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醫院醫生微博稱李光耀臨終竟與平民享受同等醫療條件引熱議
李光耀去世後,中央醫院醫生,微博網友 @陳淨在新加坡 發布微博稱:“李光耀在我們醫院去世了,對一些事情還是頗有感觸的。他們一家人都是在這所醫院看病,可見對醫院的信任。然而最爲新加坡的國父,其實並沒有太多特權,在ICU他旁邊床位的就是欠債累累的我的病人。給他看病的大夫都是輪轉的。想起當年我在協和,吳階平住院,醫院特意派兩高年資大夫日夜守候,這才是特權。”
這條微博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網友上萬次討論。有網友說“李光耀的病房普通小醫生都幾乎不能進,甚至連看都看不到。每天都是部門各大主任輪流來看,本來普通mo能做的全是主治醫生做。查房有時候也會因爲主治醫生要去照顧他而短暫中斷”,也有網友說:“批評特權有很多例子可以舉,但偏偏選了打自己臉的吳階平教授,人家是協和醫院的泰鬥人物,就算他不要求特權,人家滿世界的醫生徒弟也會自願來做輪換”。陳淨不得不再發送一條微博澄清:“ICU都是隔開的單間,他和我的病人享受到的條件是一樣的。還有負責的主任當然是固定的,但是看護他的住院醫一直在輪轉,沒有因爲他而培訓計劃受到影響。這真的非常難得”。
(李光耀在中央醫院治療,收到民衆大量的鮮花卡片慰問)
其實重症監護病房(ICU)作爲加護病房來說有很多特殊的生命支持設施,作爲公立醫院是不可能專門建一間VIP ICU的。這與特權無關。筆者認識的另一位醫療工作者也說,“這位小醫生不妨試試能不能在醫院系統裏看到老李先生的醫療檔案,那時候就知道什麽叫做VIP了”。
揭秘新加坡中央醫院
那麽,這家爲李光耀先生治病的醫院究竟是一間什麽樣的醫院呢?爲什麽李光耀先生要選擇這家公立醫院?特此請教了在新加坡醫院工作的微博網友@兔貓-開天辟地。她的答案是這樣的:
“隨著李光耀先生的逝世,一個時代的離去,但同時將‘新加坡中央醫院’這個名字又一次帶入公衆的視線。加上前總理吳作棟和現任總理李顯龍都選擇在這家醫院做的前列腺癌手術,對于非新加坡人來說,未免會感到好奇,作爲一家公立醫院,新加坡中央醫院爲什麽可以吸引到國父和兩任總理來就診,而不是去服務更好的私立醫院呢?
新加坡中央醫院是新加坡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公立醫院,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21年,當時院址還在新加坡河邊,在數次易址後,于1882年最終搬到了現在所在的歐南園一帶,最靠近的地鐵站是東西線和東北線交彙的歐南園站(Outram Park MRT, EW16/NE3/TE17)。
1926年3月29日,Bowyer,Stanley和Norris三棟大樓的開放,開啓了新加坡中央醫院的新篇章。現今,只有具有重大曆史意義和建築價值的Bowyer大樓尚存,並且已經成爲了國家遺迹。最初的Bowyer大樓爲新古典主義風格,帶有門廊和鍾樓,由建築師Major P. H Keys設計。現如今,Bowyer大樓已經成爲了中央醫院博物館,博物館以曆史專題的形式呈現了中央醫院190多年的曆史。參觀者可以通過各種互動展品,了解新加坡醫療服務角色的轉變,相關曆史,醫學突破等信息。
1981年,新加坡中央醫院重建,變成了大家現在看到的由8棟大樓組成的結構,包含了病房,急診室,實驗室和支持服務等各項服務,8棟大樓相互連接在一起,可以讓訪客和病人不需要步出大樓就能夠來往于8棟大樓。
1989年4月1日,中央醫院成爲了一間重組醫院(restructured hospital),也就是說以私人公司的方式運營,但又由政府完全擁有的非營利性公立醫院。這是新加坡政府的一項措施,目的是爲了讓公立醫院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適應當今醫療保健系統的變化,以更高的服務水平滿足病人的要求。
每年中央醫院接收的病人數量達到了100萬人次以上,目前已經擁有1700多張床位,超過1萬名員工。中央醫院擁有二十九個醫療專科,也是國家醫療、教育和科學研究中心,醫院致力于醫療技術創新和突破,已獲得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的鑒定及認可。在它的衆多專科中,整形與燒傷外科、腎內科、核醫學科與PET中心以及病理科和血液科等衆多專科以及已成爲國內專科推薦中心,醫院以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最好的醫療專家爲國內患者提供世界一流的醫療服務,超過60%的醫療資源被用來服務于本地病患。
彌留期間,許多新聞工作者已經開始集結在中央醫院門口)
看了以上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新加坡的高層政治人物爲什麽會紛紛選擇中央醫院作爲交托性命的場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過擁有衆多專科的中央醫院,也是同其他醫院一樣,采取預約制哦,倘若沒有提前預約,一般上是很難直接見到心儀的專科醫生的。”
如果需要更多咨詢新加坡醫療方面的問題,可以加微信xinjiapoyan18詢問。
(本文由作者Markus和兔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