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12月25日)當日,迫于各種輿論的壓力,辱華歌手Lil Pump在其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則道歉視頻。
來源:Lil Pump的Instagram
(內容大意:嘿,在座的各位。我想告訴你們,我看了網上發生的事情,我是要來告訴你們:對不起,對于那條推文我感到非常抱歉,我不是有意要傷害任何人,或者做那樣的事情。我說真的,我也有亞洲的好朋友,我喜歡所有種族的人,也無意要傷害任何人,滿滿的愛。希望大家有個美好的聖誕節,傳播愛和正能量。)
在這段視頻裏,雖然看上去Lil Pump誠意十足,但是不難發現Lil Pump言辭間頗具調侃之意,並且來回走動,似乎只是抽空在路上錄制的。
同時在這種嚴肅的事情上Lil Pump滿面笑意,沒有一點認錯的態度,看上去更像是迫不得已發出的挽救視頻。
(毫無悔意的道歉,無所謂的態度)
因此當我們再回過頭來仔細思考Lil Pump的這次道歉行爲,背後的意義似乎是爲保住自己的商業市場。就和上個月的Dolce&Gabanna一樣。
不然也不會反應那麽緩慢…
言不由衷看著就不會反省的公關式道歉還是“哥烏恩gun”吧,請你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就好~
Lil Pump,一位來自邁阿密的說唱歌手,于12月16日在其Youtube平台發表了《Butterfly Doors》。視頻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大洋彼岸的關注。
來源:youtube/hits&lyrics
在視頻中,他公然嘲笑華人,甚至辱罵華人。
發個截圖讓大家感受下…
(來源:youtube/hits&lyrics)
Lil Pump的新歌歌詞明確diss了姚明“Smokin’ on dope, they call me Yao Ming cause my eye real low(他們叫我姚明因爲我眼睛很小)”,之後Lil Pump又做出了拉眼角的動作,模仿刻板印象裏亞洲人“眯眯眼”的體貌特征。
姚明算是體育界的華人之光了吧,NBA名人堂成員,是受到美國人認可的華人…兄dei,你有點跳啊。
然而,更讓人憤怒的不是模仿,而是前文中提到的“ching chong”二字。
何爲“ching chong”?
Ching chong是一個貶義詞,經常被英語使用者用來嘲弄漢語使用者、華裔和其他外貌類似華裔的東亞人種。
其原意是19世紀美國淘金熱時,嘲笑中國淘金者口音的,是美國人對于當時中國福建、廣東地區的淘金者口中“清朝”發音的一種羞辱,是一個典型的矮化華人的詞語。
美國著名編劇Rosie O’Donnell曾經在ABC一個節目中,用ching chong嘲笑中國人講話,這引起華裔和亞裔團體的極大憤慨,甚至紐約市華裔市議員劉醇逸都致信抗議。
這個詞在ABC(在美國出生的美籍華裔)、CBC(在加拿大出生的加拿大籍華裔)們之間,都是一個禁忌詞。
于是在歌曲發布的幾小時後,中國炸了。
或許有吃瓜網友會問,爲什麽這次中國反應那麽大?不過是一個非一流歌手發布的一首demo,根本沒有什麽影響力好吧。爲什麽中國神經這麽敏感?
回到今年11月的Dolce&Gabbana辱華事件。此事件發酵後不僅引起中國網友憤怒,甚至有不少韓國、日本網友紛紛表示義憤填膺。
品牌創始人在回答亞裔網友對于Dolce&Gabbana旗下系列疑似種族歧視視頻的質疑時,以輕描淡寫的態度說出辱罵中國的話語。
(來源:微博網友瓜組兔區鵝)
無可避免地引起軒然大波…
事後兩天,衆多中國明星選擇取消與Dolce&Gabbana合作,其原定于11月21日在上海舉辦的年度大秀就此泡湯。其品牌也被中國各大電商平台下架。直接經濟損失無可估量!
經過多輪公關行動,事件終于在Dolce&Gabbana派出兩位官方大佬緊急拍攝滅火道歉視頻後獲得平息。
畢竟,從其相當不誠懇的態度裏,我們無法確知他們的行爲是出于對金錢的妥協還是真心實意的認錯。
環顧整個互聯網,辱華這一行爲不僅僅發生在娛樂圈,教育圈、體育圈、政治圈、商業圈也常有發生。華人一旦踏入西方社會,不可避免地就要受到嘲弄。
(來源:搜狐新聞)
更爲吊詭的是,許多這類事件的主角,往往曾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例如黑人群體及其他少數族裔。事件中的受害者可能會變成下一起事件的迫害者。
這很符合卡普曼戲劇三角理論。一個人總會在這三個角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從受害者到拯救者再到迫害者,
這條路並不長,上一秒可以是拯救者,下一秒就迅速成爲迫害者。
一念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佛與魔都住心間,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相對于新加坡的曆史和所處的環境來說,種族歧視從來就不是一個陌生詞。這也是爲什麽國家政府不遺余力地推動“種族和諧日”這個概念發展的原因。
新加坡作爲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同時近年來又有許多其他國家的族群選擇來新加坡工作生活,複雜的種族結構從來都是政府工作一個重要處理方向。
自“民族”概念引入新加坡一百多年以來,社會經曆了各種政治變革,社會思想也發生過劇烈變化,本質主義的民族觀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受到沖擊。新加坡需要在複雜多元的種族結構下,維持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且社會和平。這不是一件易事。
上世紀60年代華人與其他族群之間的愛恨情仇相信老一輩的人應該還曆曆在目,年輕一輩或許現在只能從教科書上粗略看過。乃至對于當年與馬來亞的分分合合也不過認爲是一個個單一又不可避免的事件,體會不到李光耀先生當年的無奈。更有甚者認爲只要宗教上生活上親近對方,“辱華”所侮辱的也僅僅是中國,而與自身無關。
殊不知當遇到種族歧視者或遭受歧視的行爲時,你的身份遠沒有你表現出來的個體特征重要。以前是如此,以後也是如此。
最近,新加坡通過立法、制定政策,以及提供資源和資金等,多管齊下,保障包括少數種族等所有族群的權利和自由,並促進各族群之間的認識以加強社會凝聚力,全面消除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12月24日,新加坡還提交了54頁的首份簽約國報告給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
“辱華”中的“華”指的不僅僅是中國這個單一的國家,而更多的是與中國有著同一祖先共享相似文化的華人群體。不管我們的自身認同感如何,但我們的膚色、五官決定了在西方人眼裏,我們就是一個大的群體,不論國籍。這種特質上的差異決定了整體基調,誰也逃不脫。
畢竟國籍有邊界,而民族和文化,是沒有的。
(文/四月是你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