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演講全文:
(網友整理完全版)
尊敬的李顯龍總理,尊敬的張志賢副總理,尊敬的陳祝全校長,尊敬的王庚武所長,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並利用“新加坡講座”這個平台,同各位老師、同學和各界朋友見面。今年是中新建交25周年,我很榮幸應陳慶炎總統邀請,對有著“花園國家”美譽的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
新加坡國立大學擁有110年悠久曆史,是亞洲的、乃至世界的知名高校。李光耀先生、陳慶炎總統、納丹先生、吳作棟先生等新加坡領導人都是國大校友。可以說,這裏桃李芬芳、人才輩出。貴校倡導的“人才不設牆“、”觀念不設牆“、”思維不設牆“、”知識不設牆“的”無牆文化“,體現了新加坡創新進取的開放包容精神。這是貴校乃貴國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祝賀新加坡建國50年來取得的成功
今年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新加坡人民筚路藍縷、發憤圖強,憑借勤勞智慧把新加坡建設成了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爲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煉化中心,國家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加坡取得的成就生動地诠釋了“靠人糧滿倉、靠天空米缸”的道理(此處有掌聲)。我們對新加坡人民的成功表示衷心祝賀。
中國和新加坡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友好交往源遠流長。15世紀初,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揚帆遠航,多次到訪新加坡。新加坡海事博物館裏,有一艘按原尺寸複制的鄭和寶船,以紀念這一偉大事件。明末清初,許多來自中國廣東、福建的民衆飄洋過海到南洋謀生,帶來了中華文化和技術,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種子。
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 務實合作深入拓展
1978年,鄧小平先生訪問新加坡,拉開了新時期中新友好合作的序幕。當時的中國正在開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路,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李光耀先生帶領下,新加坡兼具東方價值觀和國際視野,走出了一條符合新加坡國情的發展道路。在目睹新加坡創造的經濟成就後,鄧小平先生表示,中國要向新加坡學習。新加坡的實踐爲中國破解改革發展中的一些難題提供了寶貴借鑒。說起來,我對新加坡的了解也就是在改革開放中,中國向新加坡學習發展經驗。大概是在三十年前,我第一次來新加坡是在1986年,那個時候我是中國四大特區之一的廈門市常務副市長,我們當時訪問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新加坡裕廊工業開發區的開發曆程,我們當時參觀訪問了每一個工業部門,給當時的廈門借鑒建設經驗。
現在,中新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務實合作深入拓展。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兩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成功推進,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爲主題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即將在中國重慶落戶。中國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最大投資來源國和重要投資目的地。兩國金融合作方興未艾,新加坡已經成爲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之一。雙方在科技環保、教育人文、社會治理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中新關系25年來的發展,緊密契合兩國發展戰略,契合中國發展方向和新加坡獨特優勢,走出了一條與時俱進的合作之路。
在中新建交25周年之際,我們一致同意將中國和新加坡關系定位確定爲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我相信,在中新兩國人民共同努力下,中新關系必將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
堅定支持東盟發展壯大
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中國和東南亞山水相連,血脈相通,中華文明和東南亞文明,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長達2000多年。千年互鑒共生。中國自古講求和而不同、敦親睦鄰,同東南亞文化深度契合。中華文化追求的仁愛尚德、謙恭自省、敏而好學、止于至善,《三國演義》、《水浒傳》等中國文學作品中人物具備的忠實義品質,也是東南亞人民所推崇的。東南亞的飲食、音樂、建築、繪畫等也影響了中國民俗。
近代以來,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在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進程中彼此激勵、相互支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曆程中,相互啓迪、通力合作,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和抗擊印度洋海嘯、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的過程中,守望相助、和衷共濟。時至今日,中國正同東南亞國家一道,書寫著自身發展的曆史新篇章。
上世紀60年代起,東南亞國家創建東盟,走上了聯合自強之路,並在近半個世紀中風雨兼程,實現了從動蕩貧弱到穩定發展的跨越,成爲地區和國際舞台上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深化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東盟在自身發展和對外交往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盟方式”,強調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爲地區國家發展關系、深化合作、推進一體化提供了有益借鑒。今年年底,東盟即將建成共同體,這是亞洲地區第一個次區域共同體。中國將堅定發展同東盟的友好合作,堅定支持東盟發展壯大,堅定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堅定支持東盟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
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中國始終將周邊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視促進周邊和平、穩定、發展爲己任。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從周邊先行起步。
中國堅持與鄰爲善、與鄰爲伴,堅持奉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堅持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致力于構建更爲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
和平發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內在基因,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內涵。近代以來,外地入侵、內部戰亂曾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國人民深知和平的寶貴,絕不會放棄維護和平的決心和願望,絕不會把自身曾經遭遇的苦難強加于他人。中國繁榮昌盛是趨勢所在,但國強必霸不是曆史定律。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一些人渲染“中國威脅論”,這或者是對中國曆史文化和現實政策不了解,或者是出于一種誤解和偏見,或者是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們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
