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從來沒有一個畫展能聚集這麽多名家的珍藏。
6月15日,畫展一共持續三個星期,到7月5日才結束。絕對是藝術愛好者的佳音。
出生于廣東揭陽的陳文希(1906-1992年)是“南洋畫派”的開山鼻祖之一, 想必大家對陳大師很熟悉。
他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美專,後轉校至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受教于潘天壽等名師。1928年與陳宗瑞等畫友合力創辦春陽繪畫社,並在汕頭、廣州、香港、上海等城市舉行個展。1937年,參與在南京舉行的中國第二屆全國美展,受到徐悲鴻賞識,同年,被英國畫室雜志列入當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
1948年,陳文希遠道下南洋,先後任教于新加坡華僑中學(下文統一簡稱“華中”)、南洋美術專科學校(下文統一簡稱“南洋美專“)。陳文希立足傳統中國書畫之根,吸收西洋繪畫之精髓,成爲融會貫通的藝術大師,被國際藝術界譽爲“東方畢加索”。他中西結合的畫風,奠定了他在國際藝壇上的地位,同時也是現代中國畫大師中的標杆。
1952年,在華中校長鄭安侖的鼓勵支持下,華中四位美術老師陳文希、劉抗、鍾泗濱、陳宗瑞,結伴到印尼峇厘島旅遊寫生創作。次年,四人在新加坡聯合舉辦轟動一時的“峇厘之旅作品展”,此後一種展現南洋地區社會風貌的藝術語言逐步形成——“南洋畫派”,奠定了他們“四大先驅畫家”的地位。
陳文希最爲人所稱道的是他的猿猴畫作,堪稱一絕。
“南洋畫派”的代表人物還有陳宗瑞、鍾泗濱、劉抗。
陳宗瑞(1910-1984年)是陳文希半個老鄉,也是潮汕人,出生于廣東汕頭的一個商賈之家。1931年于上海美專畢業後,他南下新加坡定居,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先後執教于端蒙、中正、華中、南洋美專、新加坡師資訓練學院,爲新加坡、馬來西亞培養不少藝術人才。
劉抗(1911-2004)也是“南洋畫派”先驅作家之一。他出生于福建省永春縣,1917至1926年在馬來亞麻坡居住,1926年返回中國,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求學,是世界藝術大師劉海粟的得意門生。1928至1933年留學法國巴黎研習美術。1933年返回上海。1937年移居馬來亞,同年娶陳人浩之妹爲妻。1942年定居新加坡。1950年代,劉抗曾在華中教美術。
劉抗有個兒子十分有名,就是人稱“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的劉太格。
劉太格是新加坡“花園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實踐者。曾任建屋發展局(HDB)局長、市區重建局(URA)局長與總規劃師。他先後參與中國30多個城市的規劃設計,爲中國帶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風格。他曾經把中國城市和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比喻爲西餐和炒飯。
他說:“中國城市規劃像是西餐式做法。一堆馬鈴薯、一堆菜,一堆肉,提倡的是功能分區。我的做法是炒飯,馬鈴薯、菜和肉都切小,我把新加坡炒成一碟飯,一個綜合性功能的環境。”
鍾泗濱1917年出生于福建廈門,1933年至1935年進修于廈門美術專科學校,1936年轉學到上海新華美術專科學校,主修西洋繪畫。1947年至1961年,他在南洋美專執教,期間于1948年也在華中兼職美術老師。
▲華中子弟對鍾泗濱的這幅《華中鍾樓》應該很熟悉
當時著名的電影大亨陸運濤對鍾泗濱的作品青睐有佳,在其資助下,鍾泗濱于1961年開始全職作畫。鍾泗濱展出的作品,署名“鍾泗濱”的有些是他1952年前的作品,而之後的作品就是大多署名沒有“氵”部首的“鍾四賓”。
鍾泗濱的作品從寫實派轉變爲現代派,爲新加坡畫壇公認爲東南亞一帶的新潮畫家。
值得一提的是,鍾泗濱的作品《曬鹹魚》連同陳文希的猿猴作品,印在新加坡“人像“系列50元鈔票背後。
上面說的是南洋畫派的“四大天王”。夠牛了吧?
