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大家對榴梿真的是愛愛愛不停!近幾個月,馬來西亞榴梿要大量出口中國的消息,竟然引起了新加坡持續的恐慌,占據各大媒體熱搜!
大家焦急地奔走相告,天呐,要供不應求了!明年榴梿漲價了可咋辦??畢竟,它可是新加坡人最愛的水果之一。
在本地,有一種攤位叫做榴梿攤。
選榴梿、開榴梿、裝榴梿……榴梿攤攤主一氣呵成,分出不同價位供客人挑選。
每年到了榴梿季,新加坡人民爲了吃上貓山王,可以在榴梿攤排隊排成這樣!
你以爲淩晨,排隊吃榴梿的人就會少一些嗎?錯!夜晚的攤位人流量更加誇張。
根據馬來西亞的《詩華日報》報道,今年,新加坡人僅半年就吃掉了600萬個榴梿!
新加坡農糧局發言人也回應,去年一整年,新加坡進口1萬4300噸榴梿,今年上半年進口8900噸榴梿。數據也是很驚人了。
別說生活中大家愛吃,連鬼月祭祖,大家都不忘記榴梿。6新幣的紙質貓山王,變成了鬼月的超級搶手貨,祭祖必備良品。
圖片來自星洲網
因爲銷量太好,還一度成爲本地新聞。
對榴梿的熱情,不止坊間有,這還演變成爲新加坡的一種外交。
作爲最高國禮,迎接外賓時,新加坡的領導人經常會請貴客吃最好的榴梿!
新加坡的地標之一,濱海灣藝術中心的設計原型是蜻蜓複眼,但大家都親切地稱它爲“大榴梿”。emmm…..可能在新加坡人眼中,藝術升華靈魂的感覺和吃榴梿的享受是相通的吧。 對比一下本尊,相當高度還原了。濱海灣藝術中心因此還被國民評選爲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藝術殿堂,可見“愛得深沉”。
這份熱愛也延展到了新加坡的科研界!
面對一小撮人不接受榴梿氣味的行爲,新加坡一群科學家竟然開展了“榴梿氣味研究”的科研項目。
他們是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與杜克-國大醫學研究院的一組癌症專家和研究員,有個共同點,都愛吃榴梿。
幾位匿名的榴梿愛好者則豪擲了50萬新幣,作爲科研資金。
還別說,真給他們研究出了成果,並發表在了著名的國際期刊《自然·遺傳學》!要知道這個期刊屬于最頂尖的科學殿堂級別的《自然》系列學術期刊啊!
研究科學地解釋了,人家榴蓮“臭”主要源自一組合成硫磺化合物的基因。一般植物的通常只有一份基因,而榴蓮有多達4份,所以氣味才特別“濃郁”。
他們還順帶研究出了榴梿的先祖是用來生産巧克力原材料的可可植物。而它的表親,是不少人都熟悉的棉花。
爲了讓更多的人接受榴梿,新加坡的科學家們居然要通過人工幹預,改良榴梿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所有人都可以吃到“無臭”榴梿了。
不過,新加坡的吃貨們表示:不臭的榴梿不是好榴梿:)看來大家都是真愛了。
生活在這樣熱愛榴梿的國家,小夥伴們是開心還是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