近代以來,中國經曆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積貧積弱、風雨飄搖的年代,我們比誰都懂得發展的重要、穩定的可貴。中國的發展進程得到周邊國家幫助和支持,中國發展成果也爲周邊國家所分享。中國願意把自身發展同周邊國家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讓中國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周邊,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兩年前,我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時,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設想。這是發展的倡議、合作的倡議、開放的倡議,強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目前,這個倡議已經形成勢頭。中國發布了願景與行動的綱領性文件,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積極參與的態度,中國同很多國家達成了合作協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已經簽署,絲路基金已經著手實施具體項目,一批多邊或者雙邊大項目合作正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首要合作夥伴是周邊國家,首要受益對象也是周邊國家。我們歡迎周邊國家參與到合作中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攜手實現和平、發展、合作的願景。
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當前,中國同周邊國家關系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亞洲是世界經濟發展高地,宏觀經濟基本面穩定向好,同時受內外因素影響,承受了較大下行壓力。亞洲政通人和、社會穩定,是全球格局中的穩定板塊,同時安全問題十分複雜,恐怖主義、極端主義、跨國犯罪、網絡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挑戰增多。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政策取向是通過協商談判處理矛盾分歧,同時一些國家互信不足、時有紛爭。亞洲國家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地區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同時區域合作路徑不一,安全合作長期滯後于經濟合作。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共同應對和破解。
深化合作夥伴關系 共建亞洲美好未來
我一直在思考新形勢下中國同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周邊國家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大計,願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主張:
——共同維護和平安甯。維護亞洲和平是中國同周邊國家的曆史責任和共同擔當。亞洲各國人民要永不爲敵、增進互信,共同守護亞洲和平安甯,爲亞洲各國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條件。
——深入對接發展戰略。亞洲各國人民要聚精會神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互幫互助,從各自發展戰略中發掘新的合作動力,規劃新的合作願景,鎖定新的合作成果,做大互利合作的“蛋糕”,爲彼此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能。
——積極開展安全合作。“單絲不線,孤掌難鳴。”亞洲各國人民要踐行亞洲安全觀,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共同擔當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友好協商解決矛盾分歧,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共謀互尊互信、聚同化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鄰國相處之道。(此處有掌聲)
——不斷鞏固人緣相親。亞洲各國人民要從悠久的曆史文明中汲取養分,凝聚對亞洲價值的集體認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實睦鄰友好的社會民意基礎,把”和”、”合”的傳統理念付諸彼此相處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傳承下去。
重申中國對南中國海主權
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關心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我要說的是,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維護自身的領土主權和正當合理的海洋權益,是中國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中國南海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在中國和南海沿岸國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總體是和平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從來沒有問題,將來也不會有問題,因爲首先中國最需要南海航行通暢。盡管中國擁有主權的一些南海島礁被他人侵占,但中國始終主張通過和平談判方式解決問題。中國將堅持同直接當事國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有關爭議,我們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東盟國家一道,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我們歡迎域外國家參與亞洲和平與發展事業,爲此發揮積極作用。當前,亞洲各國政府面臨的最重要課題是如何實現持續快速發展,這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這是地區國家的最大公約數,域外國家也應該理解和尊重這一點並發揮建設性作用。(此處有掌聲)
中國繁榮昌盛是趨勢所在
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關心中國的發展走向。中國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設,描繪了中國未來5年發展藍圖。按照我們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我們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我們的布局已經部署開來,那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另外我們的未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是研究的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是研究的全面依法治國,剛剛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是研究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全面從嚴治黨從十八大召開以來,一直在提入我們的議論規劃之中。我們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主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因爲中國是中國共産黨執政,中國共産黨黨內有7800萬人,一定要把黨建設好。