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荔枝新聞
荔枝網訊 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浩劫讓整座城市陷入煉獄之中。在追溯暗沉歷史的途中,我們尋覓到一束光,一束微弱但卻堅定不已的人性光芒:它來源於我們同胞守望相助、積極抗爭和相互支持,也來源於20多個西方人:約翰·拉貝、約翰·馬吉、明妮·魏特琳、喬治·費奇、羅伯特·威爾遜、貝德士……
2017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與A+E美國電視網絡合作拍攝了紀錄片《南京之殤》。
《南京之殤》官方海報
沒有聲淚俱下的暴行控訴,也沒有滿目瘡痍的罪行羅列,這部中美合拍的紀錄片顛覆傳統紀錄片模式,採用全新再現手法,還原了這些外國人眼中的1937南京真相: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留在了南京,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免遭屠戮,並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
尤為重要的是,本片是國內首次用完全西方人的視角和表述方式去講述南京大屠殺這一主題的紀錄片,也是國內首次將南京大屠殺這一主題通過紀錄片的方式搬上西方主流媒體的螢幕,使得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能夠讓世界範圍內更多的觀眾所知曉。
《南京之殤》劇情紀錄片版將於紐約時間12月13日上午在A+E美國電視網絡下屬的歷史頻道美國區主頻道首播;北京時間12月12日晚在歷史頻道亞洲區主頻道首播,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戳視頻看《南京之殤》預告片
一部歷史、雙重表達 在國際合作中探索全新視角
此次合作,中美雙方主流媒體都派出了資深業務骨幹力量,共同組成精英創作團隊,講述八十年歷史滄桑,在紀錄片製作過程中通過思維碰撞,探索全新視角,力求真實解讀。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派出紀錄片創作中心和國際事務部的資深編導和製片擔綱節目製作。江蘇廣電紀錄片創作中心多年來圍繞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為主題創作了多部優秀的電視紀錄作品,團隊曾多次獲得包括中俄電視周最佳作品、中國電視金鷹獎、星光獎及中國紀錄片學術獎等國際國內多項榮譽。
江蘇廣電紀錄片創作中心曾獲中俄電視周最佳作品、中國電視金鷹獎、星光獎及中國紀錄片學術獎等國際國內多項榮譽
美國主流傳媒集團A+E美國電視網絡派出紀錄片電影《世界大戰》的原班創作團隊,包括導演約翰·伊勒、編劇弗萊德·瑞恩迪以及製作總監克里斯·漢弗萊等,團隊獲得過艾美獎等世界知名紀錄片大獎。
歷史再現
1937年的冬天,面對被日軍摧殘的南京,二十多個西方人士將內心深處的憤怒化作正義之火,堅定地選擇了「永不撤離」。當時,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是如何誕生的?安全區的界線又是被如何界定的?
場景再現:留在南京的西方人開會討論,籌劃建立國際安全區事宜,以保護南京市民,他們中有醫生、教師、牧師……
威爾遜醫生在辦公桌前,他記錄下了怎樣的屠城血證?在他的手邊放著一個盒子,盒子裡收藏的又是什麼?
場景再現:威爾遜醫生在辦公桌前,執筆寫下信件、日記……
南京鼓樓醫院手術室內,頭頂的手術燈劇烈搖晃,究竟發生了什麼?威爾遜醫生又為什麼說「這是史上最快的眼科手術」?
場景再現:鼓樓醫院手術室內,威爾遜醫生在兩個護士的協助下給病人做手術……
1937年的冬天,日軍進城後,犯下了怎樣的滔天罪行?給南京這座古城帶來了怎樣的災難?
場景再現:日軍進城以後……
這些留在南京的西方人是如何保護難民的?又是如何把「南京大屠殺」相關的訊息傳遞到西方世界?
場景再現:南京大屠殺期間,留守在南京的西方人……
角色剖析
蘭德爾 飾演 約翰馬吉
約翰·馬吉: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
馬吉的攝影機就像是一雙眼睛,在黑暗中用顫抖著的冷靜注視著一切殘酷暴行,他的16毫米膠片成為了1937年那場屠城唯一的影像證據。
格雷格 飾 喬治費奇
喬治費奇: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副總幹事。
是他,將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影像文獻資料送出了這座被血洗的偉大古城,將日軍人性泯滅的滔天罪行大白於天下。
李美思 飾 明妮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委員,管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內設立的婦女兒童難民收容所。
從1937年8月12日開始,到1940年4月,魏特琳幾乎每天都堅持寫日記,她用筆桿記錄下殘暴日軍的屠城血證。
南京大屠殺的那段黑色歲月給她造成了永久性的精神衰弱,無法自拔,最終以結束生命來代替暗無天日的痛苦。
安得路 飾演 威爾遜醫生
威爾遜:留守在南京的唯一一名外科醫生——鼓樓醫院外科醫生。
在水電供應缺乏的情況下,他夜以繼日地救治了遭受日軍槍擊、刺傷、強姦的中國難民。
他在戰火與屠殺洗城的1937年,救贖般的用雙手一針一針縫合著這座偉大城市的創傷,為倖存者延續生的希望。
……
……
在8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將在《南京之殤》這部紀錄片中,回望那場歷史浩劫,感恩當年留在南京的西方人跨越種族的愛與責任、勇氣與擔當,回顧他們的人生遭遇,講述他們與大屠殺之間的故事,解讀他們的心路歷程。
同時,他們也為我們再次審視那場人類文明史上慘絕人寰的浩劫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試圖引起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深層次思考。
這將是一場中國故事與西方視角的融合,也將形成一股中美主流媒體相互合作所迸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