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在于他多有錢,他擁有多少,權利有多大,名譽有多高。而是在于他爲社會做了多少事,幫助了多少人,改變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爲他而得到幸福。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下是無常;當下是慈悲、大愛、感恩、付出、貢獻、寬容、承擔與原諒,給人方便、希望與未來。無怨無悔的付出與貢獻,珍惜生命。光明正大的發揮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來面對這個無常的人生,感恩生命的賜予與存在。
—-沒有慈悲,無法感恩;沒有感恩,無法付出;沒有付出,無法承擔;沒有承擔,無法大愛。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衆樂樂不如天下樂。知足常樂,知足自己,常樂大家。
—-用平常心面對生命,用寬容心面對埋怨,用慈悲心面對人生,用感恩心面對生活,用大愛心面對世界,用同理心面對未來。
—-生命是無常,往往是一瞬間、一刹那,由不得人心,決對沒有永恒,無須逞強、無須執著。
—-無論怎樣的生活都是一種生活,不在乎你層次有多高、品味有多高,發揮生命的內涵意義與價值,才是真正的存在與永恒。
—-行善,必然會有善報,好報回來。相反的,行惡,也必然會有惡報回來。他希望更多的人祝福善濟醫社,讓更多的老人受益。
以上都是善濟醫社執行義務主席卓順發先生的心聲。
2016年9月25日下午,玲子傳媒特邀卓順發先生,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舉辦了一場主題爲“感恩”的新書分享會。
卓順發先生是新加坡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也是羅敏娜基金的主席。少年時因家境貧寒而辍學,進入社會後便自力更生。社會這所更大的學校不僅讓他窮過、苦過、心酸過,同時教給了他更重要的東西:承擔、感恩與付出。
他在苦難中長大,也懂得了疾苦,一顆感恩的心讓他心懷民衆。隨著他在事業上不斷獲得成就,他也迫切的希望自己真正爲社會爲民衆做些事情。他決定“從民衆中來到民衆中去”。自此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他不斷的爲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們捐款,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爲他們籌集善款,扶弱濟貧,資助對象包括貧困家庭、孩童、孤寡老人,及國家龍舟協會、籌建學校、佛堂等等,至今爲止,個人資助及籌集善款高達5千萬新元(約2.5億人民幣)。
而卓先生的行善,不單單局限在新加坡。在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泰國、日本、菲律賓、不丹等國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2008年,中國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命傷亡和財産損失。卓先生在短短的七天裏發起“溫情無國界,讓愛川流不息”赈災籌款活動,舉行大型電視慈善義演。相關活動也得到了政府、媒體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最終他們爲四川災民籌得一千萬新元的善款,用于災後重建工作。
不僅如此,卓先生還十分關注四川災區的災後重建情況,多次親身前往,先後爲災區籌建了7所“中新友誼小學”及一座橋(大邑縣中新友誼蔡場小學、綿竹中新友誼漢旺武都小學、綿陽市中新友誼警鍾街小學、什邡市中新友誼馬祖東嶽小學、雅安市名山縣中新友誼紅星小學、中新友誼三星小學、仁壽縣中新友誼糧豐初級中學、小金縣石橋梁等學校和工程)。如今,每年都有大約8000多名新生就讀于這些學校。
卓先生也十分關心災區兒童的成長。時常帶著禮物,前去探望,和孩子們、老師們進行親切交談。他的愛不但贏得了災區孩子和家長的好評,也贏得了中國政府的高度贊譽。就在前不久,卓先生榮獲了中國西部建設慈善人物及中外華人(裔)傑出貢獻人物獎和“和平大使”稱號。
說到這裏,卓先生做了自己的分享。他說:“當我第一次去當地看望孩子們的時候,當我說起我來自新加坡的時候,孩子們一臉茫然的看著我。他們說不知道新加坡是什麽,沒聽過這個名字,我的心仿佛被撞了一下。但是在這個小學建立之後。當地人都了解了新加坡,喜歡了新加坡,對新加坡這個國家充滿了喜愛,向往,和尊重。”。台下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聽衆踴躍互動
卓先生接著說道:“我爲自己做的這件事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欣慰。因爲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別人的同時,又宣揚了我們新加坡的文化。而這就是貢獻!這就是奉獻!不遺余力地爲社會,爲百姓大衆,無時無刻不在貢獻自己的力量!”