然而,沒有最牛,只有更牛。
接下來,隆重出場的是…… 林學大。
林學大(1893-1963年)生于福建廈門,1915年畢業于省立福州高級師範學校藝術教育系。1923年9月1日,他和畫家黃燧弼和黃庚堂三人共同創辦了廈門美術學校,林學大任訓育主任。1930年代初,校名改爲“廈門美術專科學校”(簡稱“廈門美專”)。
1936年,應華中之聘,林學大離開廈門南來新加坡,在華中教導數學和美術。1938年創辦南洋美術專科學校(即今天之南洋藝術學院NAFA),獲推選爲首任校長,兼任藝術教育系主任並教導水彩、油畫。
▲鼎鼎大名南洋藝術學院(NAFA)前身即是南洋美術專科學校(南洋美專)。圖源:NAFA官網。
南洋美專成爲東南亞地區培育美術人才的重要搖籃,林學大功不可沒。創校之初,收納學生14名。面臨學校種種的問題,林學大堅毅面對,毫不退縮。1940年第一批畢業生終于誕生。之後,雖然南洋美專逐漸步上軌道,但在財務上總是入不敷出,林學大每周數天還去南洋女中和華中兼課,將所得薪俸津貼貼補南洋美專開支。
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林學大說服了好幾位才華橫溢的畫家到南洋美專任教,當中包括鍾泗濱(1947年)、陳文希(1950年)、陳宗瑞(1951年)、張荔英(1954年),他們後來各自對南洋美專的學生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他如李大白、施香沱等畫壇名家先後加入擔任導師,促使南洋美專發展日益壯大。
林學大享有“南洋美術之父”和“南洋美專之父”的美譽。南洋美專于1990年改名爲“南洋藝術學院”。如今,在南洋藝術學院林學大展覽館門口,伫立著林學大的全身銅像,以資紀念和表揚他對藝壇的傑出貢獻。
可以說,如果沒有林學大創辦南洋美專,就沒有現在的新加坡美術。
聰明的讀者現在看出林學大與南洋畫派“四大天王”的一個共同點了吧?
對。他們都跟百年名校華中有關系。
今年適逢新加坡開埠200年,又值華中創校100年。
華中董事部本次把林學大、陳文希、鍾泗濱、陳宗瑞、劉抗等華中老師及華中校友的珍品作一次概括性的展出,推出“華中世紀名家珍藏展”。參展的是31位華中美術老師及校友的100幅傑作,其中不乏鮮爲人見、來之不易的存世孤品。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這些珍品絕大多數爲私人珍藏或機構珍藏,並非畫廊所收藏。換言之,並非市場上所能見。
在微觀上,在這次畫展上可欣賞各個名家畫作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點;在宏觀上,則可一覽新加坡畫壇乃至社會的發展曆程,溫故而知新。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畫展,自有它獨特的意義。
華中董事部副董事長、前官委議員莊紹平是本次畫展籌委會主席、策展人,也是新加坡本地著名收藏家。其父莊右銘是新加坡一代儒商、教育家、書法家。新加坡中正中學校歌歌詞乃出于其手。
新加坡眼董事經理許振義博士是華中校友,也是本次畫展籌委會委員之一。
爲保護這批文化瑰寶,華中董事部動用了三家專業修複公司,將這些多年被忽略的藝術品修複至最佳狀態,並得以長久妥善地保存。其中有兩幅大油畫,即盧衡《鍾樓側景》與鍾泗濱的《鍾樓》,修繕經曆四個月左右,過程複雜,工藝繁難。
華中向來注重“德智體群美”五育。當年華中聘用多位自中國南下的專業美術老師,提升了校園的美育素質。華中早年的四位美術老師——林學大、陳文希、劉抗、鍾泗濱、陳宗瑞——桃李滿天下,在各自的領域裏對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一代畫家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華中四位文化獎得主——何和應、林友權、陳瑞獻、吳珉權。
本次展出的作品來自: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畫作,本次參展的作品還包括:
▲吳得先書法
▲張瘦石書法
▲盧衡《八哥懸枝》
▲林子平書法《雲海》
▲徐祖燊書法
▲林友權《嶺山飄雪》
▲何和應《激情》
▲吳珉權《荷花精神》
▲方良《觀棋不語》
▲麥毓權《種子的力量》
本次畫展還會推出同名畫冊《華中世紀名家珍藏》。
“華中世紀名家珍藏展”于6月15日2 30pm在華中文化中心藝術展覽館開幕。展覽爲期三周,7月5日結束。每天開放時間:11am-6 30pm,入場免費。
同時,畫展還會有幾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