是,WhatsApp更新了其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更新內容包括:允許母公司Facebook(面簿)訪問大量用戶數據。(歐洲和英國地區除外)
是的,你在WhatsApp的數據,很大程度都可以被面簿光明正大地拿去用,而你如果想繼續用WhatsApp,就得心甘情願同意這一條例。
這引起了用戶們對于個人隱私泄露的恐慌。
我們每天在WhatsApp和親朋好友說那麽多秘密,不會全都被偷偷看到了吧?一涉及隱私問題,用戶幾乎是毫不留情情面地say byebye,毫無情面可言。
全球用戶開始在推特刷屏#deletingwhatsapp,呼籲大家停用WhatsApp,土耳其政府也帶頭聲明卸載,轉用本土通訊軟件BiP。
“因禍得福”的Telegram的用戶幾天內突破五億,另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通訊軟件Signal兩天內下載量也猛增十萬。
WhatsApp 隱私條例改變有哪些?
WhatsApp坐不住了,在推特上趕緊辟謠:
We want to address some rumors and be 100% clear we continue to protect your private messages with end-to-end encryption. pic.twitter.com/6qDnzQ98MP
— WhatsApp (@WhatsApp) January 12, 2021
表示這次的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更新,
- WhatsApp和面簿不能查看私人消息或收聽通話
- WhatsApp不會記錄通話和信息日志
- WhatsApp和面簿無法獲取共享地點信息
- WhatsApp 群組保持私密性
- 將消息設置爲限時消息
- 可下載屬于自己的使用數據
- WhatsApp 不會將通訊錄與 Facebook 共享
大家最擔心的問題被解答了:
不會有人偷看到受“端對端加密技術保障”的聊天記錄啦!
不過WhatsApp在網站上發布的訊息卻顯示,新的更新會和面簿分享用戶賬號登錄信息(如登記名字、電話號碼)、交易記錄、IP地址、付款資料等信息。
好像還是蠻嚇人的。
WhatsApp大中華區總裁梁幼莓在面簿上稱,WhatsApp私隱條款更新內容其實關乎商業通訊:
本意是在提高隱私保護的透明度,可惜溝通上有所不足。在需要較深入說明的地方,應該以更清晰的方法表達。
總之WhatsApp想說明的是,這一切都是爲了面簿廣告和面簿商店等電商公司鋪路,方便店家以後的溝通和更精准地打廣告,對大部分普通用戶不會造成大影響。
不過,讓很多用戶不滿的是,明明2014年被面簿收購時說好了不會分享任何數據,到了2016年就開始分享部分數據(那時用戶還可以選擇拒絕),現在卻要強制分享付款和電話號碼等更敏感的信息,怎麽六年間就出現兩副面孔?
通訊軟件哪家強?
紅螞蟻整理了網上關于數據隱私安全最受關注的幾個性能,對比目前最受歡迎的三個通訊軟件:
可見Signal的確有一定的優勢。
那麽這些軟件,向你索取多少隱私?
這份清單,當然是要的越少越好。WhatsApp的清單本來就很長了,如今還要強制性分享給面簿部分信息,難怪落人诟病。這樣看來,Signal真是不多管閑事的好寶寶。
Telegram和WhatsApp大家可能稍微熟悉了,畢竟紅螞蟻每天和大家問安(t.me/redantssg),但連新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和網絡安全專家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都安裝的Signal呢?
Signal由原面簿合作人Brian Acton離開面簿後創辦(離開原因是因爲與面簿在用戶隱私上有分歧……)。
目前Signal湧進大批用戶後,一度出現不能創建群組、延遲接收驗證碼等問題。看來Signal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好生意,必須做好准備才行。
不過也有不少人表示,隱私這種東西,早就給出無數了,只要是有點商業價值,或需要爲商業服務的軟件,面對隱私這件事早晚會殊途同歸。
今天WhatsApp因隱私條款燃起一陣保護隱私風浪,但相信明天多數人對于各種隱私條款,還是會麻木地點下“我同意”。
在這個大家網上行蹤與用戶數據幾乎透明的時代,我們似乎都已默認了“隱私”是向互聯網索取便利的代價。紅螞蟻好奇的是,你會因爲堅守自己的隱私,而更換通訊軟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