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這也是我們五中全會之後,我們認爲中國在各方面將發展作爲變革的指導思想,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此處有掌聲)堅持創新發展,首先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讓創新貫穿國家的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不僅是技術創新、産業創新,包括思維創新、工作方式的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當然,産業創新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講中國現在在國際産業分工中,中低端水平轉型升級提到中高層必須要把新舊動力轉換連接好。新的動力是什麽?新的動力就是創新,堅持協調發展就是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新型工業化我們是2025年要建成世界制造業強國。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的制造業是門類最齊全的,在大多數領域的制造業的産能都是位于世界最高的,但是同時伴有産能過剩這些問題。那麽我們要建立世界制造業強國,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信息化,城鎮化率現在以每天2個百分點的進展,我們在未來5年將1億農民轉入有戶籍的市民,同時我們要建立星羅棋布的中小城市和城鎮。盡管城鎮化大步邁進,但是中國必須保持一定數量的農民,應該有占人口二、三十比例的農村農民。當然這些農民、農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新型農村的農民。
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堅持民生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這方面不是別人要求我們怎麽做,而是我們中國必須這麽做。走發達國家的發展的老路,和現行的一些消費的水平和生活方式,中國難以爲己。如果中國這麽走,全球的能源、資源都不夠用。(此處有掌聲)所以必須另辟蹊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綠色、低碳、循環,堅持可持續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爲全球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我們也像國際上提出了中國自主貢獻的方案,我們也將積極參與到國際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去。
堅持開放發展,就是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態度,發展更加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得以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說這是所謂的阿裏巴巴芝麻開門,門開了就不能再關掉了。(此處有掌聲、喝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公共産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先生說:“中國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幫後富,共同富裕。”可以說,我們的第一步是實現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中國現在的中等收入的人群應該說是世界各國之最,有的時候這個中等收入人群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總人口了。(此處有掌聲)現在也有一批更富的群體,但是我們“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兩個字。我們在民生發展的過程當中有短板,我們在民生發展的木桶上有短板。這個短板就是我們的貧困人口。在現行的國際標准和中國標准下,我們還有7000萬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左右的城市貧困人口。這個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而且它是集中連片的,都是在一些生態環境、交通環境比較差的地方。所以未來五年我們要打一場扶貧攻堅戰,就是要解決這七八千萬人口的問題。把蛋糕做大的同時就要分好蛋糕。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要加強同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鄰國的合作。同樣,中國發展也將爲世界,特別是周邊國家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我們願意並期待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創亞洲美好的未來。
緬懷締造中新關系的兩位偉人
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歲月如梭,光陰荏苒。回顧中新發展曆程,我們倍加懷念締造中新關系的兩位偉人——鄧小平先生、李光耀先生。(此處有掌聲)
我經常回憶起和李光耀先生會面時的情節,他對我講的話。言猶在耳,給我們啓示很深。五年前我訪問新加坡的時候,同李光耀先生一起在新加坡河畔爲鄧小平先生紀念碑揭幕。李光耀請我參加這個活動,真是惺惺相惜!英雄之見,大抵相同!(此處有掌聲)如今,斯人已逝,他們的豐功偉績永遠值得我們緬懷。兩位偉人,既是國家發展道路偉大的推動者,也是中新關系戰略合作的締造者。
青年代表希望、代表未來。令人欣慰的是,中新老一代領導人精心培育的中新友好合作之樹如今已經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中新友好合作事業需要青年一代傳承發揚,兩國友誼的接力棒需要兩國年輕一代接過來、跑下去。今年7月今年7月,幾名新加坡“90後”大學生參加了2015“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他們來到中國西北,用鏡頭記錄現代中國,通過秦腔——秦腔是我老家的戲劇(此處有掌聲)、蘭州牛肉面、羊皮筏子這些元素,了解和傳遞中華文化。從中國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的兩名大學生,這是他們給我提供的資料(此處有笑聲),則用一年時間拍攝了50個新加坡當地人物的夢想故事。相信在座的同學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希望中新兩國青年發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精神,加深對彼此國家曆史文化的了解,加深對彼此人生追求的了解,互學互鑒,增進友誼,共當中新友誼的忠實繼承者、積極參與者、熱心奉獻者、成爲中新關系發展的生力軍。
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展望未來,亞洲再次站到了引領曆史發展的前列。我們生于斯、長于斯,前途命運維系于斯。中國願同新加坡一道,願同周邊國家一道,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開創全方位合作新局面,共建亞洲的美好家園。
謝謝各位。(此處掌聲喝彩聲不斷)
網友楊銳熱情❤️評論:
習大大上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太精彩、太感人,時長竟達40多分鍾,那感覺就像面對好友促膝而談。從新加坡的立國和發展成就、新加坡的東方價值觀和國際視野、鄧小平和李光耀兩位偉人及開啓中新合作和友誼,到亞洲、東盟、南海問題,再到中國的經濟、外交、文化、價值觀、發展戰略、願景等等,以及個人到訪新加坡的往事、細節,甚至前不久新加坡學生到他的陝西老家遊學了解中國曆史文化,全部娓娓道來、推心置腹、語重心長,這在出訪別國的演講中幾乎是沒有的,顯見把新加坡當成不同尋常的好朋友甚至“自己人”,也顯見中國對新加坡在東西方世界的橋梁作用和影響力、在東盟的影響力的重視。
但我同時注意到,習大大演講從頭到尾沒有中新華人“同根同源”之類的措辭,可見習大大又很尊重新加坡作爲一個獨立的國家,與中國的不同,在國家認同、價值觀等方面。總之,演講太精彩了,全面、深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個演講似乎也是習大大借新加坡這個平台對全世界、亞洲和東南亞發出的聲音,借此機會向全世界闡述中國的經濟、外交以及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