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習主席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主動給一位老人讓座,在微博上刷屏了。
儘管老人再三推辭,習主席依然堅持將老人請上前,坐在自己身邊。
這位老人,
曾是離國家機密最近,
也是最令美國人忌憚的中國人之一。
老人名叫黃旭華,
他就是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也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
大名鼎鼎的「中國核潛艇之父」。
然而在顯赫頭銜背後藏著的是,
其艱苦卓絕的科研生涯以及,
長達30多年隱姓埋名的生活。
1926年,黃旭華出生在廣東省的一個小鎮。因為父母都是醫生,所以他自小的志願便是繼承父母衣缽,成為一名醫者濟世救人。
但是黃旭華出生後的日子並不太平,經常是課上著上著就有日寇的敵機盤旋,中學時由於家鄉淪陷導致他肄業了,12歲的他和哥哥只能長途跋涉四天四夜回到祖籍揭陽繼續求學。
好景不長,沒兩年新的學校也辦不下去了,黃旭華的學業基本上是在兵荒馬亂中輾轉梅縣、桂林、重慶等地完成的。
這些年來看盡了戰火紛飛下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讓他意識到:中國太弱了,弱國就要受欺凌。
於是年少的黃旭華決定放棄學醫的志向:「我不學醫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我要科學救國!」
1945年,黃旭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被稱為「東方麻省理工」的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從此踏上了他想走的科學救國之路。
在孤島上與世隔絕,靠磅秤和算盤造出中國核潛艇
1954年,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首次試航,這種新武器的巨大威力一度超出了當時人們的想像。4年後,國防科委組建了一支仿製飛彈核潛艇的隊伍,整個隊伍的平均年齡連30歲都不到,黃旭華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1959年赫魯雪夫訪華後,認為中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核潛艇,次年蘇聯政府更是全面撤出了援華專家,從人員到圖紙再到技術設備什麼都沒留下,使我國的核潛艇研發事業一度中斷。
但毛主席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這句話說出了所有參與研製核潛艇的科研人員的心聲,也讓黃旭華堅定了一定要讓中國擁有自己的核潛艇的信念,他說:「聽了這句話,更堅定了我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
於是這隻隊伍重新整裝出發,開始了從無到有的摸索,自主研發核潛艇。為了保密,黃旭華就在家人的生活里消失了,他去了遼寧省的葫蘆島,開始了漫長的「無名」歲月。
當時的葫蘆島遠比不上現如今的條件,環境十分惡劣。當時人對那裡的形容是「兩頭大,中間小,風沙多,姑娘少,兔子野雞滿山跑」。
後來黃旭華自己回憶時,也笑著調侃說那裡物資匱乏,每天的飯菜都沒什麼變化。
夏天就是「早上茄子炒辣椒,中午辣椒炒茄子,晚上茄子辣椒一起炒」;到了冬天就是「早上土豆燉白菜,中午白菜燉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鍋燉」。
連天氣都不怎麼友好,島上的風沙「一年刮兩次,一次刮半年」。
然而吃不好住不好還只是次要的,最困難的是當時的中國科技水平和工業水平都很落後,甚至根本就沒有人見過核潛艇。沒有參考資料,所有的研發工作都需要靠黃旭華和同事們一起自己琢磨。
黃旭華和同事根據搜索的到零碎的資料,集中分析出了大致的核潛艇模型,但誰都沒有把握到底是不是可行。
恰巧當時有人從美國帶回來了兩個「華盛頓」號核潛艇的玩具模型,黃旭華和同事立馬討來拆解,發現玩具內部大大小小的零部件竟然和他們自己揣摩出來核潛艇架構基本一致,令他們對設計大增信心。
這僅是核潛艇研發的第一步,有了圖紙,如何建造核潛艇也是一個重大難題。黃旭華並未退縮,帶領著團隊用「土辦法」一點點鑽研核潛艇的製造。比如為了進行核潛艇的定重測試,他效仿曹沖稱象將潛艇所有設備挨個上秤稱重,任何「邊角料」都沒放過。
這番不辭辛苦換來的是最終核潛艇下水後的定重測試值和設計預估值幾乎完全吻合!
