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不只是華人會大肆慶祝的節日,在來臨的金牛年,病毒也同樣很歡騰,尤其是在人潮衆多、沒有戴口罩的地方。
雖然當局已經發布了農曆新年期間的額外防疫措施,但我們自身依然可以采取多幾步防疫措施讓自己在新年期間,更加安全。
紅螞蟻整理了四條由本地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與美國疾病專家們針對節假日聚會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不開空調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建議大家在家聚會時,盡量不要開空調,保持空氣流暢。
我們知道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最好的方法就是開窗通風,因爲流通的空氣會使病毒更難生存與傳播。
此外,梁醫生還建議大家,盡可能把聚會地點設置在室外,因爲較高的溫度和濕度,可以減緩冠狀病毒的傳播。
二、戴好口罩
梁醫生指出,吃飯及玩耍時跟他人交流的時候,應當小心挑選用詞,避免發出B和P開頭的爆破音。
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使用“P”或“B”開頭的爆破音,會噴出比較多氣體和唾液,比其他輔音開頭的詞語更容易傳播病毒。
換句話說,打麻將時,必須避免高喊:“碰!”。
但是碰牌時還是要說碰的,不然怎麽胡牌呢?因此這就是爲什麽口罩顯得異常重要了。
梁醫生說:
“現在很多感染冠病的病患都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當你要說話時,應該先戴上口罩。只有在吃飯或喝東西的時候才摘下口罩,隨後就應該戴好口罩。如果坐在你身旁的人在吃東西,你也要戴著口罩,因爲這會保護對方。”
也許這就是爲什麽我們今年撈魚生時,不能大聲喊吉祥話的原因吧。
此外,梁醫生也提醒大家在紫外線下進行遊戲是很危險的行爲,千萬不要這麽傻傻地“殺毒”。梁醫生解釋,紫外線消毒器使用錯誤的話,很有可能造成白內障。
目前並沒有足夠數據顯示,市面上販賣的家用紫外線能完全消除病毒。梁醫生呼籲大家還是小心行事爲妙!
三、社交泡泡
美國著名馬約診所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約翰·奧霍羅(John O’Horo)則建議人們維持“社交泡泡”。
他在接受《今日報》訪問時曾解釋道,任何人在面對家人的時候都很難一直戴著口罩或做好安全防範,因爲他們渴望更親密的交流。
所以他提出“社交泡泡”的概念。所謂的“社交泡泡”就是把自己的社交圈子限制在固定的人群中。
如果“泡泡”內有人感染病毒,“泡泡”內的其他人也會面對風險。但因爲泡泡不大,人們能更有效地進行隔離而不會造成大規模的交叉感染。
也就是說,如果人們每天去兩戶人家拜年,這兩戶人家又跟另外兩戶家庭拜年,一旦有人受感染,很快就會造成傳播鏈。但是,如果人們只拜訪特定的幾個親友,病毒的傳播就會受限。
當然,這個計劃必須在每個處于“社交泡泡”內的人都自動自發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才會有效。只要這當中有人不遵守規則悄悄與許多人接觸,這個“泡泡”就會變成泡沫。
四、保持衛生
大型聚會之所以危險的一大原因,就是食物安全問題。
如果用餐者沒有良好的用餐習慣,那麽共享食物和二次蘸醬將會是病毒傳播的主要來源之一。
爲此,梁浩楠醫生建議在吃飯時,都爲每個人各自准備一份食物,大家只吃自己盤上的食物,就能避免交叉感染。
與此同時,零食罐也要時刻關嚴。在取零食時記得使用單獨的餐具,並且切記不要共享,不要讓大家都伸手進去罐裏自己拿零食或糕點,留下“印迹”。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也表示,公共飲食其實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張教授說:
“如果有無症狀感染者出來一起用餐,他們在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與同桌人談話交流,就會有飛沫飛出,落在食物上。”
如果這時有人又恰好吃到了那些食物,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會感染上病毒。
因此,一人單獨一盤食物是十分重要的。
今年的團圓飯就盡量避免火鍋類吧。火鍋雖然很新鮮美味,但我們的安全依然是最重要的。
另外,專家們也提醒大家,主賓在交換橘子、包紅包或發紅包前後,也要洗手。
當然,如果你嫌麻煩的話,在這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也可選擇使用電子紅包。
梁醫生也提醒已接種冠病疫苗的人們不能掉以輕心,要爲周遭的親友們著想。畢竟接種了疫苗,僅僅意味著你對冠狀病毒有了免疫力,但是你依然有機會成爲病毒的載體,通過你將病毒傳染開來。
最後紅螞蟻也要提醒大家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如出現咳嗽、流鼻涕等不舒服的症狀,請立即就醫。
只要大家時刻遵守嚴格的防疫措施,病毒就沒有機會比你更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