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9月16日)是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93歲冥誕,其女李玮玲在Facebook發文,再次重申民衆應尊重總理遺願,拆除其在歐思禮路38號的故居。
李光耀病逝一年多的時間裏,故居是否拆除一直懸而未決,並且多次引發國民熱議。李玮玲這次再次強調李光耀生前對拆除居所的決心,並且呼籲國民理解和支持。
譯文:
“爸爸今天如果還在世,已經93歲了。他窮盡一生的時間,爲新加坡和國民的福祉而奮鬥。他做這些並沒有任何的不明用心,爲避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他心知國民的善意願望,卻仍決定放棄保留故居。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將自己一生奉獻給國家,並視之爲自己的責任。他並不是想成爲一個被崇拜的英雄,在他去世前的幾年,他一直希望得到新加坡政府的承諾,在他去世後將居所拆除。這間居所不該成爲被崇拜的一個文物,而且他知道,媽媽多麽希望自己生活的隱私可以被保護。內閣拒絕了他的請求,所以他在自己的遺囑上添加了最後一段:‘這是我的心願,也是我妻子柯玉芝的願望,希望我們在新加坡歐思禮路38號的房子能夠在我去世後盡快被拆除。如果我的女兒玮玲選擇繼續居住在這裏,在她搬出後也應立即拆除。’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被權利和威望所吸引而投身政治,不擇手段,爸爸希望作爲一個傑出的新加坡人做出表率,而不想成爲一個被人崇拜的英雄。保留這間屋子,會對新加坡的政客和有意從政的人發出錯誤的信息。如果我們想要紀念他,就不能否決他提出的唯一要求。”
自李光耀于2015年03月23日過世以來,他的故居遺留問題一直牽動國民的心。根據他的遺願,這間居所應該被拆除。居于以下幾點原因:
1. 李光耀在世時一直宣揚實用主義的精神,比起保留房子,他更希望將這區土地善加利用,發揮其真正價值。
2. 房屋老舊,沒有翻新和重修的必要,就更無需保留了。
3. 身爲榜樣,反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崇拜,將自身榮耀歸于所有建設了新加坡的國民。
雖然李光耀拆屋的意願堅決,但是這間屋子擁有100年以上的曆史,在《古迹保存法令》保護下,國家文物局可依法指定保留這棟洋房。遵照這項法令,李光耀的故居就可以成爲“國家古迹”,按理就要向公衆開放參觀,違反了李光耀伉俪生前想要保留自己隱私的意願。
也有專家表示,個人的遺囑不能推翻法令,所以屋子的去留,成爲了懸而未決的議題。李顯龍總理也曾表態,雖然希望能夠實行李光耀的遺願,但是仍然會尊重政府的決定。李光耀過世後,其女李玮玲決定繼續住在這間舊屋,于是這間房子在熱議中得以暫時保留。
▲*屋內裝飾樸素
李光耀一直是新加坡民衆愛戴的建國總理,他的遺居在民衆心中具有很高的紀念意義。自1942年搬入這間屋子,李光耀在這間屋子裏生活了73年。承載了他身爲政客的榮耀,更是其子女出生長大的地方。甚至人民行動黨當年成立的決議,都是在這裏通過的。這間屋子的曆史意義,讓國民深感眷戀。國民建議將這裏建成博物館,讓世世代代的人不要忘記新加坡的建國曆史,也不要忘記爲此奮鬥的人民,以及他們所愛戴的建國總理。有了這樣的地方,對于子孫後代的“言傳”可變成切實的“身教”,讓他們更有參與感,更爲自己所出生國家而驕傲。
在華人的文化中,一直擁有故居情節。包括孫中山在新加坡的故居“晚晴園”都保留至今,成爲孫中山紀念館。這就不難理解新加坡國民對于李光耀故居保留的請願了。雖然去年英國的一家新聞門戶網站開啓民調,調查了1000個新加坡人, 並且其中77%的受訪者支持拆除李光耀故居,但是民衆對于李光耀的緬懷卻沒有因爲時間而泯滅。
對于拆與不拆,很多專家和民衆都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建立紀念別館,另選地址仿造歐思禮路的故居,或者立碑紀念,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但是這些建議都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持,李光耀故居的去留問題,仍然懸而未決。斯人已逝,生者長思。身體的逝去無法帶走他生前的成就,國民的眷戀,政府的考量,都是對其成就的認證。故居是否保留,還要看政府的最終決定,然而無論故居是不是還在,新加坡國民都應該繼續奮鬥向上,他一手建立的國家能不斷前進,就是對于他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