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已經走到冷戰邊緣,愛好和平的人看了無不心冷。
新加坡領導人感歎不已,更怕被拖下水,不想搞到裏外不是人。
爲此,他們幾乎逢人便說,自己不想選邊站,跟誰都只想友好。
我們的領導人不只常常這麽說,還常常勸說對立的兩方,希望它們改弦易轍,以天下大局爲重,尋求和平相處。
這些勸說不僅苦口婆心,分量上還兩邊均衡,是種不偏不倚的姿態。
有趣的是,領導的談話受到中美媒體關注時,它們各自的報道往往大相徑庭。
美國媒體聚焦在對中國的規勸,中國媒體則只凸顯對美國的忠告。
同一談話,各自表述,各取所需。
經這麽一報,原來的談話就走了樣,原本的平衡也失去了,仿佛說話者只針對一方。
幾天前,就有這麽一個例子。
李顯龍總理上周在《2021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談話,中美媒體的報道,重點就很不一樣。
美國《彭博社》的標題是:
“新加坡李氏呼籲影響力日增的中國進行自我調整”。
LIVE: Singapore’s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makes a special address to the Davos virtual forum #wef21#DavosAgendahttps://t.co/3e56Sk8yFi
— Bloomberg (@business) January 29, 2021
它著重報道李總理關于中國應該承擔更大國際責任和調整姿態的立場,引述他的話說,中國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確保自己不僅是用威力和動力換取影響力,同時也獲得國際各國的認可和接受。
它也報道總理對拜登政府的期許:美國有機會將中美關系引向更安全水域,調整互動基調,避免一場巨大沖突。
總理還進一步談了美國應該做的調整,譬如容納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但彭博社將這些話省略了。
中國媒體又是怎麽報道?
通常,中國媒體選擇的是跟官方立場吻合的角度。
拜登中選後,中國政府一再呼籲美國放棄對抗,尋求合作和雙贏。
中國《環球時報》在報道總理的談話時,就偏重他希望中美合作的立場。
它的標題是:
“李顯龍向中美發出警告”。
這裏的“警告”說的是中美應該合作,不應該“全面對抗”。
《環球時報》還引述總理的話說,讓美國接受一個更強大的中國將是個艱難的挑戰。雖然中國在技術和軍事實力上未超越美國,但中國將是國際舞台上重要一員,也就是美國潛在挑戰者。爲此,他呼籲美中兩國發展建設性關系。
它還引述李總理的話說,中國不會像前蘇聯那樣崩潰,同時,中美如果不合作,並且允許關系發展成全面對抗,將無法解決諸如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進而導致全球處于冷戰熱鬥之中,使中美和其他國家長期處于艱難時刻。
《環球時報》沒報道的,是總理呼籲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調整姿態的談話。
中美媒體這麽報道,這麽省略,無形中是把新加坡拖下水,說明我們的立場跟他們的接近。
這或許不會爲我們帶來外交麻煩,但它們的姿態真的不很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