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承平日久,既無地震台風等天災,也無戰爭赤貧等人禍。
硬要說有什麽全民公敵的話,
現在估計就是糖尿病了。
有多嚴重呢,身爲新加坡總理的的李顯龍,在一年一度的群衆大會上,居然把糖尿病作爲一個正兒八百的事來講。
▲(在今年的國慶群衆大會上,李顯龍總理將對抗糖尿病列爲政府接下來的三大工作重點之一。)
“個人也必須調整生活方式,注意飲食習慣,多運動,多喝水,少喝汽水,最好從小就養成這些好習慣。”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你媽又在給你發短信了!這是李顯龍總理在全國大會上苦口婆心勸誡新加坡人民。
李總理也不想這樣啊。
如果你知道糖尿病有多危險,就覺得再多強調都不爲過!
新加坡總人口不過560萬,卻有超過44萬名糖尿病患者,占總人口的11.3%!也就是說每9個人當中就有一例糖尿病。這比率在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
除了44萬患者,還有12%的成人屬于病變前期,他們當中三分之一的人最終將會發展爲糖尿病。
老年人更爲嚴重,每10人中有三人患有糖尿病。
新加坡年輕人(年齡18歲至39歲)的肥胖率,從1992年的4.2%增至2013年的8.4%。
如果按種族細分,60歲以上的華人,10人當中兩人會有糖尿病;馬來人,一半人會有;印度人,10人當中六人會有。
新加坡全國腎髒基金會去年接收的635名新病患中,高達七成是糖尿病患。因糖尿病引發腎衰竭的洗腎病患人數,從20年前這個比例只有15%。
在新加坡每天約有三四名糖尿病病患需要截肢,相等于每年平均1200人!有約22%進行下肢截肢手術的糖尿病人,在手術一年內去世。
新加坡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去年4月宣布對糖尿病宣戰。
衛生部長顔金勇在宣布展開“與糖尿病抗戰”:“倘若我們什麽都不做,到了2050年的時候,就會有約100萬名國人患糖尿病。”
兩個月後,新加坡政府成立糖尿病預防及治療工作組,開始積極展開各項工作。
當中包括著手制定和整理“全國糖尿病數據庫”。
包括今年李顯龍總理群衆大會上,親自帶頭對抗糖尿病,多次提醒國人要定期接受身體檢查、逐步改善生活習慣,遠離糖尿病。
社會各界也配合展開這場全民戰爭。
- 科研
醫療界首當其沖,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新加坡眼科研究院和邱德拔醫院獲2500萬新元的政府撥款,對糖尿病腎衰竭進行研究。
還有新加坡國立大學食品科學家,研發適宜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面包。
爲了方便國人檢測自己是不是患糖尿病的高風險群,政府在保健資訊網(HealthHub)網站上推出糖尿病風險評估問卷,根據家族史、年齡、以身高和體重計算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運動量和餐飲選擇等,評估患糖尿病的風險。
衛生部長顔金勇(左)和教育部長黃志明
哈佛醫學院和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在荷蘭鹿特丹研究發現,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組織中的氧水平降低10%至50%。
依據這個原理,新加坡著名的水處理企業凱發(Hyflux)集團研發的Elo Water(中文名耶露),不僅氧含量高,而且因爲工藝特殊,氧能夠非常穩定地溶解在水中。
凱發也已承諾投資250萬新元于相關的臨床試驗。其中一項就是與樟宜綜合醫院合作的臨床試驗,探索高氧量的耶露飲用水是否有助于控制糖尿病,以及耶露水是否能治療糖尿病足潰瘍。
- 減糖
新加坡衛生部帶頭和企業簽署減糖的行業承諾。
新加坡市場上最常見的汽水品牌,可口可樂、百事,F&N Foods、Malaysia Dairy Industries、雀巢、Pokka和楊協成,這七大公司同意在2020年以前,不在新加坡銷售含糖量超過12%的飲料。
推廣糙米,爲了鼓勵人們多食用對預防糖尿病有顯著效的糙米,新加坡兩大連銷超市,Fairprice和昇松,競相將自家賣的糙米降價!
爲了鼓勵患糖尿病高風險者更積極接受體檢,符合資格的國人只要付5元就可以接受體檢。
新加坡本地主流電視節目,采訪三位糖尿病患,介紹他們的抗糖故事和心路曆程。
其中一位是歐亞裔的編舞工作者Gerard Sebastian Raj,他因爲糖尿病腳趾出現潰瘍,且醫生已經提出需要進行截肢。
他以前一天會喝上7杯泡泡茶,平均每兩個小時就要喝一杯!
雖然三年前已患有糖尿病,但他今年初才開始治療,卻因爲飲食不定時,經常忘了吃藥。
直到被醫生告知需要截肢,他才終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爲了自己熱愛的舞蹈事業,他決定加倍嚴己自律,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同時他也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其他的治療方法。
新加坡的各界科研,哪怕尚在臨床階段的一些方法,居然在他身上見效。
前面提到的Elo(耶露),不僅可供飲用。
還可以用來做水浴治療。Gerard通過Elo(耶露)水療也有效地幫助了他的潰瘍,傷口也已經合上。
這位舞者從飲食到生活習慣,都是一個典型的新加坡糖尿病患者的故事。所幸發現較早,在出現不可逆轉的腎衰竭之前,借用新加坡抗擊糖尿病的些成果,扳回一局。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
希望日益富足的你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富貴病”,身體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