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身爲新加坡華僑中學(SCHS)董事會秘書,代表SCHS與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討論如何對應地鐵市區線(MRT Downtown Line)第二階段建設工程對校園的影響。
這項工程將在華中校園前,從公爵夫人道(Duchess Avenue)路口的學校大門延伸到南利大道(Namly Avenue)入口的整條路段上進行 。學校跑道和位于公爵夫人道附近的排球和籃球場也都會因施工而無法使用。
當時,LTA 提出兩個可能方案,和SCHS討論。第一個“A計劃”就是以“土地征用法”(第152章)爲依據,強制征收相關土地面積。
第二個“B計劃”就是SCHS可以考慮將相關土地面積回交給政府,然後LTA將采取必要措施,修複相關土地的路面,好讓學校在工程結束後繼續使用該塊土地。
SCHS董事會與學校管理層仔細商量後,決定接受B計劃。董事會之後也召開贊助人大會,大會也一致通過認可B計劃。
此後,SCHS與學校代表,組成了一個工作委員會,負責與LTA協調相關事宜,包括如何處理受工程影響的學校設施,如面向武吉知馬路的兩個學校大門。 另外也確保工程進行期間,各方都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學校學生、教職員及公衆訪客的安全。
地鐵工程進行了六年多。這期間,LTA對學校多方協助,物色替代設施,以取代那些受施工影響的設備。這期間,LTA也非常照顧及體諒學校的需求和考量,盡量確保學校運作及活動不會因施工而中斷。
當時學校原本計劃在靠近公爵夫人道的校園地段上建個綜合體育中心,計劃因爲工程緣故,不得不擱置。可是LTA還是在施工期間,幫助學校完成了相關的奠基工作,以便學校在地鐵工程結束後,可以繼續及迅速的落實這項計劃。
在施工期間,原來的大草場無法使用,LTA協助學校建立了一個臨時的小型田徑場地。後來地鐵工程結束後,LTA也出資,幫學校修複大草場的草坪,包括將施工期間被遷移他處的兩座學校大門還原。
我也想在此說明SCHS如何與LTA合作,成功以華中創辦人陳嘉庚先生之名,爲地鐵站命名。
當時,學校內有一條未命名的私人道路。一端是武吉知馬路上靠近公爵夫人道的大門,另一端是接近南利道的大門,中間是現已列爲國家古迹之一的華中鍾樓。
在與LTA官員多次洽談後,又在SCHS董事會、贊助人大會和學校校長首肯下,我向街道和建築名稱委員會(SBNB)提出申請,將這條道路命名爲”陳嘉庚道“(“Tan Kah Kee Drive”)。SBNB批准了這項申請後,我們隨即向LTA和 SBNB提交了將地鐵站命名爲“陳嘉庚站”的建議。
與此同時,LTA已經擬出兩個方案,即以學校附近的道路名稱爲基礎的“Watten Station”和“Duchess Station”。當時政府的一貫做法是以地鐵站周邊的道路或公共場所名稱來決定地鐵站的名稱。最後結果,還要通過LTA/SBNB設立和指定的網站,讓公衆逃票遴選;地鐵站將以投票勝出的選擇命名,過程必須透明。
▲(位于華僑中學內的陳嘉庚塑像)
幸運的是,我們校友,還有當時在籍的華中/華初學生及他們的父母,都積極支持我們的呼籲,上網投票。我很自豪地說,因爲有了華中大家庭廣大成員的支持,我們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Tan Kah Kee Station”一名以高票當選, 成爲這坐落在華中校區內的地鐵站的名稱。
作者:李德龍 (新加坡華僑中學董事長),原標題爲《陳嘉庚地鐵站的命名》,收錄于《百年華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