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均爲分論壇現場。
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媒體該如何有的放矢,抓住重點?
建設“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城市未來”,是否有案可循,有經驗可借鑒?
融合發展道路上,“互聯網+”能提供何種支持,又會引發怎樣的變革與創新?
5月29日,來自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的165家海外華文媒體負責人、知名僑領和專家學者逾300人齊聚一堂,參加第三屆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在分別以融合發展、城市創新發展和“互聯網+”爲主題的三個分論壇上,代表們在思想碰撞中,尋求共識,探索未來發展之路。
融合發展論壇——
新時代傳播關鍵詞是“有效”
在融合發展分論壇上,與會代表集思廣益,碰撞出思維火花。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楚新認爲,傳播中國新時代,凝聚華媒正能量,需要掌握國際傳播和對外宣傳的“道”與“術”,即明確媒體的責任與使命,在融合發展大背景下,不斷創新傳播的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等。
他認爲,更好地發揮海外華文新媒體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需要充分整合資源優勢。具體而言,首先,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實現媒體、平台和內容的互融互通,提高媒介産品的傳播力;其次,在內容和形式方面,要真正做到“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再次,在方法手段方面,要順應新媒體智能化和視頻化趨勢,利用新媒體技術,多樣化呈現傳播內容;最後,要注意把握傳播的尺度,要做到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身在海外一線的資深華媒人感觸尤深。《歐洲時報》社長張曉貝認爲,新時代的傳播重點要放在“好”字上、“新”字上,關鍵詞是“有效”。他分享了六點體會:站穩立場,准確理解和把握新時代的特點,解決好重點講什麽的問題;創新媒體話語體系,解決怎麽講的問題;有的放矢,精准傳播;實現本土化發展戰略;本土化表達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找准目標受衆的興趣點;在融入本土傳播體系、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正確的辦報原則和新聞理念,注意把握傳播方向。
非洲環球廣域傳媒集團總裁南庚戌結合多年傳媒工作經驗,提出了“媒體+”的概念。“我們認爲,‘媒體+’將成爲媒體融合背景下海外傳媒公司發展的關鍵詞。”
何爲“媒體+”?簡單說,就是基于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以媒體爲核心展開跨領域結合,實現“1+1>2”的效果。“媒體+活動”、“媒體+平台”、“媒體+渠道”、“媒體+服務”……目前,南庚戌所在的傳媒集團,已成爲促進中非民間友好交流的“民間使者”。
分論壇上,來自國內媒體的聲音和思想帶給海外華媒不少啓發。
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負責人張遠晴介紹了在新時代做好黨媒時政新媒體的經驗。在他看來,雖然很多人說新媒體時代是“技術爲王”的時代,但事實上,優質內容仍是一個非常稀缺的資源。“內容是元氣,平台是我們可以使的十八般兵器,資源是獨門絕技。”
杭州日報集團副總編輯、都市快報社社長莫士安以“最美媽媽”、“最美司機”、“最美快遞小哥”等一系列“最美”報道,講述了傳統媒體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擴大受衆面,提升傳播速度,將“杭州故事”、“中國故事”講得更爲生動、更入人心。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英文客戶端負責人王恬就加強人民日報新媒體與海外華文媒體合作提出設想。比如,雙方建立內容交流機制,發揮各自優勢,探索共同策劃、新聞內容互換、新聞産品共同生産。這讓在場的衆多海外華文媒體負責人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抛出“橄榄枝”。
城市創新發展論壇——
杭州是把全中國帶上雲的城市
當“互聯網+創新”成爲潮流,中國城市應該走出一條什麽樣的路?在延續曆史傳承文化同時,如何用創新和高科技打造現代化智能城市?在城市創新發展分論壇上,代表們就近年來杭州探索實踐進行討論。
“杭州不僅是一個曆史文化之城,同時也是一個創新的活力之城,一靜一動,可快可慢。快與慢兩個完全不同的特質,如何能夠融合到同樣一個城市中呢?”在城市創新發展分論壇上,螞蟻金服國際市場高級專家項臻指出,要讓一座城市變得悠閑,除了其自身的美景宜人之外,背後還有政府服務的高效和科技平台的支撐。
他說:“科技發展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不斷突破和創新,引領人類得文明向前。另外一個方向,是把領先的科技做得更加成熟,成本更低,更加普惠,讓它服務于千千萬萬普通人,從而改變每個普通人的生活。我們認爲第二種方式的一個起源地就是杭州。它在改變著杭州,也在改變著中國。”
杭州如何吸引人才?杭州市委組織副部長、市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陳鍵舉了一個例子:“在杭州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有500多名,其中有138名是杭州自主申報的。更有意思的是,這138名國千專家將近90%在企業,充分說明了海歸人才在杭州的創新創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杭州如何做到這一點?陳鍵認爲,人才發展的生態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我們認爲人才發展的生態,包括政治引領、政策扶持、政府服務、産業基礎、主體活力、社會土壤、自然環境等等,所有和人才發展相關的一切要素的系統集成和優化配置。這裏我特別想說的是,杭州的政府服務,是‘店小二’式的服務,真正做到認真負責,細致入微。”
人才引入爲杭州帶來了更多的新興産業和創新模式,杭州市經信委副主任楊曉勇對此有一句精辟的總結——“杭州是把全中國帶上雲的城市”。他在論壇上指出:“2014年7月15日,我們推出的‘一號工程’,主旨是兩句話:發展信息經濟,推動智慧應用。我們第一次把雲計算作爲基礎設施寫進這個文件。”
一號工程,促進高質量發展。杭州市通過智能制造融合發展之後,有兩個顯而易見的重要成就,一是阿裏雲的ET工業大腦,另一個則是形成了中控的、針對工廠的操作系統——supOS。
互聯網+論壇——
以智能技術驅動的新媒體時代
“互聯網+”的價值,也體現在媒體融合上。在“互聯網+”分論壇上,與會嘉賓熱烈討論了媒體領域的融合發展與技術創新。
“現在是以智能技術驅動的新媒體時代。現在,內容生産者、內容分發者包括內容消費者,通過社交平台的分享界限越來越模糊,逐漸融爲了一體。”德國開元集團總裁周鴻圖,對新媒體和融合發展頗有經驗,他介紹了海外華文新媒體如何面臨技術挑戰的一些思考。
周鴻圖認爲,海外媒體應發揮在海外的現場優勢,利用先進技術做好海外華人的需求定位,精准定位、精准推送。同時注重媒體采編人員和技術開發人員的協同,注重社交分享和用戶交互,因爲通過分享産生的二次創作、評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內容。
作爲國內媒體融合發展的排頭兵,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屢出精品,旗下有46個融媒體工作室。論壇上,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川介紹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的發展規劃和運行機制,吸引了衆多海外華文媒體負責人的關注。
“舉個例子,在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上,去年我們中央廚房共推出29個適合碎片化閱讀和互動的文配圖作品,在社交媒體渠道傳播;同時引導用戶回到網站和客戶端以及報紙看我們的深度解讀。”陳川以實際案例闡述了中央廚房運行機制下的新聞生産流程,與會嘉賓一致認同這一模式。來自美國的美華傳媒集團董事長周緒庚多次起身,用手機拍下相關資料,以便帶回去研究。
除了中央廚房、總編調度中心等機制創新,就傳統媒體如何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這個問題,中國科學院科技産業化網絡聯盟副秘書長梁立赫分享了觀點。他認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爲媒體內容制作和消費帶來不小挑戰,這些挑戰倒逼媒體改變,催生出應用前景。梁立赫建議,更多應用新技術,同時注意內容的監管和數據的安全性。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