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本月21日對外公布了自己上任後的百日行動計劃,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在上任首日將簽署行政令,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打江山難,坐江山更難,選後如何施政成爲特朗普當前的首要政治考量,他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調整一些過激的選舉承諾,例如不再執著于清算希拉莉的“電郵門”,也重新對《巴黎協定》持開放態度。但對于TPP,特朗普卻是態度堅決地持一貫否定立場。如果再考慮到此次總統大選所體現出的美國民意,TPP確實到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邊緣。
但如果以TPP目前進退兩難的局面,就判定美國在未來四年將進入“反全球化”的封閉時代,則未免太過悲觀。世界經濟産業鏈早已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融合狀態,封閉代表著落後,封閉必然失敗,沒有任何發達國家可以倒退回“閉關鎖國”的年代。
美國作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絕對不可能放棄在全球範圍內追求資源最優化、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立場。特朗普作爲成功的億萬富翁,用他成功商人的精明,一語道出了美國現任奧巴馬政府在TPP課題上的談判方向失焦,導致了支持民主黨的民意流失。
▲《爸爸去哪兒》美國版, 一個好爸爸當然可以成爲一名好總統,完美女兒就是最強有力的背書
TPP在2005年由新加坡、新西蘭、智利、文萊等4個原始倡議國提議並簽訂,希望借此進一步加強四國之間的貿易交流。但隨著美國、日本等其余八國的加入,美國成了理所當然的主導國,TPP反而成爲奧巴馬政府“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策略的載體。通過制定更高門檻的貿易條件,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排除在外,無疑將增加美國“重返亞洲”的籌碼,並牢牢掌握制定世界經濟新規則的話語權。但硬幣都有兩面,談判本身就意味著妥協及讓利,美國無可避免地需要向其他11國的經濟利益要求妥協,更大程度地開放國內市場並犧牲弱勢産業的利益。因此,從美國主導開始,TPP顯得偏離了促進全球貿易更開放的初衷;而美國本土鐵鏽帶産業及弱勢群體,對此協定的無感甚至反感,也導致了如今的“後院起火”。
TPP的其余11國,此刻心情無疑五味雜陳,畢竟擴大版TPP從蘊釀到談定,耗費了超過五年時間,參與各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與政治成本。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失望地說出“TPP少了美國,已經沒有意義”;發展中國家的越南也表態,不再推進TPP在國會的立法程序。從新加坡的角度,我認爲大可抱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平常心,重拾當年倡議“原始TPP四國協定”的初心,繼續成爲撬動貿易全球化的重要支點,並進一步鞏固自身在亞太區域的經濟樞紐地位。
▲塞翁失馬
特朗普的新政策方向,並沒有全盤拒絕貿易自由化及全球化,而是否定了TPP“11+1”談判模式,改以“1+1”模式的雙邊貿易談判,以謀求“美國優先”的本土利益最大化。作爲以貿易立國的新加坡,是亞洲國家中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最多且最深的國家。根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數據,我國目前已經簽訂並實施的自貿協定達到20個,涉及31個國家及區域貿易夥伴。在亞細安經濟共同體之外,新加坡也與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重量級貿易大國,簽有直接雙邊自貿協定。而新加坡與中國已經展開新一輪談判工作,並將在今年底之前敲定中新自由貿易升級版。
如果把各國間的雙邊自貿協定所構成的國際貿易網,形容成一個輻條狀的車輪,新加坡正處于此車輪最重要的輪軸位置。少了一兩條輻條,車輪還會轉動;但少了輪軸,車輪將不複存在。抛開繁瑣費時並日益政治化的多邊貿易談判,回歸到合作雙贏,並更有效率的雙邊貿易協定,反而更能發揮出新加坡“小而精”的國際貿易輪軸國優勢。
▲少了幾支輻條,車輪還會轉;少了TPP, 地球也會轉
竹密何妨水過,山高不礙雲飛,讓我們保持正確方向,堅定信心與區域各國共同努力,實現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繁榮與穩定。
▲本文首發于2016年11月28日聯合早報
感謝作者楊瀚森,微信號:瀚森專欄(WeChat ID:HansonSingapore)授權新加坡眼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