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近一個月來發生了幾宗樹木倒塌事故,引起國人熱議,紛紛關注花園城市的樹木健康維護工作。
先是2月18日,馬西嶺公園的一棵大樹壓死正在晨跑的女子;最近一次是前晚(3月1日),一座公寓的老樹無預警倒下,砸中公寓的四個單位,並壓毀三輛汽車。
無妄之災說來就來,不免讓民衆看得心驚膽戰,開始擔心起周遭樹木是否健康穩固,抑或是有一天,身旁大樹“一言不合”就轟然倒下?
對此,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今早(3月3日)在國會回答議員蘇慧敏(馬西嶺—油池集選區)和黃偉中(裕廊集選區)的口頭詢問時指出,國家公園局每隔6至24個月,會就樹木大小和地點進行嚴格檢查,尤其是長在靠近行人或交通繁忙地區的樹木。這些樹木的檢查次數將更頻繁。
公園局檢查機制 符合國際最佳管理措施
李智陞指出,公園局的樹木檢查及管理機制,與國際林木栽培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簡稱ISA)的最佳管理措施一致,十分嚴格。
以下是李智陞分享的,有關公園局如何爲樹木“望聞問切”的程序。關注樹木健康的蟻粉不妨參考看看:
“在樹木檢查過程中,公園局的檢查員將對樹冠、樹枝、樹幹和樹根進行全面目測(visual examination),評估樹木的健康和穩定性。”
“若發現可能有缺陷的樹木,才會進行額外深入檢查,如使用專業的診斷設備來評估樹木的內部狀況。”
他還補充道,在國際林木栽培協會的最佳管理措施之外,公園局自2016年11月起,還額外對不少周長4米以上的老樹進行“深入檢查”,作爲應對本地氣候變化無常的防護措施。
換言之,公園局在原本最佳的管理基礎上,又“更進一步”采取了防範措施。
公園局祭出多項措施 降低樹木倒塌風險
除此,國家公園局目前正多管齊下,試圖降低樹木倒塌帶來的風險及性命傷亡。
- 針對性林木栽培護理:改善樹木整體健康,以及抵禦惡劣天氣的能力;
- 定期修剪枝幹:去除脆弱、幹燥或過旺生長的樹枝,改善樹木結構和平衡;
- 替換更堅挺的樹種:逐步淘汰易受惡劣天氣影響的品種;
- 試行建模分析等技術:模擬刮風等惡劣環境對樹木結構安全的影響;
- 提供訓練課程:由國際及本地林木栽培專家指導,讓公園局職員、私人領域及公共機構的樹木維護人員,學習如何管理樹木。
迄今爲止,本地有逾620名獲得國際林木栽培協會認證的林木栽培專家(arborists)。
李智陞表示,公園局嚴格要求旗下所有樹木維護承包商,在團隊中須擁有符合資格的林木栽培專家。
再度向馬西嶺公園樹倒事件死者致哀
實際上,在過去20年,本地樹木傾倒或樹枝斷裂等事故已有明顯銳減,從2000年的3100起降至去年的339起。
然而,李智陞指出,樹木倒塌事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樹木是自然生物,會受害蟲、疾病以及天氣因素影響。即便是健康、結構穩固的樹木,也會在暴雨期間,因強風或強降雨而倒下。”
他也再次向馬西嶺公園樹倒事件中的死者陸小麗(38歲,新傳媒亞洲新聞台演播室高級技術人員)及其家人致哀。
今年2月18日早上8時15分左右,馬西嶺公園一棵約20米高、樹齡20年的小葉南洋杉樹突然斷裂倒下,樹幹壓中正在晨跑的陸小麗,10多名公衆嘗試合力擡樹不果,陸小麗當場身亡。
李智陞說:
“我們對生命的逝去深表遺憾。因樹倒事故死亡或受傷的人,即使只有一人都顯得太多……我們將繼續努力,盡力確保公衆能安全地享受自然環境。”
年老及有缺陷樹木 將進行額外加固
李智陞還補充說,針對已知結構不穩,或進入成熟期的樹木,公園局會爲它們采取額外加固,確保不會因環境客觀因素而倒塌,損毀建築和傷及民衆。
他現場列舉了幾個例子:
- 諾維娜玫瑰山(Mount Rosie)附近有一棵超過百歲的荔枝老樹。目前,它已永久性地被鐵架和鐵絲等輔助設施支撐,鞏固穩定性外,也抵禦任何外力沖擊。
- 植物園的一棵膠木(Palaquium)被纜繩加固,預防將來樹木不穩時往人行道傾倒。
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適用于所有樹木上,必須視樹木情況而定。
李智陞解釋,這類支撐方式或會抑制較年輕、仍在生長的樹木,也有可能在強風時限制樹枝自然擺動,導致樹冠承受巨大負擔,反倒影響其穩定性。
“公園局將仔細研究更多適用(樹木支撐系統)的情況。然而,我們也須認知到,若在公園任意使用這些結構,也會造成安全隱患。”
若對樹木或公園設施有任何反饋,公衆可致電國家公園局熱線1-800-471-7300,或通過OneService應用程序提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