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新加坡眼”發布了多篇有關馬來西亞簽證的更新報道。網評空前一致說法,全爲去貪便宜。那小編要問你了,相比新加坡,大馬什麽最便宜最劃算?食物?汽油?
錯!電影票價!光看標價,在新馬兩地看電影的數目字是大致相若的,普通一場都在10-15之間,只是一個是新幣,一個是馬幣,也就是說,同一部電影,大馬票價是新加坡的1/3。你還能找出比這更便宜的大馬資源嗎?當然咯,別說小編沒提醒你,在大馬你能看到的電影,都是說英語或馬來話的。
最近大馬首都吉隆坡即將上映新片,中港合作的賀歲電影《西遊記The Monkey King2》,街頭巷尾已然大張旗鼓宣傳,張貼大幅全彩電影海報。出奇有趣的是—-電影還沒上映,海報就引起了圍觀,全因宣傳畫面“四缺一”,電影公司原版宣傳海報裏的唐三藏師徒全員到齊,在馬國卻只有唐三藏、孫悟空和沙僧,全然不見“豬影”,豬八戒被消失了!
搞笑的是—-就在不久前,馬來西亞出版馬來文版《西遊記》的負責單位才聲稱,故事主角之一的豬八戒,並沒有阻礙馬來讀者閱讀此本中國古典名著。言猶在耳,自打耳光就到,難怪有不少大馬網友呐喊:
馬來西亞1600多萬人口中,穆斯林大概占60%,占世界穆斯林的比例略超1%。伊斯蘭教是其國教,一直以來都宣揚馬來人優先的民族(種族)主義,本國馬來人在從小學到大學的學額分配、申請獎學金、就業、就醫、住房、開辦公司、交稅等各個方面都享受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
想當年,“馬來亞人的馬來亞”口號直接導致新加坡在1965年的被迫獨立時,大馬是等著看笑話的;再往後的半個世紀中,新馬幣值從最初脫鈎時的等值,變成了1塊新幣可兌換超過3塊錢馬幣,馬來西亞依舊在笑。
饒是如此,在2015年尾舉行的馬來西亞執政黨巫統大會上,現任首相納吉依舊誓言要爲馬來人盡忠服務。全員舉臂高呼響應,台上台下群情激昂!
小編能說什麽好呢,團結就是力量?但願如此吧,反正少了”開心果“豬八戒的《西遊記》,光看海報就倒了小編的胃口,實在懶得理!
研究中國古代小說海外傳播的都知道,中國古代小說和民間故事很早就傳進馬來西亞,由峇峇翻譯成馬來文,主要讓不懂中文的峇峇閱讀,而且大多取了蠻有趣的書名(其實懂閩南語就很容易理解),各位看看猜得到幾個:
•《Lwee Hong Thak》(雷峰塔,1889年出版)
•《Teong Ghee Chiat》(忠義節,1889年,即水浒故事)
•《Sam Kok》(這個容易猜,三國,1889年)
•《Gak Wee》(1891年、嶽飛)
•《Seeh Jin Quee Cheng Tang》(薛仁貴征東,1895年)
•《Song Kang》(宋江,1899年)
•《Soon Bang Yan Chee》(孫龐演義,1904年,即孫膑、龐涓故事)
•《Kou Chey Tian》(這個猜死也猜不到,好吧,告訴你,是“猴齊天”,1911年)
•《Say Han》(西漢,1931年)
•《Wakang》(瓦崗,1931年)
•《Hong Sin》(這個也不難猜,封神,1931年)
•《Cheng Teck Koon Yew Kang Nam》(是不是想起了鳥叔Kangnam Style?對,是正德君遊江南,1933年)
•《Lee Lo Chia》(李哪吒,1933年,哪吒當然姓李了)
•《Chit Sih Pat Meng》(這個很恐怖,叫七屍八命,1933年)
•《Khiang Tai Kong》(這個不難,姜太公,1934年)
•《Cheng Tiong Suat Gak》(精忠說嶽,1934年)
•《Chay Kong Wak Hood》(濟公活佛,1935年)
•《Khian Leong Koon Yew Kang Lam》(有了上面的正德君遊江南,這個你們猜是誰遊江南呢?對了,是乾隆君,1935年)
•《Ong Cheow Koon Hoe Huan》(王昭君和番,1935年)
•《Chow Thau Hong Boo Koon》(臭頭洪武君,1936年,閩南語“臭頭”就是癞痢頭)
當年翻譯中國古代小說最有名的是曾錦文(1851-1920)。此君堪稱峇峇翻譯文學第一人,不僅如此,他來頭不小,還與中國近代史有許多牽連。他1851年在馬來亞槟榔嶼(今槟城)出生,父親是商人,他在馬來亞大英義學畢業後,到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海軍課程。19歲畢業之後,留校擔任數學老師。21歲他回到槟城,兩個月後到新加坡,在一家洋行當書記和管賬,並開始利用閑暇時間翻譯中國古代小說和民間故事,以羅馬化馬來文進行翻譯。
說他來頭不小,是因爲1890年4月4日,清朝北洋水師第一次到訪新加坡,據當時新加坡《叻報》報道:“北洋正統領海軍提督丁禹廷(即丁汝昌)”和“副統領提督銜紀名總兵琅威理”統帶鎮遠(艦長林泰曾)、定遠(劉步蟾)、致遠(鄧世昌)、濟遠(方伯謙)、經遠(林永升)和來遠(邱寶仁)等鐵甲艦組成的北洋遠洋艦隊抵達星洲時,萬人空巷扶老攜幼,人們爭先恐後到碼頭一睹北洋海軍的雄姿。4月6日清朝駐新加坡領事左秉隆舉行宴會,招待丁軍門和各艦管駕。還出現了一則“北洋軍官跪謝恩師”的動人故事:“……艦長以下各軍官,皆爲曾氏門生,由艦長率領……身佩長劍,全副武裝,簇擁至墨經梳律師樓,拜見老師曾錦文,行三跪九叩首禮。”
受得起劉步蟾、鄧世昌三跪九拜的馬來西亞人(可不可以套近乎說是新加坡PR?)恐怕就曾錦文一人而已。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