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英國前殖民地,新加坡時至今日在政治、司法、教育等制度仍有前殖民母國遺留下的深深印記。
不料,英國幾年前一場公投,一個敢敢脫歐的決定,讓英國亂了陣腳,自那時起,英國政壇就已經傳來要向新加坡學習的聲音。
英國政要說今後必須在經濟上走出自己的路,而成爲“歐洲版的新加坡”是一大目標。
英國老牌小報《每日郵報》16日就很直白地用了下面這個標題:
“把英國變成歐洲的新加坡吧!首相賦予財政大臣蘇納克的新任務:利用英國脫歐的機遇師法新加坡,打造低稅率、低監管的經商環境。”
報道說,英國首相約翰遜委任財相蘇納克領導一個委員會,目標是把英國打造成一個類似新加坡的商業中心,以在外資爭奪戰中打敗法國和德國。
蘇納克表示,英國政府打算充份利用透過脫歐所取得的自由,嘗試和過去不同的做法。
“我們不會降低標准,相反的我們會把眼界放寬,創造新的領域、新的創意和新的做法。”
他強調,英國即將迎來繼1980年代撒切爾夫人之後的第二次金融大改革。
據報道,他所領導的“改善監管委員會”(Better Regulation Committee)首要目標是要改善英國的經商環境,可能的做法包括仿效新加坡低稅收及監管相對寬松的做法。
委員會將把目光放在大型基礎建設、尖端科技以及協助小型企業度過疫情難關。
相關措施預料可獲得金融業的大力支持。金融業占英國經濟産值超過一成,同時爲230萬人提供了工作崗位。
另一英媒《每日快報》也報道,約翰遜也在一個會議場合向與會的企業大佬們承諾,政府將竭盡所能檢討該國的稅賦和監管環境,以鼓勵和支持大家做生意。
英國成爲歐洲版獅城的機會有多大?
脫歐成爲現實後,關于英國應該仿效新加坡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
最早提出這個觀點是英國前財務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
相關論點認爲英國應采取低稅率和放寬監管的政策,而“泰晤士河畔上的新加坡”(Singapore-on-Thames)就是用來概括這些概念的名詞。
新加坡人有什麽反應?
總理李顯龍在2018年的一場論壇中說,英國和新加坡的情況和曆史截然不同,很難互相仿效。
其中,英國政府的福利開支占國內生産總值(GDP)的40至50%,而新加坡政府的相關花費只占GDP的16至17%。
“如果想變得跟新加坡一樣,那你做好准備放棄三分之二的政府支出、退休金和國家健保費用了嗎?”
英國有意檢討相關條規以放寬商業環境的消息傳出後,一個被帶起的問題就是勞工權利是否會受損,爲此商務大臣科沃坦(Kwasi Kwarteng)親上火線否認當局打算降低勞工的待遇。
無可否認,兩地必須選擇性的互相借鑒,不可能照搬。新加坡某些承襲自英國的制度是在去蕪存菁後留下的,且至今運作良好。
對新加坡而言,英國人曾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是知識的傳授者,如今竟然成了英國學習的對象,確實令人受寵若驚,但也正好提醒我們瞬息萬變的世局中沒有永恒的贏家,隨時調整和提升自己以迎接新挑戰才是硬道理,作爲小國的新加坡更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