《感恩》這本書也正是卓先生多年來的心靈語錄和生活體悟,一筆筆記錄整理而成。它的出現並非要去標榜著怎樣的一個人的善心善舉,它是爲了給更多的人一分前者的人生感悟的印證與借鑒。正如蔡致禮博士所說,這是一位“知之、好之、樂之”的慈善家的感恩語錄,這本書的特點不需要像讀小說一樣從頭都到尾,不需要追它的情節。任何時刻,你都可以翻開這本書的任何一頁,選擇任何一句,隨緣閱讀,非常煩憂,非常快樂,你不要一下在從頭讀到尾,要細細品讀每一句中非常的智慧。讀了一兩句,得到啓發。
坐者(左)爲蔡志禮博士
卓順發先生每每介紹起自己時,總不會忘記提及自己是善濟醫社卓順發。而大家卻不知道,百年善濟之所以能夠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勃然生機,離不開卓順發先生的高瞻遠矚,這裏還有一段善濟醫社和卓順發先生的因緣。
2008年的時候,已擁有百年曆史的善濟醫社,因爲多種原因,已到了頻臨倒閉的邊緣。這個時候,一位善濟醫社的好友張錦泉先生找到了卓順發先生,希望他能夠加入這所寄托著幾代人心血的百年善堂。卓順發先生當時並沒有意向。直到張先生最後一次請求說,如果你再不接手,善濟就要關閉了。這句話莫名觸動了卓先生的恻隱之心。
回去之後他經過了解和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加入,同時他還要求自己不領取分毫工資。在他的帶領下,百年善濟猶如老樹發新芽一般,開始了它生命中的新的航程。
2012年的時候,善濟醫社在後港開設了第一間分社,由李顯龍總理主持開幕典禮。短短四年內,善濟醫社已經發展爲擁有十二間中醫診所、兩間康樂中心。在第十一間惹蘭加由分社的開幕典禮上,善濟醫社又一次有幸邀請到了李顯龍總理主持了開幕儀式。
目前,善濟共開設12間分社,每日看診人數約1000多人次,其中有兩間康樂中心(盛港南康樂中心和文禮康樂中心),至今也服務了上萬名居民。預計全年內科、針灸和推拿看診人數將增至34萬5000人次,費用需500多萬元。
同時,善濟醫社預計將開設三間新分社,一間在榜鵝北、一間在摩綿,另一間在甘巴士,分社總數將增至16間,估計看診人數爲50多萬人次,全年費用估計大約600多萬元;2018年分社增至20間之後,全年看診人數將達68萬人次,費用估計800多萬元。
卓順發先生大力提倡的善濟五大文化價值觀,即是:“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配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他常說:“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宏觀理念。
他常說:“善濟不是卓順發的,而是每一個人的,在善濟,我們只能盡心盡力的付出,做好自己的工作,爲了善濟以後更好的發展和壯大而貢獻自己一份力。這也是對善濟,對主席的回報。那作爲社會上一份子,當然也是要多做點善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即使沒有足夠的資金,也可以在通過做義工,參加社區活動。哪怕幫助老人過馬路,幫助鄰居,都是一種行善。因爲自己在做好事,在積德,在散發自己的‘慈場’,這樣會影響到身邊更多的人,愛心會傳播的更快更多。自然地,好報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卓順發先生大力提倡的善濟五大文化價值觀,即是:“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配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他常說:“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宏觀理念。
通過分享,卓先生妙語如珠且充滿哲理,每個人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獲。回饋社會,感恩社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新加坡因爲有像善濟這樣的慈善組織而充滿了愛,善濟因爲有像卓順發這樣的慈善家而散發出了太陽的光芒!
全場聽衆細致聆聽,“罰站”也值
卓先生爲慈善事業的付出,也得到了政府機構和民間團體肯定與表彰。以下是他所獲得的部分榮譽:
- 2004年 榮獲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獎章(PBM)
- 2009年 榮獲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
- 2010年 榮獲新加坡華源會中國新移民總會頒發“新移民之友”獎
- 2012年 榮獲新加坡國家文物局頒發“文化遺産夥伴獎”
- 2013年 榮膺蘇丹殿下賜封 Dato’ 拿督(DIMS) 勳銜
- 2013年 獲選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50位華人慈善家之一
- 2014年 榮膺蘇丹殿下賜封 Dato’ Seri 拿督斯裏(SPTM) 勳銜
- 2015年 榮獲由中華驕傲 楷模人物年度盛典頒發2015年度公益人物獎
- 2015年 榮獲新加坡天府會傑出貢獻獎
- 2015年 榮獲新加坡總統志願服務及慈善事業獎
- 2016年 受《中國政協》特刊專訪
- 2016年 榮獲第二屆《海歸中國夢》頒發的“年度華人榜樣”獎
- 2016年 榮獲中國西部建設慈善人物及中外華人(裔)傑出貢獻人物獎
- 2016年 榮獲“和平大使”稱號及“保衛和平呵護兒童愛心人士”榮譽稱號
- 2016年 受邀錄制中央電視台《影響力人物》欄目
- 2016年 榮獲新加坡人民協會頒發人協25年社區服務獎
工作團隊合影
(此次分享會由玲子傳媒主辦,國家圖書館支持,Rings TV進行全球直播,歡迎大家下載Rings TV觀看卓順發先生《感恩》分享會現場直播視頻.http://rings.tv/s/10016406/v5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