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一11日,新加坡難得一見的《新加坡首屆國際奇石精品展》,就在多美歌
先看樣東西~~哇哦,看起來油光十足肥而不膩!一塊燒得恰到好處的東坡肉,簡直讓人垂涎三尺,恨不能一口咬下去。打住!!!它並不是真的紅燒肉,而是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肉形石”。這塊自然生成的瑪瑙,本是清朝時期宮廷的一個珍玩,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一起,從開館至今從未被換過,簡直堪稱博物館的“定海神針”!據說很多人進館,就是沖著它去的,“未看肉形石,形同未到過台灣”,可見肉形石的魅力及其在遊客心中的份量。這樣渾然天成的觀賞石,奇特並且妙趣無窮,簡直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天然瑰寶。而且,因爲它的稀缺及不可複制性,顯然在觀賞的同時,也有極高的收藏和經濟價值。像這兩樣~~中國北京市政府收藏的奇石《小雞出殼》個人收藏的奇石《歲月》就都是中國賞石界的天價奇石,讓人們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歎爲觀止。石頭,在生活中極爲常見。聰明的人類不僅最初用它們避寒、狩獵、農耕、戰鬥……更發展到把各種美石,作爲圖騰象征來觀賞、勵志,愉悅身心。可見觀賞石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就見證了人類社會的産生和進化。中國作爲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始于新石器時代,發展于商周,盛于秦漢唐宋,並在唐宋年間傳入日本、朝鮮等國。近代更在東南亞、南美和歐洲也開始盛行。 《尚書》《山海經》《史詩》等典籍都有關于美玉和奇石的記載。至于蘇東坡、黃庭堅、陸遊、鄭板橋、曹雪芹等大師,也都有爲奇石吟詩作文弄畫之作。自古以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皆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頂禮膜拜,米芾拜石、愛石成癡的典故不但廣爲流傳,還激發了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留下無數與此相關的畫品、戲劇表演等經典佳作。這組由石品呈現的米芾拜石可謂栩栩如生,令人驚歎!宋代大詩人陸遊說過:“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石不能言,但石能傳神;石不能言,但卻能道盡心事,解人煩憂。當國人將眼目注視或用手把玩一方方奇特美妙的, 或巨大,或微小的奇珍異石時,世間三千事,便淡然一笑間了。閑暇之余,拿幾塊鵝卵石,隨心寫意,無需高深造詣,只要加點巧思,擺個圖案,逗自己一樂,也不失爲妙趣!美了心情,便美了事情!”近代名宿沈鈞儒“吾生猶愛石,謂是取其堅”,“至小莫能破,至剛塞天淵”,體現了石的堅貞、堅強;近代趙爾豐“石質堅貞,不以柔媚悅人,吾當以爲師;石態沉穩,不隨波逐流,吾當以爲友”是對石德石性較全面的概述。 而在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爲著各自的生活日日奔波勞碌。當夜幕低垂,回歸只屬于自己的世界時,又能以怎樣的方式延續美好,消除煩憂?除了喝杯香茗或咖啡,讀本好書,聽首好曲,看部好戲,賞幅好畫,或三五好友相聚暢談之外,你還可以賞玩奇石,古語說:“山水能相融,人意非盡通!”。試想:在一方能觀、能賞、能觸摸的奇石面前,會不會比較容易安靜下來,回望和思想自己的人生,眺望未來……常言道:居無石不安,廳無石不華, 齋無石不雅,園無石不秀。無言的美石,其實早已默默地伫立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陪伴著人們走過春夏,走過秋冬,走過一年又一年。只是忙碌如薄霧迷蒙了人們的視覺和心眼,使視而不見成爲一種常態。這次由新加坡觀賞石藝術文化總會和新加坡視覺藝術中心聯手推出的免收費奇石盛宴,就在市中心多美歌地鐵站附近,不但交通特別方便,而且也吸引了世界各國賞石界的精英彙聚,簡直是“三高”啊~~高規格、高水准、高品位。特別有一塊形似新加坡標志魚尾獅的天然奇石,將在展會上首次亮相獅城,是不是很期待?那就不要錯過這個大飽眼福的機會,得空過來看看吧。美輪美奂的呈現,喚醒大自然的熱愛,在玩石賞石的同時,向往熱帶赤道的人間宜居樂土……《新加坡首屆國際奇石精品展》地點: 新加坡視覺藝術中心(Singapore Arts Visual Centre),地址:10 Penang Road,#01-02 Dhoby Ghaut Green,Singapore 238469 (多美歌地鐵站B出口左轉30米處)。 交通信息:搭地鐵到多美歌地鐵站,或巴士到Park Mall或Dhoby Ghaut MRT站下車,巴士線路:7、14、16、36、77、106、111、124、128、162、167、171;駕車者可停附近的Park Mall停車場。最後再提醒一次哦,這個免費的奇石展,開放時間是9月3日-11日的上午11點-下午8點(9月3日傍晚6時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