而製造核潛艇的過程中,所有的海量計算都是黃旭華帶領同事靠著算盤完成的。當時國內還沒有手搖計算機,黃旭華回憶:「每一組數字由兩組人計算,獲得相同答案才能通過。常常為了一個數據,算上一整夜。」
至今,他還珍藏著一把北京生產的「前進」牌算盤,這把算盤陪伴他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毫不誇張地說,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許多關鍵數據都是出自於這把算盤」。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黃旭華和他的同事們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幾十年才走完的路。4年後的建軍節,這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1號」正式服役。至此,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具備了二次核反擊的能力!
當這個龐然大物從水中浮起時,黃旭華激動得淚流滿面。
核潛艇造出來了,但是還要具備足夠的戰鬥力,極限深潛測試便是關鍵。那是檢驗核潛艇在極限情況下結構和通海系統安全性的試驗。但是這項試驗極具挑戰與危險,上世紀60年代美國核潛艇「長尾鯊」號就在深潛試驗時沉沒了,艇上160人全部喪生。
1988年,已是核潛艇總設計師的黃旭華不顧他人的勸說,毅然決定登上核潛艇親自參與極限深潛試驗。而全世界都沒有總設計師跟隨深潛試驗的先例。
「萬一深潛過程中出現異常現象,我可以及時幫助採取措施。我不是充英雄好漢,要跟大家一起去犧牲,而是對大家的生命安全負責,確保人、艇安全。」
(黃旭華(左一)同參與深潛試驗的科研人員合影)
歷時四個小時,核潛艇下到了水下設計深度。巨大的水壓使核潛艇艇身多出發出「咔噠」的聲響,所有參與試驗的人員緊張的大氣兒都不敢出。黃旭華沉著應對,冷靜的安排大家收集數據,成功完成了這次驚心動魄的試驗。
當潛艇上浮回水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沸騰了。
黃旭華更是高興的當場賦詩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隱姓埋名30年沒回過家,父親至死不知三兒子在哪工作
此時的黃旭華已經62歲了,整整三十年沒有回過家。三十年期間他幾乎是音信全無,家人不知道他在哪裡、做什麼工作,知道的只知道一個信箱號碼。就連父親去世,黃旭華都沒能回家去送父親最後一程。兄弟對此難以理解,甚至一度與他斷了往來。
黃旭華對此心存愧疚:「父親病重的時候,我沒能回家看護;父親病逝,我也沒能奔喪。
父親至死也不知道他的三兒子在什麼單位,更不知道是在幹什麼工作。
直到1987年,上海《文匯報》刊登了一篇名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報告文學。黃旭華將這篇文章寄回給家裡,黃母這才知道文章里始終未提及姓名的「黃總設計師」就是已經快三十年沒回過家的三兒子。
黃母把這篇文章翻看了一遍又一遍,流著淚對家人說:「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諒解。」
有記者問過黃旭華,怎麼理解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的回答是:「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1988年深潛試驗後,黃旭華時隔三十年才再次見到母親。
2014年,《感動中國》把獎頒給黃旭華,他的深藏多年的功與名才被世人所熟知。
2016年中國首艘核潛艇游弋深海40多年後退役,進駐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而已是耄耋之齡的黃旭華卻仍未停止核潛艇研製的腳步。91歲的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打半個小時的太極,八點準時到辦公室工作。
十幾平米的辦公室里堆著一米多高的研究資料,凝結了他畢生的心血。黃旭華說:「我現在就是要把我所有的研究整理好,奉獻我最後的力量」
去年《開講啦》專門策劃了「國之脊樑」主題的系列節目,邀請到了黃旭華。他打算將此作為閉關演講,為此認真準備了許久,全手寫的十幾頁演講稿改了不知道多少次。
演講時,他從容且幽默。提起有一次他在閣樓上不慎腳滑踩空,把家人嚇夠嗆。沒想到黃旭華自己一個後空翻就站穩了,令女婿當場目瞪口呆。
但是聽完黃旭華講完自己隱姓埋名三十年,為中國完成自主研發核潛艇的故事後,在場許多觀眾感動到落淚,無人不為之動容。
主持人撒貝寧直言:「做這個節目四年,這是我聽過最震撼、最讓人心情無法平靜的演講。」
有人問他,如果重來一次,是否還會願意選擇隱姓埋名三十年去研製核潛艇?黃旭華說:
「不會變,
科學報國是我的夢想,
我還是會隱姓埋名做好工作,
當青絲化作白髮,依舊鐵馬冰河。」