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婦女節過半的時候,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當晚的一場電影《動物烏托邦》(Zootopia)。兩天裏,已經被無數好評如潮的文章勾引得垂涎三尺了。況且,拍給成年人看的動畫片本來就是我的最愛,這及時到來的禮物讓我這個婦女樂開了懷。
好萊塢的動畫大片在視覺效果上絕對不會讓觀衆失望的。這部以動物爲主角的大片,把動物們各有特色的皮毛質感拍得無比細膩,引得人好想去摸一摸;而難度較大的動物表情也設計得十分到位,最喜歡投機分子狐狸先生在不同情節中面對單純執著的兔子警察時的豐富面部表情,時而高冷、時而屌絲、時而傲嬌、時而溫情,是個十分立體豐滿的角色,其魅力遠超主角。而擔當重要搞笑橋段的交通局公務員——名爲“閃電”的三趾樹懶,讓觀衆捧腹不已,一定會留名青史的。
關于此片的政治隱喻、社會諷刺、幽默橋段、情節漏洞,已經有太多文章分析了。我今天還是想從我們道家思想的角度來說一說這部片子。
這個表面看來似乎是勵志故事的動畫片,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所有矛盾,其實集中在動物城裏所有動物對于“生物性原始本能”(基因或DNA)的潛意識中。根據故事背景,經過長期的進化,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早已經褪去了原始本能,進化成文明的物種,可以和睦相處了。但是潛意識裏,食草動物對于食肉動物“嗜肉”的原始本性仍然殘存于潛意識裏,成爲“偏見”或者“歧視”,在關鍵的時候,這種偏見和歧視就成爲被政客和壞人所利用的把柄。(以下分析包含深度劇透)
劇中,腹黑的綿羊副市長一直以任勞任怨的獅子市長的副手的面目示人,溫順勤懇,因爲她代表了身後數量巨大的食草類動物的選票而被獅子市長利用。但是綿羊副市長其實心懷野心,不滿于獅子市長的霸道和壓迫,想要取而代之,于是利用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之間的那一點點潛藏的“偏見”和“歧視”,制造了食肉動物失蹤案。
實際上,是她的同夥秘密給這些動物注射了某種精神類藥物,導致他們精神狂亂,獸性大發,極具攻擊性。其目的是在食草動物中制造恐慌,以及對食肉動物的敵意。這樣,掌握大多數選票的食草類動物會把矛頭指向食肉類獅子市長,從而綿羊副市長極有可能替代獅子的地位,而食草動物的整體政治地位也會淩駕于食肉動物之上。如果綿羊的陰謀得逞,整個動物烏托邦很可能産生分裂,原本和諧的社會也會充滿沖突和仇視。
首先,作爲本劇的核心矛盾,“生物性原始本能”是否真的存在?它是存在于動物的DNA中還是人爲的成見?
從劇本來看,創作人員對食肉動物的“生物原始本能”是否定的。盡管它能夠被某種藥物引發,但是對于已經進化到文明社會的動物們來說,這已經不能被當作某個族群的普遍特性來看待。如果因爲偶然的特例或者個別病人,而歧視整個族群,那肯定是因爲歧視、壓迫或者政治陰謀。
劇中這一點影射的是人的動物性(原始野蠻)與文明性(理性高尚)之間的關系。人的原始動物性是否存在于基因中,本身就是一個無法證明的命題。且不說進化論本身存有諸多疑問,就算人是從動物性進化而來,作爲已經文明開化了很久的人類,動物性早已不應該成爲犯罪、犯錯的藉口。人性的確是不完美的,自私、貪婪、傲慢、凶殘……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人也完全有自覺意識和能力去戰勝這些缺點,包括所謂的動物性。
歸根結底,政客們拿“生物原始本能”做文章,是利用了普通人無意識中“偏見”和“歧視”,也就是莊子所講的“成心”。
“成心”就是已經形成的觀點、看法。人人都有成心。“成心”原本是中性的,它是已有知識建立起的經驗的堡壘。人類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塑造“成心”的過程。“成心”是我們繼續向外學習和探索的基礎,也會變成巨大的障礙阻止我們接受新事物。凡事皆有兩面性。需要避免和克服的自然是後者,即成見、偏見、歧視和經驗主義。
動物世界的成員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見”,就像人類也往往意識不到經驗所帶來的“成心”。意識到知識和經驗擁有的強大力量,很容易;但是明白知識、經驗的本身的局限和壁壘,卻很不易。
“成心”可以當作自我開脫的借口,也可以成爲攻擊他人的手段。比如進化論學說,讓我們深信自己是由動物進化來的。這學說在科學探索上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但這是否就是唯一真理?仍是值得懷疑的。不過這個“成見”,讓人們對自己所犯下的低級、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爲,找到了充分的借口,即“DNA裏的原始動物性”。
這個貌似合理的解釋,其實和動物烏托邦裏的“生物原始本能”一樣,是經不住推敲的。作爲文明時代的人,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能力來控制自己的劣根性的;說無法控制自己的,不是生理殘缺,就是爲自己的錯誤狡辯。
如果說強調自己的原始動物性是爲尋求被原諒的借口,那麽強調他人的原始動物性、低級性,其實就是在有意識地利用“成見”制造歧視和不公。比如膚色差異、文化差異、城鄉差異,都暗示著某一方更低級,更原始。
其次,該如何面對物種的差異性?
政治人物玩弄手段,強調物種之間的差異性和排他性,其目的不過是爲了大衆手中的那張選票。
而普通人對異族的警惕、排斥,更多地來自于“我”與“他”、“此”與“彼”的強烈的對立意識。這種意識一旦涉及雙方利益沖突,或者被刻意挑撥,矛盾、分裂、爭鬥將在所難免。
這正是莊子提出“齊物論”的原因。齊物並非抹殺差異,而是在承認差異下提倡平等,看透差異之下的無差別的人情人性。
動物烏托邦表面看來已經實現了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各個物種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照顧。比如城市的一切設計都富有“人性化”:火車設計了不同大小的門供不同身材的動物出入;身材微小齧齒類小動物,容易被巨型動物踩踏到,于是有了自己獨立而安全的小城市;長頸鹿有符合它們身高的專門的買飲料櫃台;城市給河馬專設了專用水道供他們通行,諸如此類。
但之所以說是“表面上看來”,因此這一切還都只是基于對表面差異的尊重,比如身高、體型、膚色、外貌等等,實現起來並不難。但是對內在性格、情感、能力和思維差異的尊重和平等,卻是非常困難的,這一點即使在天堂一般的動物烏托邦裏也難以實現。
兔子弱小膽怯,狐狸狡猾奸詐,綿羊懦弱無主見。這些具有道德判斷、價值判斷色彩的標簽,在動物烏托邦裏亦無可避免,是族群的集體潛意識,就像兔子們從小便被灌輸對狐狸的偏見。而這正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
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看到兔子感官靈敏、身手敏捷、充滿正義感;狐狸聰明機智、人脈廣泛;綿羊作爲壞人的設定,完全推翻了懦弱無主見的標簽,成爲腹黑無比的政治家,而且作爲領頭羊手握權威(選票),狡猾而強勢。
正是物種的差異性造就了各自的特長和缺陷。如果對于物種各自的能力、性格、情感、思維給予充分的尊重,他們之間的差異便可以彼此互補,比如兔子警官和狐狸先生,在各種陰差陽錯、愛恨糾纏中,個性、能力、情感充分互補,最終成爲一對兒羨煞人的CP和工作搭檔。而獅子市長和綿羊副市長則是反面教材。獅子對綿羊壓迫、利用,毫無尊重可言;綿羊惡從膽邊生,謀劃了邪惡的伎倆試圖報複獅子和獅子所代表的食肉動物,幾乎將美好的烏托邦毀于族群恐怖主義。
真正的理想國是什麽?一定是人人都覺得吃草很正常、吃肉很正常、不吃不喝只睡覺也很正常;人人都認爲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照顧他人就是照顧自己;水牛因爲身強力壯可以當警察,兔子憑借身手敏捷、聽力敏銳也可以當警察,而狐狸則靠機靈狡黠、心思缜密同樣可以成爲警察。也即“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第三,盲目的大多數
最後,想說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民主。
動物烏托邦是個民主國家,人民、官員、警察相互制約,社會得到良好的控制和運行。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動物烏托邦的繁榮來自于民主,差一點兒發生的社會動蕩也是緣于民主——被操控的一人一票選舉制度。
每人手中的選票沒有差異,但是其含金量確是有差異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手中一票的價值,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作出正確的選擇。因此,操控選票才成爲民主制度最大的缺陷。
盲目的大多數是民主的痼疾之一。劇中的反面角色之所以選擇綿羊,除了反差效果,也是導演看中了羊的隨衆的特性,只要控制了領頭羊,就等于控制了整個羊群——一個龐大的票倉。
此外,族群矛盾也是易于被政客喜歡操控的議題。只要挑起種族矛盾,數量龐大的族群同聲一氣,便能在政治上取得巨大的勝利。
再次,利用受害者理所當然的政治正確性,把自己刻劃爲受害人,就像遭遇食肉動物威脅的食草動物們一樣,便能夠利用表面的“弱勢”取得權利。
當然,這片子是美國人的拍的,自然對美國政治形態的利弊認識得相當深刻。美國人這種自我反思和批判的精神非常值得肯定。
總而言之,《動物烏托邦》裏可愛的動物形象是給孩子們看的,諷刺和隱喻卻是給成人看的。之所以把它跟道家思想聯系起來,主要是我對老莊思想比較熟悉;其次,是我認爲在社會學領域,深刻地思想總是相通的。最後,我堅信,成人動畫片在電影界前景廣闊、大有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